查看原文
其他

李永:疫情冲击下世界经济将走向何方?(深度长文)

Editor's Note

李永:疫情冲击下世界经济将走向何方?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民智国际研究院 Author 李永

   关注我们有助于拓展国际视野哦!


民智观点



疫情之下,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向,亦是如此。



作者介绍:李永,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民智国际研究院学术顾问、首席研究员


关于疫情的影响问题,最近大家的讨论得特别多。坦白地说,观点很多,各有各自的道理,我要说的观点也是我自己的一些理解。我主要是跟大家提供我思考的几个角度。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首先要强调几点:


第一,我们不允许人用幸灾乐祸的心态看待这场发生在全世界的灾难。


第二,人类需要共同努力来赢得抗疫的胜利


第三,当我们分析疫情对世界经济影响的时候,我们必须清楚一个事实,就是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为什么要强调这些?目前关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有不同角度的分析,但有些分析是带着不同的心态和不同的“节奏”。我只是希望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分享一下我对这次疫情的观察。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首诗,



这首诗是英国诗人约翰·多恩写的,诗中最后一段“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因为它就是为你敲响”。


这就与前面那一段话相呼应,我们现在不是一个国家在面临疫情,也不要认为这个疫情是给谁敲响了丧钟。我们大家都需要共同来面对这次疫情。


大家都知道IMF对疫情的影响最近做了一个预测,是关于疫情对全球和一些主要国家GDP的影响。



如上图所示,据IMF预测,2020年全球总体GDP将会下降3%


再看一些主要国家,预测美国下降5.9%,日本下降5.2%。欧元区下降7.5%,其中德国下降7%。发达国家整体大概是下降6.1%。


很有意思的是,对中国的预测是增长1.2%


2021年的预测则是所有经济体GDP都会有正增长,而且这个正增长是超正常预期的速度。对中国的预测是9.2%的增长,美国是4.7%。


这个预测看起来是基于什么样的基础呢?我认为基于今年疫情将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中央电视台关于IMF预测的解释,对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有一个采访:


1



第一个解释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是基于中期疫情控制有进展的前提下。如果疫情继续恶化,全球GDP预期也会进一步随之下调,可能就要突破-3%。


2



第二个解释是,从规模上看,疫情覆盖的国家越来越多,三个月前IMF预计160个国家会出现人均收入增长,如今IMF认为,全球170多个国家人均收入将会下降。


3



第三个解释是,这次疫情有一个特殊性,就是经济活动的关停,IMF把这个形容成“大封锁”(Great Lockdown)。


这在全球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因此很难用传统的经济刺激措施来促进需求。



IMF还用了一句特别有意思的话,叫做“流行病专家要左右宏观经济的预测。”


4



第四个解释是,这次疫情很复杂,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很复杂。公共卫生危机和经济危机的结合,意味着它们会互相助长,低增长降低政府收入,从而让支持公共卫生系统变得更艰难。


要找出这次和以往衰退有最大的区别,最关键的,就是这次和过去对比最关键的影响是什么?



我查一下,最后还是回到生产要素角度,有四个要素,后来也有人把“技术”加进去说是五个要素。


生产要素里影响了两个主要的:劳动力、企业家。这两个因素和以往其它的作用于比如供给、对生产、对需求的影响,本质的不同,就在于这次疫情措施影响了人的活动,导致经济上出现紊乱或者中断,也就是“大封锁效应”


那么,这次对世界贸易的影响是什么?WTO做了一个分析报告(如下图)指出,乐观的情况下,世界贸易会下降13%,悲观的情况下会下降32%。



从IMF和WTO的预测可以看出来,疫情将使全球的经济会进入衰退状态,也有人说这次疫情会使世界经济进入大萧条。


进入大萧条是不是存在理论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我个人认为进入衰退大概是比较合理的判断。


它主要的影响除了各国国内经济受到阻断以外,还有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就是贸易受到影响,这个影响仍然还是围绕着疫情的问题。


(上图是《金融时报》的一张图,反映各国疫情发展和死亡人数情况。)


可以看到中国这条线是明显下降的,韩国、澳大利亚也在下降,但大多数国家现在都是上升阶段,刚开始有速度减缓,今天可以说有一些国家可能进入了“平台期”,达到了高峰。


这个高峰会不会持续,对经济的影响到底会是什么样的状态,我们得要做一个大概的判断。


主要基于几个因素:


一是WHO称最糟糕的时刻还没有到来。我们的问题是第二波会不会来?在疫情的情况下看未来还会有什么其它的会使疫情变得更加复杂?


比方说日本的自然灾害。前两天,有人讲日本可能要发生9.3级的地震。因为日本是很重要的经济体,这种自然灾害可能会对疫情有叠加的影响。


还有到了冬季的时候,和H1N1季节性流感如果叠加了怎么办?


从疫情发展到中国开始下降,其它的国家在上升。如果我们现在进入了平台期,就真的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能不能够实实在在地下降?


在其它国家有没有可能出现第二个高潮?中国现在是在下降,中国会不会出现第二波?现在关于第二波这个问题大家都很重视,能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是一个问题。


还有就是疫苗和治疗药物开发的问题。从现在进展情况,目前还没有非常有效的药物。虽然微信里经常能够看到各种信息,出了这种药,出了那种药,但是没有一种药真正有临床治愈的疗效。


全世界也都在期待疫苗。据说,现在全球有70多个团队在研发疫苗。不过最终是否真正能够研发出有效疫苗,现在还很难说。


我有一个大概的判断,就是中国现在大概有5个正在研发的疫苗,可能是希望比较大的。但是,我估计9月-10月能够研发出来就算不错了。所以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还会再延续


在延续的过程当中,我看了很多分析很悲观,似乎是有一切的理由来做悲观的预期。世界经济现在来看,还是充满着不确定性。如果疫情再出现反复的话,全球经济的增长还会出现进一步的下降。


中国经济第一季度下降6.8%,其实是对全球经济有影响的。第二季度会怎么样,仍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现在从中国采取的措施来看,因为现在已经开始复工,第二季度我个人认为从整体经济表现上来说,可能会有好的转变。



从美国和中国第一季度零售总额角度来看,也都是下降的。同时也出现了两次历史上没有:股市熔断4次。


网传巴菲特说,“我89岁之前见过一次,89岁之后见过四次”。


还有玩笑说“如果第一次熔断那天出生的孩子,出生十天就见过四次熔断”当然股市的变化还有很多投机心理,也可能是过度敏感。



但同时,又出现了另外一个谁也没有见过的情况,就是油价跌为负数。这种负价格,它不可能是一个常态。但是能够看得出来的是,疫情再继续发展,可能还会出现一些让我们可能理解不了的事情。


曾经有一家媒体问我,说现在欧盟出现倒牛奶的情况,现在倒牛奶和大萧条时候倒牛奶有什么区别?其实是有本质区别的。



此次是因为疫情造成的供应链中断,工人不能够工作。这不是正常的经济周期导致的,也不是经济危机形成供给关系失衡导致的这样一种对产品的处理。


未来也许还有其它的我们可能会碰到的情况,所以我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比如说,未来还会有什么让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情,各国会不会采取更极端的贸易措施。另外,目前的政治环境,还可能会影响各国的经济关系。


未来世界经济会发生什么变化?



从全球经济角度看,有两个人的分析比较有代表性:


张燕生



一个是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他在最近一篇文章里提出来三个观点:


疫情结束后我们会面对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疫情结束后我们会面对一个不一样的供应链


疫情结束后我们会面对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究竟是面对一个怎么样不一样的世界?他提出十点,包括世界中心的转移、技术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全球化趋势、全球治理等等,这些都有可能使我们面临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不一样的供应链”是大家都关心的,我们中国关心的其实就是供应链的问题。



最近美国说要把美国资本撤回去,报销搬迁费用,这会不会对中国产生在价值链方面的影响,这方面的讨论有很多。


不同的中国是说,中国在应对疫情导致的不同的未来世界及不同的供应链可能发生的相应变化。这篇文章的分析是深刻的,建议大家看看。


陈文玲



另一个是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的分析判断,她讲的现在世界不是经济危机,而是几种危机交织。比如生命危机、公共卫生危机等等。这个判断,我认为是正确的。


我认为,国与国之间也存在危机,这些是使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所产生的危机。它不是简单的经济方面的危机,它影响的是很系统性的。  

 


她还说中国经济仍然是世界经济稳定之锚,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这些年都在30%以上,2019年达到了39%,这点不但是现在,从未来来看中国仍然还会继续扮演这个角色。


她提出来四个大方面超出所有人预期:


一是这场疫情超出所有人预期。大家回顾这个过程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感受,我自己就有这样的感受,当疫情刚刚发生的时候,我判断就是中国的一个事情,但疫情很快在其它国家也爆发了,发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二是全球经济形势急转直下超出预期。这和疫情蔓延,采取的防控方式有关了,很多是人为“暂停”,如果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一定是要把经济活动停止。 


三是对现在世界的分裂、分割、阻断的程度和范围。在这个过程当中,疫情使各国相互之间都要采取一些防备措施,包括对疫情用品限制与争夺、对疫情防控的旅行限制措施,等等。


四是一些国家的傲慢与偏见超出预期。在疫情前有一些傲慢偏见现象,疫情出现了之后,加剧了一些国家的傲慢与偏见,我个人认为主要针对中国。这里面牵扯复杂的政治化操作。



陈文玲认为这场疫情最终有可能三种结局:


一个是全球通过合作控制疫情;


还一个就是不合作,后果可以预料;


第三个结局是疫情突然消失,像非典一样。


会不会像非典一样突然消失,现在没有人敢做这个判断。目前全球面临的挑战就是合作与否的问题。


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



WTO总干事长阿泽维多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的时候,他对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有两个解释:


一是供应链的多样化,不必把国际上供应链都集中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渠道的多样化,引入更多参与方;


二是把所有生产都集中在一个国家的内部。他认为后一种是错误的。


如果从现在价值链关系看,如下图所示,按照阿泽维多说的情况,大概就会出现下图从采购、生产、组装都会发生重组移动的变化。



但是我想表达一个观点,我个人认为阿泽维多说的不必把供应链都集中在某一个国家或地区,多样化,引入更多参与方,作为冲击的一个结果的说法,可能有点欠妥。


不必集中在一个国家和地区,不必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渠道的多样化,这个多样化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在全球供应链引进更多的参与方,这里面有没有供应链里的效率?这是值得商榷的。我觉得这个判断可能会有误导的倾向。


另外一种就是把生产都集中在一个国家内部,这点他认为是错误的。这个我也认为是没有问题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自给自足


他其实针对的是目前有一些国家的确在考虑采取一些政策和措施,比如购买本国产品,把自己某些所谓关键产品价值链都放在本国之内。


最近美国就有这样的动机,叫做“购买美国产品”。


目前是纳瓦罗在推动,他建议特朗普签一个行政令,主要针对的就是疫情出现的医疗用品和医药原料,目前在美国不能够生产。


他们希望通过这次疫情的调整,一些医疗用品的生产线能回归到美国。


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因为纳瓦罗的观点提出来之后,美国的几大医药公司当时就提出来不同意见。


这事实上也反映了在全球化基础上的价值链能够带来的生产效率,显然是要高于在本国形成的价值链。



当下全球经济应对疫情措施的诊断



我觉得应该对目前世界经济在应对过程中做一个大概诊断,新冠病毒感染之后有一些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和我们现在采取的一些措施还有些关联,所以我就创新了一下。



发烧(Fever)


发烧就是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发生之后,各国都纷纷采取救助措施,出现了各种救助措施,有的是大水漫灌,到处撒钱,这就使经济出现了一些“发烧”的症状。


它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比方说大家对物价的预期和实际上物价的增长,我美国的同学告诉我说,虽然拿到了钱,但是东西也涨价了。


前两天参加了一个关于WTO的一个研讨会,WTO前总干事长拉米提出一个观点,我认为是很有意思的,他说大量的救助资金进入企业之后也有可能会对贸易有扭曲作用



气短(Shortness of Breath)


现在采取的措施能不能够对经济复苏有长效机制?


现在大家都说,美国给大家发钱,1200美元/成人,500美元/孩子。日本10万日元/人(相当于人民币6000),还有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



美国第一批对企业的救助资金,很快就没有了,如果没有复工复产的防控措施,究竟能不能气顺,能起到什么作用?



身体痛(Body Aches)


通过这次疫情,能够看到西方经济在结构上出现的问题,如衔接的问题,发现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联系、沟通不顺畅。这既影响了经济复苏,也影响了疫情防控的效率。



失去味觉、嗅觉(Loss of Senses)


现在疫情会不会使决策者对疫情的影响,有非常敏锐的味觉、嗅觉。这里敏锐的味觉、嗅觉,指的是对目前经济形势能够有正确的判断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判断,主要国家是不应该在疫情上出现判断的措施。



干咳(Dry Coughing)


干咳指的是经济机体对一些刺激的反应。从目前来看已经体现出来了对一些刺激措施的不满,这些不满一个是受底层被救助的,还有外溢的。


救助措施都是货币措施和财政措施大幅度的刺激,放在美国身上,它外溢效应就更大,它是没有限制的宽松,现在贸易还没有完全畅通起来,各国经济联系还没有完全疏通,如果疫情过后这可能会有一些其它负面影响。




头疼(Headache)


决策过程中还有矛盾的东西,比如疫情和复工复产的矛盾。这个矛盾其实是在美国、欧洲国家最明显,比如德国默克尔说我们现在在最薄的冰面上行走。


那不开工行不行?美国不开工就是非常严峻的矛盾,美国老百姓存款很少,不到一半的人遇到紧急情况拿不出400美元。这样情况下,不开工显然不行。


政府给的救助资金,也不能够满足可预期的一段时间的需要。而且,这些百姓面临着不同种类的开支。这要完全靠政府救济,也恐怕有问题。



虚弱(Weakness)


因为上述原因,现在复苏的基础还是不牢,中断的经济活动能不能够有效地恢复,形成有效的就业,这些都是问题。


虽然救助资金不断在增加,但是基础在不断地被抽掉,美国失业人数还是在不断地增加。


未来疫情会推动哪些变化?



1

消费者行为


比如说消费者的交际、消费者未来聚集的密度、对消费方式的选择等,这至少在一段时间可能会有变化,这个变化主要对消费方式的反应,比如网上购物。



2

商业模式


未来从国际贸易上来说都会发生一些影响,比如会不会无接触?会不会增加一些检疫等等新的要求。


未来双方之间的合作,会不会加入疫情模式,这都可能会发生变化。


3

生产模式


以人为基础的,能够被机器取代的生产模式,恐怕通过这次疫情会做一些调整。



4

监管环境


疫情带来新的变化,既对原来监管环境提出挑战,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新的监管政策


从国际贸易角度来说,会不会出现和贸易有关的新的产业政策,会不会出现和产业有关的一些新的贸易政策?这和各国在疫情当中遇到的不同经济现象有关系。


5

区域经济关系


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是东盟,美国、欧盟都不再是。



同样疫情情况下,东盟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会不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变成我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麦肯锡有一个分析:现在全球各主要经济区域,哪个区域会最先走出疫情,恢复增长?它的结论是亚洲


这是有一定依据的,因为亚洲文化接近,对疫情的防控的意识是接近的。从贸易关系上来说,中国跟东盟在价值链关系上也有很密切的合作



6

全球经济治理


全球经济治理在这次疫情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在这之前全球经济治理,尤其是WTO的改革,经过这次疫情之后,WTO的地位和角色会不会发生变化?这个变化是积极的还是倒退的?


这里不能够简单从是不是全球化来判断,这是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互动,可能会催生全球经济治理的新趋势



至于大的方向会不会变?我个人认为不会有大变化,因为疫情可能会产生国与国之间、或者多国与多国之间在治理问题上的争论,然后达成另外一种共识


驱动疫情向负面发展的6个P



我在几个国际在线会议上,都提出要小心6个倾向,也就是6个P,不积极管理,会成为疫情产生负面效应的驱动因素(如下图)。




Panic


Panic,这个恐惧是指对疫情产生的影响,不同层面有不同层面的恐惧。这种恐惧是,不同国家对采取救助措施的反应是起了作用的。


尤其是美国为什么采取无限制?就是因为对疫情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心里没数,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所以就采取了无限制。




Paranoia


Paranoia,偏执是过程中因为恐惧,因为疫情的发展,就形成了对疫情情绪上的变化,尤其社交媒体上情绪的变化,对疫情的认知扭曲和偏听、偏信。



Phobia


Phobia,恐惧排斥,导致歧视、定式标签、污名化,排外、排华,对事实不愿意接受。



Populism


Populism,民粹主义,这也是目前可看到的民粹升级局面,恐惧、偏执、排斥,最后叠加推动的是带有强烈民粹主义色彩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推动了种族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偏见或者是敌视




Politicization


Politicization,政治化既体现在国内,也体现在国外。大家在观察各国动态的时候都能够看到政治化的倾向,比较极端的就是美国。


美国关于疫情的政治化,国内的两党之争,疫情政治化到了很高的程度。国际上的政治化显然也是存在的,比如阴谋论,疫情放在意识形态的角度上思考。




Protectionism


Protectionism,贸易保护主义在这个过程中也在滋生,一方面是因为疫情防控本国优先的结果,更让人担心的是经济民族主义在疫情情况下再次推动带有民粹特征的保护主义,使疫情前的孤立主义、单边主义再次强化


疫情防控认识差异与共识



人类面临这样一个无形的敌人的时候,内心是受到很大的压力。在现实当中的确找不到解决方案的时候,就会从各角度找平衡。在恐惧的同时,大家都在寻求各种力量。


特朗普总统除了科学之外,他对驱魔大师们也使用。这能够反映出来他对疫情的无助,判断不清楚的心理状态。当然,这也是文化差异的一个表现之一。


此外,疫情防控措施的共识难建的问题,在美国比较集中地体现,有一些美国人拿着武器到街上说我要恢复工作、要恢复自由。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疫情发展,关于带不带口罩,也争论不下。这两天美国议会也终于都戴上口罩了。疫情发生的时候,就一个很简单的戴不戴口罩的问题甚至还产生政治化的反应。


那么戴口罩怎么戴?给谁戴?是不是有计划戴?是不是和复工复产有关联地戴?不仅事关控制疫情蔓延,还和复工复产有很大的关联


这方面德国做得就比较好,把它作为重新启动经济的一个措施之一,大众复工复产的时候,为工人做测试,提供充足的口罩。这样把防控和复工复产结合起来。



疫情导致的贸易限制措施



下面这张图是WTO在4月22日发布的一份关于各国采取贸易限制措施的报告,一共80个国家对不同产品采取了贸易禁止和限制措施。


例如,在面部和眼部防控产品采取出口限制措施有73个国家,这些国家大部分都是WTO成员国。


很显然,在疫情这个问题上就出现了很自然的贸易保护主义,它是疫情触发的内生。那么,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未来会外化成什么样?我们需要观察。



从中国角度上来说,我个人观察中国没有对医疗防护用品采取限制措施,但是中美在这个问题的沟通上显然有理解的不一致。


美国先是指责中国限制出口。不久前,美国又提出中国不要再因质量监管措施“延缓”(hold)产品的出口速度。


其实这里面的故事挺复杂。初期是美国想要你产品的时候就要,不想要的时候,就找个理由阻止。



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还曾经一度终止中国产口罩的质量认证资格,说中国KN95口罩不合格,不符合美国N95标准,没有认证资格进入美国的。


到后来发现国内供应和生产不能满足需求的时候,需要了,就又说你合格。合格之后,又开始说产品质量问题。


这个问题我们其实一直在跟踪改进,你说产品不合格,我们就对产品质量做控制,做监管。这时候,又说你做监管有问题。



其实我觉得是两个国家沟通的问题,当然也有其他复杂问题牵扯在里面。所以这时候的确是需要全球关于这个问题达成共识。


因此,我是主张WTO在这过程中扮演更积极的协调共识的角色


疫情下的中美经贸关系



4月23日,驻WTO大使张向晨参加了一个叫“中美关系与世界贸易体系”的研讨会,发表了个致辞。


我看完之后,觉得大使的讲话里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说法,这些说法大概应该能够看得出来中国对于中美关系在疫情情况下基本的态度。


我不敢说他代表中国政府,但是至少从经贸关系角度上来说,他的观点还是比较有意思。


他说,“如果我们不采取切实的努力,悲观的看法注定就会变成现实,从而给中美两国乃至全世界带来非常消极的后果


的确,美国的一些做法,我们有很多理由可以更悲观,有很多人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分析,包括中美关系的分析其实还是有一些悲观的角度,如果不采取努力的话,可能就有张大使指出的后果



张大使还提到了“压舱石”,中美经贸关系在中国叫“压舱石”,美国叫“锚”。这是我见到张大使第一次把美方对中美经贸关系的比喻“锚”,放在他的致辞里。这是对中美经济关系认识上的不同解析。


张大使说了一个观点“我并没有改变我的看法,经贸关系仍然是中美关系各领域中最具稳定性特点的因素,因为贸易可以交换,可以谈判,可以实现双方互取所需


从我的角度来看,其实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不应该是你死我活,在大家的关系有一定的基础的时候,寻求共同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对中美关系的态度是积极的。


关于原来的“压舱石”分量的问题,张大使提出“根据形势变化,不断增强中美经济联系全球价值链上的致密性和坚韧性,扩大收益面和提高参与方的受益程度”。这几句话我认为属于中美经济关系发展的方向性问题。


我个人认为,过去的“压舱石”是国际分工自然形成的,是在自由贸易、多边体系下因为比较优势而自然形成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再往后应该是在更有坚韧性的角度上,增加受益的角度上,两国的联系更紧密。



中美医疗产品方面的合作,张大使也提出来建议。我个人觉得中美之间在医疗品的合作对全球控制疫情,对两国在全球帮助其它国家战胜疫情,其实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美国的定位变化,会影响美国在疫情中的角色。其实从特朗普上台之后已经在做美国定位的调整。


原来全球多边体系的竞合关系,如果一个三角做比喻的话(下图),各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利益、规则制定、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在“竞合”关系下,比较稳定



这过程中,中美之间在经贸利益和规则制定,话语竞合关系。经贸利益和全球公共产品提供也是利益竞合。


我们在全球公共产品提供里有所谓的“一带一路”。如果大家对“一带一路”有善意理解的话,本质就是利益的竞合,但是不是敌对。在规则制定和全球公共产品之间,中美有权力竞合


特朗普上台之后提出“美国优先”、“让美国再次伟大”,美国在规则制定问题和公共产品提供上,都做了调整,就使得整个三角被美国颠倒了。


从经济利益来说,美国要无限扩大自己利益,从公共产品提供来说,美国利益为第一,规则制定就是美国标准,规则和公共产品问题上要以美国为中心。



倒三角就是根基不是那么稳定,原来的三角利益是基于规则和全球公共产品价值。


一个大根基下,现在根基变成以美国为中心,这样其实也改变了全球在应对疫情的时候所面临的各种力量关系上的变化


中美经贸关系大概的判断



判断中美关系已经存在的条件,就是这之前就有的“基础病”(pre-existing conditions)。所谓“基础病”就是中美之间在意识形态、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行为规范有基本差异。


从公开信息来看,美国愿意在医疗用品上和中国合作,但是取消301关税上没有松动。在经贸关系上,301条款仍然是影响中美经贸关系和经贸利益的一个障碍。


这个障碍如果从疫情角度来说,它是增加了美国消费者的支出。我倒是希望疫情控制成为第一,在这个基础上探讨疫情后的合作。


疫情后无论美国物价是否上升,降低对中国的关税对美国消费者是有好处的


另外就是美国对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误判,这里面主要体现在恶意扩大中国对疫情传播的渲染。


美国对中国的合作意愿也没有给予关注。大选前的中美经贸关系被政治绑架,而且这是在大选当中一种所谓的政治正确。



疫情前的中美脱钩的议题,因为疫情,又拿回来再提,从美国官员角度做过一些表述,疫情刚刚在中国发生的时候,库德洛就说疫情有利于这些产业回归到美国或者其它国家,前不久还有“鼓励”美国企业回迁美国的政策吹风。


虽然至今没有实际行动,但疫情强化了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仍把“压舱石”变为极限施压的“筹码”。


如果中美不能有效管控双边经贸关系,疫情有可能推动中美经贸关系进入不可持续的漂移状态。用美国人说的“锚”比喻,这个锚可能已经被美国提起来了,船就此进入到漂移的状态。


看近期走向,主导中美经贸关系,恐怕还是以美国对中国的经贸遏制,甚至冲突为主。也有迹象表明,美国全社会、全政府在系统化对中国进行遏制。


这从中美根本利益上来说,对谁都没有好处。我还是认为在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因素里,政治化往往会对中美经济关系产生扭曲的作用。


所以要非政治化,中美应该坐下来探讨今后的合作



未来的巨变使各国都面临选择



未来价值链发生变化、国与国之间发生变化,各国都面临着选择的问题。


这些选择包括,面对疫情暴露的问题,西方政治体制会不会选择改革?这种改革会不会导致对于经济体制也发生一些变化?


所谓发生变化,就是有一些国家,包括美国要把一些产品的供应链都移到本国,还有一些国家可能要考虑加大国有化成分


还有的是,西方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能不能约束资本的自由流动?这是最根本的问题。


当我们讨论价值链、供应链变化的时候,它能不能够通过政策干预贸易自由化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如果要是能够的话,那么我就认为西方政治经济体制要发生根本变化才行,否则资本是根据资本的规律行走


更宏观一点的视角是,全球经济治理会不会偏离现有改革方向?所谓“逆全球化”会不会向“更封闭”的经济演变,当我们说逆全球化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封闭?



有目的围堵的“小”集团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安排,能不能使资本安分地守住本分,不参与有更大利益的全球经济,包括中国经济的活动?


我个人认为,大的方向还会是向投资自由、贸易自由的方向发展。这个变化一旦转向了,这个世界就会进入到真正的无序状态。一旦进入封闭了,就会进入无序。


自由的多边的格局在疫情后的情况下会不会有新的进展?我觉得应该会有进化,而不是退化



在供应链的变化选择上,我仍然相信,如果西方经济原则是在的,供应链变化是会根据经济规律而走,它会遵循经济规律,而不是遵循政治的选择和选向。


资本不会选择政治,如果资本选择了政治的话,整个世界经济格局和全球经济效率都会发生本质的恶化。


对疫情的应对



从中国的应对措施上来说,疫情应对是得力的、有效的、迅速的,包括最近要采取扩大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等等。这些都符合我们国情,它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和保障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经济应对采取的措施,现在大家争议比较多的,关注视角也不同。


在该不该发钱的问题上,说法很多。其它财政货币措施包括新基建投资、减税、对中小企业贷款等等帮扶措施,不能说够,但还是到位。我判断随着问题的厘清,新的措施会随之推出。



我认为还应该采取更精准的措施,一定是能够帮到企业的有效措施,而不是光给钱就完事,或者只提供一些措施就完事。 


帮扶很重要,特别是中小企业。前一段时间有地方政府用税收的大数据做帮扶,这对中小企业很有帮助,包括出口转内销等。转内销也还需要做更多其它的工作。



从全球应对来说,我认为发达国家有发达国家的措施,不发达国家有不发达国家的举措。


有的发达国家对其它国家是有外溢的,有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协调有问题,这里是需要全球的合作。


比如,G20的合作是非常好,我期待的G20的合作,将是能够进一步地再深化,能够加强各国财政、货币的协调,对欠发达国家要有一些关注,不论是政策上还是未来防疫上。


我认为WTO应该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就是在全球协调贸易的力量,为各国创造更好的贸易环境。因为贸易是能够打通各国之间的需求关系,所以就希望WTO能够像WHO一样采取更多的协调、合作的角色。



本文根据作者2020年4月25日下午在民智国际研究院研讨会《疫情影响下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向》上的演讲整理而成,文章已获得作者授权。


文字编辑:李卓璇

图片编辑:李卓璇

图片来源:网   络


肆虐的病毒,愈演愈烈的党争与撕裂的美国社会为什么美国对华“脱钩派”和“接触派”本质是一样的?疫情大流行下的全球舆论战: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阴云密布的朝鲜半岛,不断滑坡的美朝关系,半岛局势将走向何方?


   扫描下方二维码继续阅读美文哟~

全球化 | 中美经贸 | 乡村振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