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的宝血确实地拯救罪人

何奇伟 被释放的乌戈利诺 2020-10-11


18世纪英国国教会(安立甘教会)牧师乔治·怀特菲尔德(George Whitefield)曾竭力劝勉约翰·卫斯理不要传讲阿米念主义(Arminianism)。遗憾的是,因为卫斯理的固执,二人最终分道扬镳。在怀特菲尔德看来,阿米念主义并非仅仅是在救恩论(Soteriology)上出现了偏差,而是在基督论(Christology),更确切地说,是在基督代赎论(全称为“替代性的赎罪”,英文是Substitutionary Atonement)方面出现了危险的错误。这一错误使阿米念主义与罗马天主教的救恩论愈发接近和相似。怀特菲尔德牧师曾这样说:“有人说阿米念主义是向罗马天主教的倒退,我更愿意这样确信:如果我们拒绝“义的归算”这一教义,我们从内心深处就真的是天主教徒了。”



阿米念主义和罗马天主教一致信奉并宣讲:“耶稣基督为世上每一个人流血赎罪”。这一教义又被称为普救论(Universalism)。然而,圣经却与之相反,教导:耶稣基督仅为父上帝赐给他的那一群人——他的百姓——流血赎罪,并且有效地拯救他们。这一教义被一些人称为“有限的赎罪”(Limited Atonement,或译为“限定的赎罪”),或称为“特定的赎罪”(Definite Atonement)。详细的解释就是:


因为上帝预先决定了一些人要得救(这是上帝“无条件拣选”(Unconditional Election)的结果,关于“无条件的拣选”这一教义的解释,推荐阅读:得知你会拣选他,所以他才拣选你?),祂就决定基督要为这些被拣选的人受死赎罪,所有蒙父上帝拣选子上帝基督为他而死的人,必定要得救。耶稣基督的赎罪和拯救,并非对世上每一个人,而是仅针对父上帝预定拣选的那一群人:“我为我的羊舍命”(《创世记》22:13—14;《出埃及记》12:3—13;《利未记》16:20—22;《马太福音》1:21;11:25—27;20:28;26:28;《马可福音》14:24;《路加福音》1:68;《约翰福音》6:35—40;10:3—5;10:10—11;10:14—16;10:26—30;11:47—53;13:1;15:13—14;《使徒行传》20:28;《罗马书》3:24—26;5:18—19;《哥林多前书》1:30;15:3;《哥林多后书》5:19;5:21;《加拉太书》1:4;3:13—14;《以弗所书》1:7;5:23—25;《歌罗西书》1:21—22;《帖撒罗尼迦前书》1:10;5:9—10;《提多书》2:13—14;《希伯来书》2:9—10‍;‍2:16;7:22—28;9:11—14;9:24—28;10:10—14;13:12;《彼得前书》1:18—19;2:24;3:18;《约翰一书》2:2;3:5;4:9—10)。他并不曾为那些不信的人抛洒宝血,也没有为他们的罪付上赎价,他们自己必须为之付代价。“我不为世人祈求,却为祢所赐给我的人祈求”(《约翰福音》3:17—20;14:16—17;17:2—10)。



当然,我们毫不希奇,正如使徒在书信中一遍又一遍警示教会的,必有邪恶诡诈之人起来抗拒福音的真理,并狡猾地用各种方式扭曲圣经、散布纷争、分裂教会。这等人被称为“异端”。对于“有限的赎罪”这一圣经真理,异端们当然也不例外地抵挡和攻击。有三句经文常被这些宣扬普救论的异端用以攻击这一真理,笔者在此毫不避讳这些经文,反而愿意一一澄清说明。


第一句,“普天下人的罪”。来自《约翰一书》2:2:[和合本]他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单为我们的罪,也是为普天下人的罪。[ASV]and he is the propitiation for our sins; and not for ours only, but also for the whole world.


对于这节经文,如果我们不考虑使徒约翰的写作背景经文的上下文和语法结构,那么中文和合本的这个翻译引起歧义,造成“耶稣为全世界所有人作了挽回祭、赎了全世界所有人的罪”这样的误解。这里的希腊语原文是“holos kosmos”,意思是“整个世界”,指的是一个范围和领域,和合本译成了“普天下人”。首先,我们要去了解这节经文的“我们”指的是谁,显然,“我们”指的是书信作者使徒约翰及书信对象——当地教会里的信徒。因此,这里表达的意思是“耶稣基督不是单为我使徒约翰和你们这间教会的信徒们作了挽回祭、赎了咱们的罪,也为整个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信徒们作了挽回祭、赎了他们的罪”。


注意使徒约翰这三封书信的写作背景教会历史背景,当时的教会受到幻影派(Docetism)异端的侵扰,他们结党聚集、分裂教会,抗击教会的大公性,使徒约翰于是这样表达,安慰信徒,告诉他们:我们这些得救的信徒不是单独的、而是大公的,基督的教会是普世性的


值得注意的是,使徒约翰同样句法结构的语言表达也出现在他其他的书卷中:


《约翰福音》11:51—52:[和合本]他这话不是出于自己,是因他本年作大祭司,所以预言耶稣将要替这一国死。也不但替这一国死,并要将上帝四散的子民都聚集归一

《约翰二书》1:1:[和合本]作长老的写信给蒙拣选的教会和她的儿女,就是我诚心所爱的;不但我爱,也是一切知道真理之人所爱的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语法和经文的写作背景,就不会陷入到错误解经、荒谬地认为使徒约翰在这里宣扬“普救论”异端思想了。




第二句是“不愿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来自《彼得后书》3:9:[和合本]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ASV]The Lord is not slack concerning his promise, as some count slackness; but is longsuffering to you-ward, not wishing that any should perish, but that all should come to repentance.


这是一句明明确确教导基督教预定论的经文,却被阿米念主义者断章取义地来宣扬“普救论”异端思想和所谓的“自由意志”学说。分析语法,这里出现的是一个很明显的首语重复法的(Anaphoric)人称指称关系(Personal Reference)。如果我们弄清楚这节经文里“你们”(“you”)指称的对象是谁,就基本上能明白经文的意思了,甚至都没必要去查希腊语原文。


这里的“你们”和“人人”指的是谁呢?这是使徒彼得写的书信,那么,信的对象/收信者是谁呢?我们翻到书信的最开头


“……使徒彼得写信给那……寄居的,即照父上帝的预知被拣选的,藉圣灵的成圣之工以致顺服耶稣基督,又蒙他宝血所洒的人……”(《彼得前书》1:1—2)“……耶稣基督的仆人使徒彼得,写信给那因我们上帝和救主耶稣基督之义,与我们同得一样信心的人。”(《彼得后书》1:1)


对这群人,然后他说:


“……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得后书》3:9)


没有任何依据证明这句经文里的“人人”指的是“世界上每一个人”,这是私意的猜想刻意的加添意义,是不看上下文解经的后果。使徒彼得说得很清楚,他写信的对象就是“蒙父拣选、被子救赎、被圣灵重生的信徒”,换句话说,彼得写信的对象是基督的教会,是圣约的百姓(Covenant people)。使徒彼得是在劝勉教会,他在信的末尾如此强调上帝对教会的恩约应许勉励教会里那些可能还未悔改的人要早日悔改,因为上帝不愿祂自己的百姓沉沦。凭着这样的应许,父上帝预定拣选的那些人也不会有一人沉沦他们人人都会在特定的时候悔改归信,从而得救




最后一句,就是大家熟知的《约翰福音》3:16。此处的“世人”(和合本的翻译)其希腊语原文是“kosmos”,意思是“世界”(world),指这个地方和范围,而非指“这个地方和范围内的每一个人”。普救论者愚昧无知、邪恶可憎地在圣经上加添自己发明出的额外信息来支持自己的异端思想。这节经文要表达的是:“上帝如此爱这世界以至于赐下独生子给这世界使这世界的信徒得救”,而不是“上帝如此爱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在《约翰福音》3:16写了“上帝爱世人……”(和合本)的使徒约翰,在《约翰一书》4:9写了一句结构几乎一模一样的话,和合本在这里却更准确地将“世人”翻译回了“世间”,其实希腊语原文却是同一个词:“kosmos”,意为“世界”,指这个范围、地方。《约翰一书》向我们证实,上帝的救赎之爱不是对“世界上每一个人”,而是“藉独生子得生”的“我们”(信徒)。使徒约翰并没有自相矛盾,而是普救论者在断章取义



对比这两句经文:


“上帝如此kosmos,甚至将祂独生子赐下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

“上帝差祂独生子来到kosmos,使我们藉他得生,上帝的在此就显明了。”(《约翰一书》4:9)


可以假想问一下写下这两句话的使徒约翰,上帝救赎之爱的对象是“世界上每一个人”、还是“世界上每一个信祂独生子的人”?


... ...



诚然,上帝不爱在基督之外的人


一个人要么藉着信心与基督联合、在基督里,享受上帝的国度并其中一切的恩惠,包括今生的平安喜乐与来世的永生福乐;要么弃绝基督的福音、在基督外,承受今世上帝无尽的忿怒及死后上帝烈怒中永远的咒诅与折磨。


要么在基督里,得生;要么在基督外,受死。没有第三种结局。


如果一个人不相信唯有耶稣是救主、唯独耶稣是真神,那么“上帝是爱”、“神爱世人”这些词语就跟他没有任何关系。


耶稣基督无价的赎罪宝血,是仅为他的百姓所流的,并且确实又有效地拯救他们,这就是上帝的爱。


推荐阅读:限定的赎罪为什么很重要?





- 完 -





欢迎关注【被释放的乌戈利诺】

公众号推送古典艺术

文学与音乐等人文思想感悟



“被囚于高塔,饥饿痛苦中撕咬着自己的肉体,直等到死亡的降临。乌戈利诺伯爵的境况是我们每个人的现实,不过,众人早已习惯了被囚禁,唯有那极少数的梦想者还在仔细聆听,望着牢笼外的月亮,期待着自由。”


生命短暂,技艺长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