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这里是行上行下,我是喵君姐姐~
今天,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谈“如何规划研究生的两三年生活?”。首先,我们要选择一个导师。之前看到6种类型:家大业大豪门组、事业上升鸡血组、不务正业打工组、日薄西山没落组、家徒四壁贫穷组、撒手不管放养组。那么,如何选择导师呢?名气大的?个性相投的?一般名气大的导师组里资源自然不容小觑。但见到本尊,或者得到其近距离指导的机会也是机会较少。而年轻的小导师也是不错的选择。一般刚工作不久,比较有朝气的,可爱又奋进,平时沟通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
而且,一般组里,老师会带好多学生。那么,老师的精力会分散到我们这么多人身上。所以,和导师高效沟通变成了一件要事。要珍惜和导师见面的机会。提前对自己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其他需要咨询导师意见的一些事情列个清单。这样可以节省彼此时间,提高双方沟通的效率。研究生生活多半是伴随着研究题目进行的。如何确定自己的研究题目呢?除了老板安排,我们还可以结合个人兴趣,通过阅读文献来挖掘可以做的东西。一般来讲,好的点子不会凭空而生,多半来自辛勤耕耘。
记得之前PNAS有篇论文讲到,师兄师姐对博士研究生帮助最大(Feldon et al., 2019)。我们硕士生也是体验到师兄师姐对我们学术生涯的重要引领作用。确实,刚进研究生,该怎么办好呢?我们和导师相处的时间是有限的,尤其一些大组更是如此。那么,此时我们应该转变思维,明白组里的师兄师姐也是你进行学术探索的灯塔。一定程度上讲,跟着师兄师姐做实验是得到他们真传的不错途径。比如,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对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直接学习;在实验间隙,也可以跟他们请教一些生活学习中的疑惑或者一些知识技能什么的。多好呢。在这个过程中,我和被心理学耽误的相声演员YoYo姐,还有沉着睿智大气的Jiejie有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在学习之余,可以给自己安排一个实验室值班的工作。这样可以借此机会多多了解学校实验室的仪器使用情况,还有感受大家的科研状态,有和大家多交流的机会。或者,还可以参加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志愿者工作。在心理健康中心可以大致了解到同学们的心理压力有几大类。这样对自己来讲,有机会了解同类人的心理现状,可能会产生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劝诫和宽慰。比如,担任Money老师的几期团辅助手下来,我发现自己开朗了不少。而且,选修团辅课的同学一般来自全校各个学科。所以,在找寻被试时也可以省一点力气。
All works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紧张的工作学习之外,放轻松的心态还是要有的,以免生活的重锤奔向你%¥&%。①兴趣爱好是学习工作之余,放松大脑神经的一种方法。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个很个性化,大家随意。②另外,结拜几个好朋友。生活喜忧参半。有时郁闷了,怎么办呢?找三两知己叙旧或许不错。心理学有一种叙事疗法,通过将个体经历过的事情叙述给好友听,也是一种心态调整的好办法。③保持一颗年轻的心。莎士比亚曾说过:A light heart lives long. 所以,闹心时,我们可以发挥认知调控的优势。有时候,有些事情的发展趋势并非自己所能掌控的。比如,生活中的事情大致可以划分为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做好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其他的随缘。
以上就是我们想要给大家分享的从学生角度出发的科研素质养成系列:“如何规划研究生的两三年生活?”多是个人的经验之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自己遇到的一些困惑以及分享相关经验呀~PS:后台回复关键词“研究生规划”即可获得所述的参考文献等相关资料啦!
图片来源:https://pixabay.com/参考文献
1. Feldon, D. F., et al. (2019). Postdocs’ lab engagement predicts trajectories of PhD students’ skill development. PNAS, 116(42), 20910–20916. doi: 10.1073/pnas.1912488116.2. 公众号:青塔. 过于真实!解析6种导师/课题组类型?https://mp.weixin.qq.com/s/2KHnNojktyriq4S5u0PGeQ
第一期 | 李红教授浅谈如何成为优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