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下制度形上原理:2.5国有四职

孟晓路 四学书院 2021-12-23
2.5心王心数各有四分,国各有四职
制度之国之四职乃心性中心王或心数四分之外化,四分与四职一一对应。

2.5.1心心所各具四分
一切心心所各具四分,乃相宗之常谈;亦七大缘起之基本结构也。按心即心王,心所即心数。七大缘起将一心纵分为心王心数,横分即四分也。成唯识论云:然心心所、一一生时,以理推征,各有三分。所量、能量、量果、别故。相见必有所依体故。如集量论伽他中说:似境相、所量;能取相、自证、卽能量,及果。此三体无别。又心心所,若细分别;应有四分。三分如前。复有第四证自证分。(二卷十七页)达庵法师曰觉性入识,所觉部分变为相分;能觉部分变为见分;不落局部见分,唯显心王或心所自性者,名自证分(或名自性分)。觉性总体对此等自证分起一种微细净识,则名证自证分(或名证自性分)。(佛教真面目第三章第一节)

以下引七大缘起论第一章之文给出四分存在之证明。
甲、见分存在。如曰见分不存在,则可反驳如下:
反驳1
宗:心心所法有能缘相,不尔心等应非能缘。
因:无能缘相故。
喻:如虚空等。(见《成唯识论述记》卷三
反驳2
宗:汝虚空等,应是能缘。
因:无能缘相故。
喻:如心心所。(见《成唯识论述记》卷三

乙、自证分存在,如曰不然,应反驳如下:

反驳1
宗:今所思念过去不曾更心等,除宿命、他心智等余心一切皆应不能忆。
因:不曾更故。
喻:如不曾更色等。(见《成唯识论述记》卷三

反驳2
宗:此若无者,应不自忆心心所法。
因:不曾缘故。
喻:如不曾更境,必不能忆故。(见《佛家名相通释》释四分条)

丙、证自证分存在,可立量如下:
证明1
宗:自证分应有能缘之心。见分或时非量摄,由此见分不证第三,证自体者必现量故。
因:心分摄故。
喻:犹如见分。故需第四(即证自证分)。
证明2
宗:第三为能量,应有量果。不应见分是第三果,见分或时非量摄故。
因:诸能量者必有果故。
喻:犹如见分为能量。故需第四。
以上二量曾参考《成唯识论》卷二及《佛家名相通释》释四分条。

丁、相分存在,如曰不然,应反驳如下:
反驳1
宗:如缘青时,若心心所上无所缘相貌。应不能缘当正起时自心所缘之境。即应正缘青时,实未缘此青境。
因:许无所缘相故。
喻:如余所不缘境。余所不缘之境,自心之上,便无此等相分;故假为喻。或如余人境。余人之境,自心之上,亦无此等相分;故亦可假为喻。
反驳2
宗:我余时缘声等心,亦应缘今色。
因:许无所缘相故。
喻:如今缘自青等之心。缘今色时,心上不现此色之相分,而汝谓缘今色。则后时心上无今色之相分,何不可谓缘今色耶?故假为喻。余人亦尔。
反驳3
宗:除所缘色外诸余法,亦应为此缘色之所缘。
因:无所缘相故。
喻:如现自所缘色。汝现缘色时,其心上无有色之相分。则汝现缘色时所不遍缘之一切法,亦应说为缘及,以同一无相分故。他人亦尔。

上举三量,皆出自《成唯识论述记》卷三,小字则熊十力先生于《佛家名相通释》中所作之注。

2.5.2国有四职
甲、 考工记六职可并为三职
周礼考工记: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 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埶(按音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郑注:言人德能事业之不同者也。论道,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作,起也。按:言人德者,坐而论道是也。言人能者,作而行之是也。言人之事业,审曲面埶,通四方珍异,饬力以长地材,治丝麻以成之,四者是也。)坐而论道,谓之王公。(郑注:天子、诸侯。)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郑注:亲受其职,居其官也。) 审曲面埶,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五材各有工,言百,众言之也。)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商旅,贩卖之客也。《易》曰:至日商旅不行。)饬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三农受夫田也。)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按:嫔妇化治丝枲)

以此解周礼六官起首皆有之惟王建国一段文中之设官分职一句,方得正解也。官即三百六十官也,职即此处所云六职也。官义狭,职义广。 如此则通过分职,即将天下一切人皆纳入职之系统人各有其职亦各司其职无所淆乱亦无所遗漏;相互配合,井然有序;人类因此可于大地上得其安居,遂其生意。六职亦皆王所分,于中王自为一职,并未将自身排除在外或遗漏之也。此中所含意义甚大,即为大公之观念,王等视生民,视自身亦为天所生民之一人也;亦身为天下根本之观念,为修己以敬以安人以安百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诸思想之所本。分职之理念全然是专业化分工协作交换之义:劳心者产出秩序,故合理换得劳力者所产出之食货也;此中天子亦在劳心者之列,亦需尽其王职方得安享其禄也。顾炎武日知录云:“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代耕而赋之禄,君卿大夫士与庶人在官一也,而非无事之食。是故知天下一位之义,则不敢肆于民上以自尊,知班禄以代耕之义,则不敢厚取于民以自奉。不明乎此,而侮夺人之君,常多于三代以下矣。”                          
六职实为三组:有爵者王公也;有官者大夫士也;有业者,工商农妇也。然六职之说,将王公、大夫士各为一职,却将工商农妇立为四职,未免有详略失当划分标准不统一之欠。故依照王公有爵者、大夫士有官者各为一职之例,亦将工商农妇有业者视为一职可矣!董子曰:名则圣人所发天意,不可不深观也。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候奉之天子也。号为大夫者,宜厚其忠信,敦其礼义,使善大于匹夫之义,足以化也。士者,事也。民者,暝也。士不及化,可使守事从上而已。(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第三十五)将考工记上文参照董子此段文,可将六职并为三职:即君臣民也。有爵者君(王及天子亦爵称),王与诸侯也。有官者臣,大夫士也。有业者民,农工商也。此亦与上文郑注以德能事业三者言六职之意相合,君位有德者居之,臣位有能者居之,民则各有其业者也。

、王官各有史史乃与整个王官(详说即为王公大夫士)系统并列之另一大系统;史天官,六官则治民之官也。
张尔田《史微》云:“黄帝正名百物,始立百官。官各有史,史世其业,以贰于太史。太史者,天子之史也。”是即言史官乃与整个王官系统并列之另一大系统。

上古史官地位甚高,故天官与治民之官昭然并立。后世史官衰微,并入治民之官,史官之大系统遂隐没不彰。周礼已然如此!天子之史并入春官,太史成为宗伯之下属;百官之史散入各官,其与太史之联系已模糊不清。然若吾人具只眼,亦不难于周礼中提出此一隐含之系统也。

周礼六官起首皆有叙官之文,官各有史之事实于此毕见!文繁不具引,稍抄数官,以见其概;
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宫正,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宫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宰夫文: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六曰史掌官书以赞治。贾疏曰史主造文书也。按少数官下无史者,则以有其长之史主之,无需更设也。如医师众医之长也,其下有史;食医疾医疡医兽医,下皆无史,即以有医师之史主其记录文案之事故。
又,太史小史保章氏冯相氏內史外史御史以及卜祝巫等皆即天子之史也,太史为其长,百官之史亦以太史为其长;故天子之史与百官之史皆统于太史。此即与王官系统并列之史官系统也。

史官地位既崇高,理当单立一职。故周礼臣职当开为二职,即史官与六官也,前者简称史,后者简称官。由此则三职当为四职,即史君官民也。以下将举出四职之依据。然在此之先,尚需确定史官之职责。

丙、史之职责
吾人总结周礼等文献,史之职责有四:
子、制定颁布历法。周礼太史(郑注:大史,日官也。《春秋传》曰: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日官居卿以底日,礼也。日御不失日,以授百官于朝。贾疏:云大史日官也者,以其掌历数,故云日官。服氏注云:日官、日御,典历数者也。按郑注单以日官解太史,可见典历数乃史之首要职责矣!):正岁年以序事,颁之于官府及都鄙(郑注:中数曰岁,朔数曰年。中朔大小不齐,正之以闰,若今时作历日矣。定四时,以次序授民时之事。)颁告朔于邦国。(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藏之祖庙,至朔,朝于庙,告而受行之。郑司农云:颁读为班。班,布也。以十二月朔,布告天下诸侯,故《春秋传》曰不书日,官失之也。)

、占测。按即是术数之学也。隋书经籍志曰:“至于孝成,秘藏之书,颇有亡散,乃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命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太医监李柱国校方技。”此记西汉末校书之事,后三皆专门之学,必由专家校之;故掌兵之官校兵书,掌医之官校医书,掌术数之官校术数;由此可见术数必系太史之所掌也。汉书艺文志:“术数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史官之废久矣!其书既不能具,虽有其书而无其人。”由此益可见,术数之书及其学术皆由史官掌之也。术数下分天文二十一家,在周礼保章氏掌之;历谱十八家,冯相氏掌之(此类在上一条);五行三十一家蓍龟十五家杂占十八家形法六家等,在周礼率皆太卜之所掌也。天文属大史,《月令》曰: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尚书周书金滕:史乃册祝曰(孔传:史为册书祝词也)可见史亦主祝之事,故卜祝皆史之职,为太史之下属,当可成立。又太史公报任安书: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之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此即言太史所掌即文史星历卜祝等事也。巫亦主天道,巫史常合称,后世巫亦统于史也。故曲礼曰: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郑注大士以神仕者,按即巫也,在周礼即司巫。大祝大士大卜在大史下,知前三皆为大史之下属也。周礼占人贾疏引马融云:筮史短,龟史长;是则明以卜筮人为史也。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武子筮之,遇困之大过史皆曰吉。”左传成十六年:“公筮之,史曰:‘吉,其卦遇复,曰南国䠞射其元王中厥目,国䠞王伤,不败而何?’公从之。”是亦以筮人为史也。

、监察整个王官民之为治系统。周礼太史职:大史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国之治,掌法以逆官府之治,掌则以逆都鄙之治。逆,迎也。太宰掌六典以治理百官,太史亦掌六典以监察整个王官系统也。内史职:内史掌王之八枋之法,以诏王治。一曰爵,二曰禄,三曰废,四曰置,五曰杀,六曰生,七曰子,八曰夺。按:大宰既以诏王,内史又掌之以监察王也。执国法及国令之贰,以考政事,以逆会计。(国法,六典、八法、八则。)是监察王官系统之运作也。御史职: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冢宰。是亦监察之事也;后世言官称监察御史,本此也。史采诗于民间,由是了达民风民情,是知,史不仅监察王与官,亦监察民也。

卯、记言书事,书写掌管史书。内史: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策谓以简策书王命。)王制禄,则赞为之,以方出之。(赞为之,为之辞也。)赏赐亦如之。(谓王以恩惠赏赐臣下之禄,亦以方书赞为之辞。)内史掌书王命,遂贰之。(谓王有诏敕颁之事,则当副写一通,藏之以待勘校也。)外史:外史掌书外令(畿外之命也)御史:掌赞书。(王有命,当以书致之,则赞为辞,若今尚书作诏文。)以上皆记言之事。《左传.庄公二十三年》:“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隋书经籍志先聖握龙图据凤纪南面以君天下者咸有史官以纪言行言则左史书之动则右史书之故曰君举必书:以上即记言书事也。是亦有监察王之用也。

宰夫文: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六曰史掌官书以赞治。贾疏曰史主造文书也。按:官之史掌记录其官之行事也。

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郑司农云:“志谓记也,《春秋传》所谓《周志》,《国语》所谓《郑书》之属是也。)外史:掌四方之志,(志,记也。谓若鲁之《春秋》、晋之《乘》、楚之《梼杌》;皆是国异故史异名也。)掌三皇五帝之书,(楚灵王所谓《三坟》、《五典》。)按:邦国之志即王国之史,四方之志即诸侯国之史,三皇五帝之书,上古之书也。

丁、四职之文献
、尚书洪范稽疑: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按汝即王也(洪范乃箕子对武王所陈王者治天下之大法,故知汝指代王也),卿士即官也。庶人即庶民,即民也。卜筮人,据丙之丑条,乃史官之一种也。

丑、尚书洪范庶徵: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庶民惟星。将一切职罗列为四:王,卿士即百官,师尹,师众也,尹史官也;故师尹即众史也;庶民即民也。杨宽西周史:疋尹与左尹氏同,(按即左史也);尹氏即太史。何新史官考:郭沫若《金文丛考周官质疑》作册亦称作册內史、作命內史、內史,內史之长曰內史册或作册尹,亦单称尹氏,或称命尹、令尹。说皆极确。作册诸內史则掌政令之官。內史居王之右,故礼书汉志有右史记言之说,內史所录诸册命政令之汇编,即为尚书。(《中国文明的密码》现代出版社2019年第1版113页)

寅、洪范九畴之人道六畴
九畴一五行表天道,八庶徵九五福六极表天人交感;中间二至七畴正说人道。其中四五纪七稽疑对应史官(五纪即历数乃太史最首要之职责,稽疑立卜筮人则太史之下属),五皇极(皇即王也,建用皇极即建立以王为中心之为治系统也)对应王,六三德对应诸侯(经云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王肃云:辟,君也;不言王者,关诸侯也;诸侯于国,得专赏罚。三德则国君为治之三种模式也,此畴明言封建之事),三八政对应官之系统(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师八曰宾,司空司徒司寇乃殷制之三公,余亦六官之职掌也;前六国内事务,后二国际事务,因此于中尚隐含有封建万国诸侯及其官史之维度),二五事则对应史王官民之一切人也(五事乃修身之大纲,而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也)。故此洪范人道六畴从显论则表天下之四职:史(天子之史)王(天子)官(内官:王国之卿士六官系统,外官:诸侯及其官史也)民(天下之民);从隐论表国之四职,即史(天子诸侯各有史)君(王公)官(各国之六官)民(国内之民)也。史给以二畴,王、诸侯(外官)、六官之众(内官)则各唯予一畴;可见史在上古地位之重也!于此,史乃与王官民并列之一职,昭然也!

卯、周礼占人:“凡卜筮,君占体,大夫占色,史占墨,卜人占坼。”卜人为史之一,此是上古史官与治民之官并列之事实于周礼中之遗存也。
辰、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谈少皞以鸟名官:
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適至,故纪於鸟,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历正也。(凤鸟知天时,故以名历正之官。○挚音至。)玄鸟氏,司分者也。(玄鸟,燕也,以春分来,秋分去。)伯赵氏,司至者也。(伯赵,伯劳也。以夏至鸣,冬至止。)青鸟氏,司启者也。(青鸟,鸧鴳也。以立春鸣,立夏止。)丹鸟氏,司闭者也。(丹鸟,鷩雉也。以立秋来,立冬去,入大水为蜃。上四鸟皆历正之属官。)

祝鸠氏,司徒也。(祝鸠,鹪鸠也。鹪鸠孝,故为司徒,主教民。)鴡鸠氏,司马也。(鴡鸠,王鴡也。鸷而有别,故为司马,主法制。○鴡,本作雎,七徐反。鸷音至,本亦作挚,下同。) 鸤鸠氏,司空也。(鸤鸠,鴶鵴也。鸤鸠平均,故为司空,平水土。○鴶,本亦作秸,简八反,又音吉。鵴,本亦作鞠,居六反。)  爽鸠氏,司寇也。(爽鸠,鹰也。鸷,故为司寇,主盗贼。)鹘鸠氏,司事也。(鹘鸠,鹘雕也。春来冬去,故为司事。)五鸠,鸠民者也。(鸠,聚也。治民上聚,故以鸠为名。)

  五雉,为五工正。(五雉,雉有五种。西方曰鷷雉,东方曰鶅雉,南方曰翟雉,北方曰鵗雉,伊洛之南曰翚雉。○种,章勇反,下同。鷷音存,又音遵,本或作蹲。鶅,侧其反。翟音狄,又音浊。鵗,本又作希,如字,一音丁里反。翚,许韦反。)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夷,平也。○量音亮。)

九扈,为九农正。(扈有九种也。春扈鳻鶞,夏扈窃玄,秋扈窃蓝,冬扈窃黄,棘扈窃丹,行扈唶唶,宵扈啧啧,桑扈窃脂,老扈鷃鷃。以九扈为九农之号,各随其宜以教民事。○扈音户。鳻,扶云反,又如字。鶞,敕伦反。唶,侧百反,又子夜反,又助额反。啧音责,又音赜。)扈民无淫者也。(扈,止也。止民使不淫放。)

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於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颛顼氏,代少皞者,德不能致远瑞,而以民事命官。)

按郯子所述为少昊时官制,较洪范尤为久远。其中五鸟氏正对应于于五纪,五纪历数,五鸟氏则专掌历数之史官也。余三大体对应于八政,九扈主食,五雉主货,五鸠氏则司空司徒司马司寇等也。前者主天道,后者主治民。五鸟氏在五鸠氏之上。于此可见上古时代,史官确与治民之官并列为两大系统,且前者尊于后者也。
 
巳、杨宽《西周史》言周代王官实分为两大系统,即太史寮与卿事寮;前者即掌天文历法卜筮册命史书之史官,后者则六卿所属治民之官也。
 
、说文:吏,治人者也。(礼记曲礼:五官之长曰伯,是职方其摈于天子也曰天子之吏。左传成二年:三使委于三吏;注:三吏,三公也。韵会:府史之属亦曰吏。前汉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按:可见吏即全包内外上下之整个治民之官系统也。)从一从史(段注:此亦会意也。天下曰从一大,此不曰从一史者,吏以一为体,以史为用;一与史为二事,故必异其辞也。史者,记事者也。按:礼曰土无二王国无二君。老子曰: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按孤寡即独也一也)庄子天下曰:聖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故一即王也。一与史为二事,并吏则为三事也。由此可见为治系统由王、史、吏即治民之官并列而成也。吏之字义治人者也,所治之人即民也,由此则民职亦得显示;故吏之一字史王官民四职之信息全在其中矣!)史亦声。
 
戊、从四学之事实可反证四职之事实也。
四学与四职一一对应,亦可曰:四学出于四职。四学即经史子器,四职即史王官民。经出于王,史出于史官,子出于三百六十治民之官,器学则用于教民。诸子各出于一官,依汉书艺文志之说:道家出于史官,墨家出于清庙之守,名家出于礼官,法家出于理官,阴阳家出于羲和之官,纵横家出于行人之官,杂家出于议官,农家出于农稷之官,小说家出于稗官。经则出于王,经之作者皆是王故,伏羲尧舜文武周公为有位之王,孔子则是素王即无位之王也。吾人要认识到孔子为王,孔子是素王,是立法之王。经是立法之王所立治世之大纲大法。史部则记录此大纲大法实际施行之痕迹。故史部与经部两者皆是道术。庄子天下篇曰: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此即将史经子说全,天下篇中明确涉及史经子之结构。史官所传即史学,即道术之事迹;诗书礼乐易春秋,此系王所立治世大法;诸子即百官各自所掌之学问,也即是一支一节之方术。此乃庄子天下篇所给出吾人关于经史子器分类之证明。史官所传乃史学,王开出经学,百官流出子学,民则对应器学。也即民所从事乃具体之劳作,即需学习相应之知识技能,如农民当学农学,商民当学理财,工民则需掌握工学等等。

四学乃系不可抹杀之事实由此亦反证四职之存在亦一确定不移之事实也

众筹助印及征订启事(孟晓路《形上学方法》)

各位道友,四学书院办事处的微信号暂时出现异常,请见谅,如一时无法添加,可搜索微信号"tangjeanie"添加备用号,谢谢支持。
四学书院微店入口(孟师著作流通)


天下制度形上原理:制度形上学导论 序
天下制度形上原理大纲
天下制度形上原理:1总纲
天下制度形上原理:2明觉之制度
天下制度形上原理:2.1一心无外
天下制度形上原理:2.1天下无外
天下制度形上原理:2.1夷夏说与民族说
天下制度形上原理:2.1整体观:天下为制度始点
天下制度形上原理:一心分为心王一心数多;天下封建,王一,诸侯多,王国一,侯国多。
天下制度形上原理:2.3心王心数为总别主伴关系,王国与侯国亦为总别主伴关系
天下制度形上原理:2.3王与诸侯天下与万国王国与诸侯国之关系
天下制度形上原理:2.4 中国不迁


白鹿洞书院讲道统
新時代國學範式之建立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全集)
形上学方法(全集)
佛教真面目讲记(全集)
儒家之密教—龙溪学研究(全集)
中国世界观看世界及中华文明复兴(全集)

孟晓路简介:
孟晓路,字庆弗,号童庵,当代中学大家。1970年生,河北献县人。2000年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迄今一直在河北大学哲学系任教。主要研究领域有儒教、佛教、中西文化比较等。主要著作有《圣哲先师——孔子》、《儒家之密教:龙溪学研究》、《寒山诗提纲注解》、《七大缘起论》(2008年出版)、《佛学与西学》(2009)、《形上学方法》、《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2013年)、《中国世界观看世界及中华文明复兴》(2014年)、《西学之中学渊源》(2013-2014年)、《佛教真面目讲记》(2012-2014)、《论周官》、《天下制度形上原理》(2019-2020年)等。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