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真的对吗?

UCA WAVES 浪潮UCA Waves 2024-06-2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原文来源:https://www.therapistaid.com/

原文标题:How to Practice Self-Compassion

编译:UCA WAVES


这是你吗?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是否感觉很熟悉:


你最好的朋友刚刚和男友分手,她给你讲她的故事,滔滔不绝,你从头听到尾。你的朋友并不完美,但你会同情她,安慰她,说这一切都会过去的。你不会去批评她,也不会对她说,这么伤心不值得,或者她需要做出改变……


如果把上述场景中的好友换成“自己”,你的反应还是一样吗?


对许多人来说,对别人表示同情是很容易的。家人、朋友、宠物、陌生人,甚至是电视角色,尽管他们有许多缺点,但都会得到善意和理解。


许多富有同情心的人对自己却很挑剔,不肯轻易原谅自己。他们严格遵守中国的古训: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以一种“永远不会要求别人达到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们可以接受别人的不完美,却无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结果常常让自己陷入痛苦、焦虑、甚至抑郁。


对于这类型的人来说,要改变这种“苛责自己”的习惯并不容易,但建立以下这些思考模式也许会有帮助——


公正地对待自己

(而不是用批评或评判的态度)


想象一下,当你被老板批评和建议时,你心里在想什么?苛责自己的人听到全是负面的声音,还会告诉自己,“我笨死了。我什么都做不好。”


但站在公正的角度,你接收到的是一个完整的信息,有批评也有肯定,你会告诉自己,“有些事情我没做好,还有改进的空间,但总的来说我做得还是不错的。”


善待自己的人如果犯了错,他们会认为那就是一次失误而已,不会因此全盘否定自己。苛责自己的人常会把情况想得很糟,一点点错误被无限放大,甚至会被看成人生的失败。


当你对自己吹毛求疵时,你一定会感觉到不快乐、不安全和焦虑。但你可以试着不去评判自己,而是以对待朋友的态度公正地对待自己,你或许就能更好地控制这些不舒服的感觉。


接受真实的自己

(而不是试图成为别人)


我们很多人都有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想法。一个男人可能认为他必须坚强、勇敢和外向。一个母亲可能会认为她必须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后。对许多人来说,不符合这些理想感觉像是一个缺陷。


在现实中,人并没有那么简单。有些男人强壮、勇敢、外向,也有些男人害羞、情绪化、谨慎。虽然有些母亲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后,但也有一些母亲把事业看得和家庭生活一样重要。这听起来像是陈词滥调,但每个人就是不一样……不一样又如何?


善待自己的人愿意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而不是他们“应该”成为谁。不仅如此,他们还常常为自己独特的性格感到自豪。例如,一个情绪化的人,会认为正是由于对情绪的敏锐,才让自己与他人有很深的情感连接,而不是把它看做自己的缺点。


自我接纳并不意味着爱自己的所有,或者相信自己是完美的,只意味着接受真实的自己,包括个性、兴趣、性取向、宗教信仰、能力、外表,以及任何让你成为自己的东西。


照顾好自己

(而不是否认自己的需求或过度放纵)


照顾好自己并不等于溺爱或过度放纵。所以,奖励自己吃一顿好的,并不等于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暴饮暴食。就好像我们照顾小孩子时,一定不会让他们饿着,但也不会给他们一根雪糕当成早餐。


你需要考虑的是,什么才是对自己最好的,照顾到自己各方面的需求。同时,需要在当前需求和长期目标之间取得平衡,因为这两者常常是矛盾的。


比如长期目标是“想要通过锻炼节食来减轻体重”的人,当前需求却往往是“躺在沙发上一边刷手机,一边吃零食”。如何平衡呢?——这取决于个人和他们的目标,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有痛苦的感受是正常的

(而不是天要塌了)


别人总会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而隐藏起令人难堪的另一面,而你,对自己的各种不完美、各种负面感受了如指掌,所以两下一比较,你可能总觉得自己是最不聪明的,最没用的,最失败的。


但是请记住,人无完人。有缺点和偶尔犯傻、犯错、痛苦挣扎对于每个人都是正常的,即使你并不总是在别人身上看到。不完美是人性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不好的时候,会发脾气,会犯错,有时候甚至还很严重。


所以,无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试着正确看待它。


培养正念

(而不是陷入固有的想法和情绪中)


正念意味着从你固有的想法和情绪中退一步,客观地看待它们。这就是你看待别人的想法和感受的方式——合乎逻辑地,从远处看。


与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保持距离,会减少它们对你的影响。当你退后一步,你会看得更清楚。


人们常常会对自己说:“我不应该悲伤”或“我不应该生气”。正念的做法是让你承认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去改变它们。比如:把“我不应该生气”变成“我是生气了,不过生气也是OK的。”


除了创造距离,正念会帮助你练习其他自我关爱的习惯,比如意识到你什么时候在评判自己,忽视自己的需求,或者没有把自己的犯错看作是正常的。


正念的语言是这样的:

“我对自己很挑剔。我知道这样对自己不公平。”

“我发火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是个坏人。”

“我被这个问题困住了,但这不是世界末日。”


总之


对于习惯于过分关注自己的缺点,苛求自己事事完美的人来说,要改变这种惯性思维模式是很难的。但通过不断地练习,这些“条件反射”是可以被打破的,取而代之的是“善待自己”。


推荐阅读:《我允许 l 海灵格治愈小诗》


往期推荐

1.【深度思考】身为亚裔,有多不易

2.这些障碍,阻碍了亚太裔美国人寻求心理健康援助

3. 每个人都应该学的课程——精神健康急救培训

4. 关爱自己,从今天起给自己列一份“关爱清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