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网站“揩油”影视,剧集还能当偶像接盘侠吗?
文/王心怡
编辑/冒诗阳
随着《青春有你第二季》《创造营第二季》等选秀类节目逐渐爆出,视频平台选秀节目的对决逐渐进入“第三场”。
从2018选秀元年打造出顶级流量蔡徐坤开始,到今年暑期档《明日之子》的结束,两年时间,优爱腾三大平台投入巨资打造多款选秀节目,让上百名青春偶像进入大众视线。
▲ 《明日之子》收官
与此同时,视频平台巨大的投入需要平衡,除节目本身的招商外,偶像后期经营商业空间巨大。
视频平台在偶像生态中占据重要位置,成为觊觎这一领域的潜力玩家。综艺+剧集+音乐作品,成为最为常见的运营思路。
而在此链条中,享有综艺和剧集金主地位的视频平台优势更加凸显,参与出品、制作+播出权,视频平台借助自身的话语权,扶持与自己关联度较高的偶像艺人。
2018年至今,优爱腾自制剧或参与制作、出品的剧集中开始不断出现源于选秀的选手身影。这背后,是平台在节目结束后,视频平台通过培植偶像艺人拓展商业版图。
良性状态时,偶像与剧集相互成就,但与此同时,不同的声音也在出现。音乐类选秀出道的偶像艺人走向演员的道路仍然被外界诟病。越来越多观众开始理性对待演员与剧集,开始质疑偶像、流量艺人的演技是否可以撑起一部剧。
在这样的情况下,平台“推人入剧”正逐渐遭受观众批评。而对于粉丝来说,她们则赞成偶像出演剧集,即使会被吐槽和质疑。
在此情况下,平台“推人入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能够获得粉丝的关注,要想获得更多“路人”的好感,或许放弃主角,选择人设讨好、有记忆点的配角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平台开展经纪业务,推人、推剧两不误
视频平台早已不再局限于播出平台和节目制作、出品方,纷纷拓展了艺人经纪业务。
三大视频平台之中,阿里旗下优酷与2017年与阿里影业合资成立艺人经纪公司酷漾娱乐,为阿里影业、优酷土豆影视及相关内容合作提供资源。
《偶像练习生》促成了爱奇艺旗下经纪公司爱豆世纪的诞生,但目前来看,它旗下艺人只有Ninepercent,而今年年初成团的UNINE,经纪公司则为爱豆青春文化有限公司,最大股东仍是爱奇艺。
除此之外,爱奇艺还是唱片娱乐公司,同时也有艺人经纪业务的果然天空的投资方。
腾讯旗下,艺人经纪是企鹅影业的核心业务之一,除此之外,腾讯还投资了海南周天娱乐有限公司,即火箭少女101的经纪公司。
另外,与腾讯视频合作制作了多档节目的哇唧唧哇,其战略投资的投资方为腾讯产业共赢基金。
除此之外,诸如芒果TV、搜狐也有艺人经纪业务,其签约的艺人也在不少剧集中有过亮相。
实际上,平台拥有经纪权的艺人,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剧集中。比如范丞丞在爱奇艺和稻草熊影业出品的古装玄幻剧《灵域》中担任男主角,剧集于四月开机,已于八月杀青;杨超越主演的《仲夏满天星》《将夜2》《极限17:与你同行》都是由企鹅影视担任出品方。
除此之外,当下最热明星之一的肖战,所属的X玖少年团经纪公司为哇唧唧哇,其主演的《哦!我的皇帝陛下》《陈情令》,以及从官宣就获得高热度和高关注度的《余生请多指教》,出品公司的名单中都有企鹅影视。X玖少年团的其他成员所出演剧集,也多有企鹅影视的参与。
对于平台来说,当他们开展经纪业务,其实就与普通的经纪公司并无差异。延长艺人热度和影响力,发掘他们更大的商业价值,成为他们与艺人都在追求的目标。
而无论是年轻演员,抑或是选秀类综艺诞生的偶像,都免不了综艺+剧集的道路,这背后有着平台对于利益的追求,也有着整个娱乐圈环境的无可奈何。
入剧的“罪魁祸首”:
商业价值与唱片行业不景气?
平台通过自制选秀节目或参与经纪公司运营,输送了很多唱跳能力兼具的偶像明星。由于节目规则设置,这些在选秀节目中留到后面的选手,实际上已经拥有了强大的粉丝基础,自带流量光环。
造星不易。从前期选手的海选,到节目设置如何更加新颖,再到节目规则如何设置才能吸引更多关注、获得更大的影响力,甚至于带动平台、赞助商的各方利益,都需思虑再三。尤其是在各平台纷纷布局偶像选秀的现在,只发现好苗子,就已经是一个难题。
“艰难”造星,再加上新人辈出、艺人更新换代极快,维持偶像热度是平台首要解决的问题。录制期短、门槛相对较低的综艺成为首选。
因此,新人偶像频繁出现在各大综艺,成为2018、2019年常常出现的情况。比如,大厂男孩们纷纷开起了餐厅,101女孩在观察类综艺做起了嘉宾。
综艺带来热度,但维持的时间长短却并不明确,长久的发展还需作品傍身,于是“入剧”成了另一个方式。平台对于自制剧拥有很高的话语权和选择权,而采用“自家”艺人出演,则同时解决了成本低、艺人作品支撑等多方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由偶像带来的粉丝会员,一举多得。
事实上,普通有经纪业务的公司在推新人上,也多采用这样的方法。但是之于平台,这些大多数来自音乐类选秀节目的偶像,选择综艺+剧集的发展方式,也有音乐行业不景气的原因。
数字音乐的逐渐流行,盗版的肆意横生,让实体唱片的销量逐年下降,更多地担任起收藏品的功用。
实体唱片市场衰退,数字音乐抢占高地。但是根据iResearch数据显示,数字音乐市场总收入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是2014——2017年的增长比例却在大幅下降,直至2018年才有所回暖。
在线音乐活跃度方面,数据显示,2018年4月,我国在线音乐月活跃用户数量达到6.1亿,渗透率达到55.9%,较2017年4月有所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
虽然整体依然保持增长态势,但是数字音乐市场仍受到版权等问题影响,充满不确定性。而流量偶像的音乐作品更多地变成了自身能力的加持,以及粉丝力证偶像热度的存在,出圈较剧集来说,难度过大。
如此,对于平台和偶像来说,“入剧”似乎成了双方最好的选择。但是,面对着观众越来越理性的观剧理念,面对着流量失灵与流量反噬的现状,平台推动偶像“入剧”,在收割普通观众上,难度不小。
而对于本身就是目标受众的粉丝来说,自己的偶像出演剧集实际上是顶着流量的偏见、演技的质疑等各种压力,基于此,她们又真的会买单吗?
“偶像”与“新人演员”的尴尬
平台推人入剧,既是维持偶像热度、发掘价值,也是借助其热度反哺剧集。因此,粉丝是主创们需要收割的首要群体。
大IP、小而美,主角、人设讨好的配角,古装、青春……平台在剧集类型、角色等各方面都不断进行着尝试。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采样调查了十余位偶像明星的粉丝,试图了解她们对于偶像参演剧集的看法。
对于绝大多数粉丝来说,她们清醒地认识到“偶像”的局限性。“当人们在说起这些偶像的时候,总归会带入不同的情绪,比如绝对的喜欢和绝对的不喜欢。”
而当这些偶像出演剧集时,观众很容易被先入为主地带入质疑演技等等情绪,这对于这些偶像来说,其实是不公平的。
当偶像参演剧集时,他们更多地变成了新人演员,或者说,不论是粉丝还是普通观众,应该以新人演员的身份和标准看待他们。
但是,目前这些剧集的第一目标受众依然是粉丝。粉丝剧的烙印,和新人演员的诉求,成了偶像入剧不得不面临的尴尬局面。
当然,大部分受访的粉丝也表示她们会在心底默默地承认演技上的不足,但是在大众面前,还是会选择维护自己的偶像,会在意吐槽的声音,会讲究方式方法的安利。即使被吐槽、被质疑也没有办法,因为她们认为这是“偶像必经之路。”
但对于粉丝来说,偶像出演剧集仍然是好事。流量是有时代的,但是演员是可以持久的。在粉丝看来,“没有人能被所有人喜欢,演得不好没关系,粉丝希望看到的是每部戏的进步。”
偶像希望通过剧集来支撑自己发展,平台希望推偶像入剧来延长商业价值、反哺剧集热度。但是流量、偶像自带的偏见也容易让剧集和他们自己陷入负面舆论的漩涡。
在这样的情况下,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权和话语权的平台,在推人入剧时,有时放弃主角,让偶像从人设讨喜的配角演起,积累经验和口碑,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Recomm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