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韦纳中国首个重要回顾展“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于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
2024年7月20日至10月20日,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呈现由格莱斯顿画廊代理的享誉世界的美国艺术家劳伦斯·韦纳(1942年—2021年)在中国的首个重要回顾展——“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本次展览由UCCA策展顾问彼得·逸利策划,与劳伦斯·韦纳艺术遗产紧密合作,继2007年UCCA委任创作“劳伦斯·韦纳:以邀光”作为UCCA开馆展项目之一展出后,时隔17年再次于UCCA呈现劳伦斯·韦纳具有开创性的艺术实践。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摄影:孙诗。
展览从劳伦斯·韦纳半个多世纪近1200件作品中,精选约50件语言作品,横跨艺术家完整的创作生涯。此次展出的绘画草图、海报和影像为观众——韦纳称之为其作品的“接受者”——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手法和理念提供了尽可能详尽的背景。每件作品于UCCA大展厅特定空间中得以展现其独特的表达,从而激发观众根据具体情境、关系、布置以及作品的展示方式,构建属于自己的解读与感悟。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摄影:孙诗。
尽管劳伦斯·韦纳通常与美国和欧洲观念艺术的发展紧密相连,但其以语言为载体的艺术实践则以简约性、可及性,以及对观众的开放性而独树一帜。1968年,在为校园创作一件公共装置作品后,韦纳意识到艺术家可以无需制作具体的实物,仅通过语言与“所指材料”,即语言所指向的具体或抽象事物,如可以是实际的物体、概念、动作或者想象中的场景,激发观众的想象和理解力,从而达到与实体雕塑相同的效果。韦纳由此构建了具有开创性的艺术创作核心理念,这也成为影响当代艺术发展的关键转变:
1. 艺术家可构建作品
2. 作品可被制造
3. 作品无须被实现
(每项条件均具有平等地位,并符合艺术家的意图,这些条件的取舍取决于观者接收作品时的决定。)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摄影:孙诗。
自此以后,韦纳便以语言作为媒介和雕塑材料,创作了其所谓的体现“物体间相互关系及其与人类相关性”的语言雕塑作品。尽管他的艺术实践多基于文本,但韦纳明确指出,他始终视自己为一名雕塑家。“我的作品是用语言来完成,”他在2005年时说道,“但其实一切皆关乎物质。”
劳伦斯·韦纳,欧洲塔,魏特德维茨当代艺术中心,鹿特丹,1993。图片由劳伦斯·韦纳艺术遗产提供。
劳伦斯·韦纳,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纽约,2007。图片由劳伦斯·韦纳艺术遗产提供,摄影:柯尔斯滕·韦纳。
结合人们阅读某些短语时的自然流畅感,韦纳对文本的语义进行扩展和压缩。例如,他将常见的英文短语,如“in & out”与另一短语“out of place”拼贴并置变成新的短语“in & out of place”,以此揭示结构赋予语言的灵活性与多义性。无论对于流行用语还是技术词汇,韦纳都有着敏锐的感知力,他既运用人们所熟悉的表达,也会加入化学、物理和其他自然科学领域的术语。这种结合不仅令其语言作品扎根于日常交流的用语,同时也关联着最根本的原材料与物质,并且总能根据周遭世界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提炼出深邃的诗意。
劳伦斯·韦纳,沃克艺术中心,明尼阿波利斯,1991。图片由劳伦斯·韦纳艺术遗产提供。
劳伦斯·韦纳,墨西哥城博物馆和墨西哥佐纳当代艺术博览会,墨西哥城,2017。图片由劳伦斯·韦纳艺术遗产提供。
尽管韦纳坚持“作品无需被实现”,但他为自己创作所构建的慷慨准则让他的作品在所有类型和媒介中生长:除了最主要的雕塑,还包括纸上作品、音乐和声音、影像、书籍、海报、时尚及各种短暂的艺术形式。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摄影:孙诗。
在以无数种字体、多样的表面、变化的比例、不同的语言以及各式各样的地点呈现自己作品的同时,韦纳始终以极高的精确度构思自己的每一件作品,细致入微地安排词语之间的关系,以达到他所预期的形式和效果。然而,他也明确指出,作品应当具有可适性,其表达可根据所在语境及观众的不同需求而发展和变化。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摄影:孙诗。
多年来,韦纳始终通过各种方式设计与呈现自己的作品,并逐渐精炼为三种主要字体和几种特定色彩。此次展出的每件作品的翻译与设计都经过精心考量,采用最适宜展现韦纳创作理念的中文字体以及平面设计风格。正如韦纳对涉及多语言作品的呈现,本次展览中的中英文通常并置或夹杂出现,但有些作品仅以一种语言展示。展览中的某些作品以“所指材料”本身呈现,而另一些作品则使用了韦纳早年间所采用的手绘或镂空版的方式制作,充分展现了韦纳创作的丰富层次。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摄影:孙诗。
劳伦斯·韦纳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呈现。他首次在中国大陆展出的作品是2007年UCCA开馆之际,受UCCA委任特别创作的双语作品。藉由此次展览,这件作品将重回北京UCCA展厅的同一地点向公众呈现。
劳伦斯·韦纳,《以邀光》,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07。
如同任何物质材料一样,人际间的沟通能够跨越文化的藩篱,有些语言可以更容易地跨越边界,而有些则不然。展览“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特别聚焦于一系列探讨转译、迁移与交流主题的作品。“翻译,”韦纳解释道,“实际上是将一个对象移到另一个地方。”
展览信息
▼
2024.7.20 – 2024.10.20
周二至周日开放
10:00-19:00
(18:30最后入场)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
票务信息
▼
购票请点击下方小程序
展览首周
公众导览时间
▼
7月20日(周六)至7月21日(周日)
每天16:00
7月23日(周二)至7月26日(周五)
每天15:00
7月27日(周六)至7月28日(周日)
每天15:00、16:00
赞助与支持
▼
本次展览独家环保墙面方案支持由多乐士提供。感谢尤伦斯艺术基金会理事会、UCCA国际委员会、UCCA青年赞助人、首席战略合作伙伴阿那亚、首席艺读伙伴DIOR迪奥、联合战略合作伙伴彭博,以及特约战略合作伙伴友邦保险、巴可、多乐士、真力、北京SKP和Stey长期以来的宝贵支持。
展览公共项目
▼
展期内,UCCA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精彩的公共活动,这些活动将成为近年来世界艺术领域内围绕劳伦斯·韦纳组织的重要公共系列活动之一。
2024年7月20日,展览对公众开放首日,开幕特邀导览荣幸邀请到劳伦斯·韦纳遗孀艾丽斯·韦纳、以及艺术家之女兼其艺术遗产执行官柯尔斯滕·韦纳,为公众在展览现场深入了解艺术家生平及艺术创作提供独一无二的解读视角:三场主题对话将以作品为起点,延展讨论其艺术史地位、对中国观念艺术的影响,并试图从语言哲学和翻译学的角度切入,探索韦纳作品为艺术发展所揭示的更为广阔的世界;影像活动特别从艺术家活跃时期创作的26部短片中精选出10部作品,为观众理解韦纳的《意图宣言》提供额外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原创表演活动“游移 以邀光”将以劳伦斯·韦纳作品中标志性的语言结构为创作灵感,邀请音乐人将视觉符号提取转化为极简音乐的元素,以此创作出别具一格的声音艺术作品,并在展厅中以人声的形式进行精彩演绎。
关于艺术家
▼
©劳伦斯·韦纳艺术遗产/艺术家权益协会(ARS),纽约。图片由劳伦斯·韦纳艺术遗产和格莱斯顿画廊提供,摄影:卡斯帕里·德赫斯。
劳伦斯·韦纳1942年出生于纽约,2021年在纽约过世。16岁从斯图维森特高中毕业后,短暂就读于亨特学院,之后便开始了独立生活。少年时代曾搭便车环游美国,在旅行路上创作一些小雕塑。正是在此时期,1960年创作了后来他自认为的第一件正式艺术作品:《弹坑作品》。他在加利福尼亚米尔谷的一个州立公园里引爆炸药,在地貌上创造了一个新的如雕塑般的凹坑。作为推动观念艺术运动发展的重要人物,韦纳对交流和信息的接受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艺术作品被置于世界各地的公共和机构空间中,其特点是与生俱来的包容性和流动性。除雕塑作品之外,韦纳在艺术生涯中还创作了音乐、电影和视频,以及艺术家书籍。
职业生涯早期,韦纳参加了一些战后举办的最著名展览,如定义了观念主义运动的大型主题群展,其中包括“活在你的头脑中:当态度成为形式”(瑞士伯尔尼美术馆,1969)、“使用墙壁(室内)”(纽约犹太博物馆,1970)和德国第5届卡塞尔文献展(1972)。到20世纪90年代,韦纳开始在世界各地的机构举办个展,包括华盛顿特区的赫什霍恩博物馆和雕塑园、费城艺术博物馆、明尼阿波利斯沃克艺术中心、德国科隆路德维希博物馆、布尔多当代艺术博物馆、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和伦敦当代艺术学院。2007年,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在美国为韦纳举办了首次作品回顾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