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布施远离诸苦/学佛的误区/解脱之乐

常空法师 僧伽吒经以愿胜故 2023-01-27



这个“ 布施远离诸苦”分为两方面,第一个是自己离苦,第二个是众生离苦。众生贪着自己的钱财、名誉、地位,其实很劳累很辛苦,这也是苦,对不对?你能放下,其实很轻松自在,所以布施能使自己离苦。第二个呢,布施使别人能离苦,别人很贫穷,你给他衣食,他也能得暂时的快乐。布施能给众生带来好处,虽然不究竟,但是能得暂时的快乐。当然,要想得永恒的快乐,就要学佛解脱才可以。

---常空法师



布施的利益


【然后布施远离诸苦受苦众生令得解脱怖畏众生令得远离


这是这位仙人给五逆十恶的人讲的一个修行步骤:我给你讲讲《僧伽吒经》,明白了这部经,你的一些罪过全能放下。放下了之后呢,你最低也能证到初果阿罗汉了。证到了初果阿罗汉之后就要利益众生了,你就要布施,这就是菩萨道了。



所以这位仙人伟大,是吧?第一步先教他灭罪,自己过去犯的错误,我通过给你讲讲《僧伽吒经》,你就知道应该把这些错误放下,身心清净;你身心清净,至少证初果阿罗汉;证到初果阿罗汉之后怎么办呢,你要发心度众生,要行菩萨道了。你看人家教的这个步骤,多严谨啊!


这个“ 布施远离诸苦”分为两方面,第一个是自己离苦,第二个是众生离苦。众生贪着自己的钱财、名誉、地位,其实很劳累很辛苦,这也是苦,对不对?你能放下,其实很轻松自在,所以布施能使自己离苦。第二个呢,布施使别人能离苦,别人很贫穷,你给他衣食,他也能得暂时的快乐。布施能给众生带来好处,虽然不究竟,但是能得暂时的快乐。当然,要想得永恒的快乐,就要学佛解脱才可以。


布施又可以使自己和别人同时离苦,因为可以结善缘。比如,你和一个人原来不认识,如果你帮别人一点儿忙,就成好朋友了。以后工作当中有点小摩擦就不好意思闹架了,这样大家都快乐。如果你没有这么一段儿善缘的话,生活当中遇到摩擦可能就成仇人,对不对?所以,你看广结善缘多好。


前世造的恶业,今世必须要遇到一个缘才能爆发,在还没爆发的时候,如果你经常布施,行善积德,多和他人结善缘,真该爆发的时候,可能报应就轻;说不定结的缘太好就不受报了。这样的故事不用讲了,太多啦,对不对?


所以,一个是布施自己,使自己不再贪着钱财,轻松自在,离苦得乐;第二个,给人家衣食自在之后,别人能得到快乐;第三个,通过布施,能调和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缘分,一些恶缘能变善缘,一些逆缘能变顺缘。所以布施利益太大了。


还是一句话,与人为善是利益自己也利益别人的。在世间法上讲,这绝对是对的。从出世间法讲呢?——把这些都放下,心里清净无染,这是最好的。布施也不要执着。


所以布施远离诸苦,这句话真的是很重要啊。我们一般人都认为,学佛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财富,更多的名誉、地位,对不对?其实财富、名誉、地位越多越高,人的痛苦、执着、烦恼就会越多。学佛不是为了满足你世间的这些欲望的,学佛是让你放下世间的这些执着的,我们以后要把这个观念转过来呀。不要认为学佛之后,当官要当得大;不要认为学佛之后,发财要发得大。恰恰相反,不要天天只想着当官,不要天天只想着发财,除了当官发财之外,还有好多有意义的事情可做,学佛是告诉我们这么一个真理而已。




并且,官职越大责任越大;事情越多烦恼越多。钱财越多,你越担心这个钱财会失去,因为它不是放在那里固定不动了,钱财是流动之物啊,咱们现在很多富翁经常说拥有多少个亿 ,他是有多少吨黄金放在那里吗?不是的。如果是固定资产就需要维护,这个维护的过程很累。一旦哪个环节维护不好,今天可能看着有多少个亿,可能睡醒一觉就没有了,可能还欠人家钱呐;还有的钱财很多,投资放在股市里,可能第二天股市跌停板,跌停板是不允许交易的。哎呀,等着吧。等等等……过上几天一看,钱都没啦,不仅仅没啦,可能还赔了,从亿万富翁瞬间变成穷光蛋。一会儿是天堂,一会儿可能是地狱。这样的事情太多啦。


我们现在学佛总是想追求这些东西,可是这些恰恰违背了佛教的本意。佛教告诉你,就是这个东西,让人一会天堂一会地狱,你爬得越高,跌得越厉害。所以,平平淡淡,过得快乐无忧,是最好的。


学佛的误区


很多人,都是觉得名誉地位在世间求不到了,怎么办呢?——来求佛!很搞笑的哈,只要世间的名誉地位有一丝实现的可能性,他就不信佛,他就通过世间法的手段来追求。一旦所有的方法用尽了,都没办法啦,他就开始来求佛,希望佛来完成他的那个愿望。不到一塌糊涂、不可救药,他都不信佛,弄成了一个烂摊子啦,想起叫佛来收拾。并且还要求:佛,我给你磕个头,这个烂摊子你得给我解决完,我才觉得你很伟大,我才能知道你的存在;我磕个头或供上两个水果,这个烂摊子你解决不了,你就不灵。


大家发现没,很多人是不是这样“信佛”的?


经常,有很多人要来见我,是想干什么呢:带个病人过来,病入膏肓快不行了。他只要是还有一点好,教他学佛都绝对不学!只有当各个医院都看完了,都说绝对没办法、判死刑啦。哎呀!害怕了,才开始想起来“学佛”。来“学佛”也不是依教奉行,还是:“哎,师父,听说佛教厉害,我见你一面,你能不能念个咒、发个神通,这个绝症要是立刻好了,我就相信你们佛教;要是晚一会好,我都不相信你。”这样的事太多啦,真的是很无奈。


有些人生了这样的绝症,其实佛教也有一定的方法,比如说教他行善、积德、清净、无为……心态改了,慢慢身体还真的好了,也有这样的人。并不是见到师父磕个头,马上“唰”一下子变好,而是师父教他一个方法,回去修了几个月,哎,身体还真好啦。不过,他也不相信!为什么呢?——哎呀,也许我本来就应该好了,没觉得佛法有什么力量的嘛。


你们见过这样的人吗?我经常见这样的人:本来他通过佛教的方法好了,有病的也许好了,事业不好的可能也好了,家庭不和睦的也许和睦了。但真都变好了,他反而觉得:这是佛法的原因呀,还是我们自己努力的原因啊?不是佛法的原因,还是我们自己努力的原因,与佛没关系。嗯?他又不相信佛了。


因为他想着,所谓的佛就是一个很有力量的大神,能一下子用个神通把我的事解决了,这才是佛。你要是说,我教你个方法你去改,他觉得,我去改与你有什么关系啊?我还需要恭敬你吗?我还需要跟你学吗?他就不干了。所以,这都是误区。


佛是一位老师,佛不是个大神,所以我们不要把佛当成鬼神来崇拜。鬼神的概念就是一个有力量的众生,你只要求他,他就来帮你。佛不是这个概念,佛是觉悟的意思,佛把自己觉悟的智慧教给你,教你去做,这就是佛法。但是我们现在对佛的理解,都是把佛理解成鬼神,就把大好的觉悟之法变成了神道教,这是佛教的一个误区。


所以布施能放下自己的烦恼,自己得解脱;能利益众生,众生得快乐;能调和人际之间的关系,你和众生都能离苦得乐。啊,一举三得,多好。这样“受苦众生,令得解脱”。这个“受苦众生”包含两方面,自己和众生都能得解脱。


真正的乐是解脱之乐


“怖畏众生令得远离”。人只要在六道轮回当中,处处是恐惧,处处是害怕。


地狱众生的痛苦,我们虽然没见到,但我们能相信真的痛苦;天人也有痛苦,也有怖畏。天人怖畏什么呢?怖畏这么好的境界消失了怎么办?并且,根据佛经来讲,天人到临终那一刹那的时候,他的痛苦比地狱众生还要大。因为天堂太美好,没有痛苦,临终的时候,地狱相现,这个落差太大了,他心生恐惧,那个时候真的比无间地狱还要痛苦啊。像畜牲道或鬼道众生,本来就天天受苦,再下到地狱也无所谓啊。这天人一直快乐,突然一苦,那真受不了。这个大概就相当于乡下人一直受苦,本来就很穷,后来更穷了,反正一直穷也无所谓,虽然痛苦,但对比不强烈。你说一个亿万富翁突然之间成乞丐,那真是连死的心都有,和这个道理一样。只要在六道轮回当中,不管下三恶道还是上三善道都有痛苦。恶道众生苦是切身体会,一直在受苦;而天人享乐,却有坏苦——这个乐会坏,会消失也是苦。


所以佛教认为人生皆苦,人世间一切都是苦的,没有一点儿乐。你看到的一点儿乐,因为它会消失,消失了你更苦,还是不快乐;你认为乐的东西,你想把乐保持住却保持不住,你想保持这点儿乐更辛苦,又更不乐——都是苦。




佛教认为苦有几类分法:有一种分法叫三苦 ,就是苦苦、行苦和坏苦。


“苦苦”就是本来就苦,这种苦就是苦,不用解释了啊,苦就是苦嘛,这就是苦苦。好比有病了,苦啊;没钱了,苦啊,这是苦苦。


“行苦”就是万事万物变化都抓不住,这是行苦。


“坏苦”就是很好的东西,确实好,但你会担心它会变坏。


地狱众生主要是苦苦。天人主要是坏苦。那我们人世间行苦比较多。因为人世间太多的乐趣也没有,所以坏苦也不太多。苦苦呢?也不是太苦吧,苦苦也不是那么明显,要说也有的,但不太明显。人世间最明显最容易体会到的一种苦就是行苦,一切境界会变化,一直变、一直变,人抓不住。所以你看,苦和乐都是苦,最终都是苦。从佛教来讲,把苦和乐全放下,真正地心中无牵无挂,这是真乐。


世间万法一切境界,没有一点儿真正的乐。只有放下,从真心佛性发出来的常、乐、我、净的这种乐,才是究竟的乐。所以我们要去掉对外境的执着产生的这种刺激之乐,而得解脱之乐。


解脱之乐,根据小乘教那个偈子,就是“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寂灭为乐”指的就是解脱之乐。寂灭不是没有了,寂灭就是把烦恼解脱的意思。烦恼不生就是寂灭。一定要注意,佛教这个“寂灭”是特殊的一个含义。你没有烦恼这才是真快乐,就是这个意思。吃得好、穿得好不是真快乐,心中无烦无恼快乐自在,这是真快乐。


其实大家想想中国文化,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三家,基本上都是讲这种心灵解脱之乐,对不对?所以中国古代最注重道德修养,不太注重外在的这个物质。为什么不要注重外在的物质啊?因为外在的物质给人的快乐都是刺激之乐,刺激你就有一点儿乐,不刺激就没有了。中国古代文化认识到这种快乐的本源,认为心中没烦没恼、安详自在——这是真快乐。


就像孔子讲他的弟子颜回。为什么孔老夫子非常赞叹他啊?孔老夫子说:“这个颜回是最爱学习。”因为曾经有一个人问孔子说:“你的弟子当中谁最好学啊?”我们现在一讲好学肯定会这样说,某某某最好学了,天天晚上学习做数学题,学到十二点。人家孔子说:“如果说最爱学习的,好学的,只有颜回啊。”那怎么说他最好学呢?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就是好学。这是中国古代的学问啊,你能通过跟着一个老师学习,学完之后快快乐乐的,道德修养非常高,这是真学问!你学的知识文化再多,语文数学考满分也不是有学问。这是中国学问的概念,我们现在都把这些词儿给用坏了吧?换句话说,我们现在在学佛修养自己的道德,打磨自己的习气,这是真学问。你烦恼习气打扫干净了,这是有学问。哈哈,不然你读的书再多都算文盲。











学习更多讲解

关注本公众号

转发流通功德无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