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进程,中外科技巨头差距明显
文 | 吕歆 李雨潇
“双碳”目标发布已逾一年,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气候行动正在“分层”。秦淮数据成为走在最前的公司,于2020年末率先提出以100%可再生能源为抓手的碳中和目标。近半年,数据港、百度、蚂蚁集团等部分企业加入碳中和序列,提出了不同程度的碳中和与可再生能源目标。而在另一方面,阿里巴巴、万国数据等行业头部公司仍未对外公布确切的碳中和时间线。
9月7日,全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正式启动,完成交易电量79.35亿千瓦时,并在绿证衔接方面,采用了”证电合一“的计量思路,进一步对绿电属性确权。在这股绿电采购热潮中,我们看到了包括腾讯、万国数据、秦淮数据在内的多家互联网科技企业参与交易的身影。
互联网科技企业纷纷入场可再生能源交易的背后,是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的大方向与“双碳”目标明确的前提下,互联网数据中心面临的能耗强度与能源消费总量的双重合规挑战。
当中国互联网企业还处在感知与探索碳中和路径的阶段,在海外市场,互联网企业加入碳中和承诺已成普遍趋势,从参与企业数量到承诺范畴都领先于国内企业。
01
以欧盟为例,在欧洲绿色协议通过一年后,为助力到2050年欧洲大陆气候中和的目标,领先的云服务和数据中心运营商自愿签订《欧洲气候中和数据中心运营商公约》,通过能效管理、清洁能源利用等方式,承诺在2030年实现数据中心气候中和与100%可再生能源利用。
截至目前,签署该公约的企业已经从年初的25家快速增长到62家,涵盖了欧洲大多数云服务和数据中心企业,包括人们熟知的亚马逊云、Equinix、IBM、谷歌、英特尔、Microsoft等公司。
除传统的云服务和数据中心运营商企业外,近半年有更多以文件存储、金融科技为主营业务,拥有自营数据中心的科技企业开始制定碳中和规划。
金融科技服务商Paypal于今年四月宣布将在2040年实现净零排放,同时,承诺在2023年实现数据中心运营全部来在可再生能源。而Dropbox作为文件存储的头部企业,同样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中和与100%可再生能源。
在新玩家纷纷布局碳中和与100%可再生能源战略的同时,谷歌和微软等头部企业比同行走得更深,在做出自身碳中和/负碳与100%可再生能源承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数据中心实时利用100%可再生能源的新目标。
表1 主要科技企业的气候目标与时间线(数据来源:企业官网)
02
企业的碳排放有三个范围,范围一指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排放,范围二指企业外购能源带来的排放,范围三指企业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包含的所有产业链上下游产生的间接排放。
可再生能源之所以被科技行业视为碳中和行动的关键一步,是因为互联网科技企业的碳排放源主要集中在数据中心用电带来的范围二碳排放。
在中国,企业消纳可再生能源的模式主要包括四种,分别是自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购买绿证、投资可再生能源电站、市场化采购可再生电力。然而,面对数据中心以亿度为单位的电力消耗,自建分布式光伏/购买绿证的消纳方式,只能带来有限的改变。
基于此,企业更多选择在可再生能源交易上发力,直接引发了直购电市场的日益活跃。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统计,2019年国内已披露购电协议规模同比增长72%,高达53TWh。截至2021年九月,秦淮数据和腾讯公开披露的2021年绿电交易量分别达到183GWh和60GWh。
在绿电交易成熟的欧美市场,大规模绿电交易同样是近年来科技企业实现碳中和的主流选择。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统计,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球范围内企业通过购电协议(PPA)的形式,签署了总计19.6GW的清洁能源,对比2020年上半年的8.9GW,同比增长了120%。全球前十大采购商中,有五家来自科技企业,包括微软、亚马逊、谷歌、脸书、英特尔,其中,微软以6.2GW的采购量位居榜首。
电规模巨大的数据中心企业向清洁能源转型的过程中,不仅有利于自身能源供应结构调整,还能推动电网的清洁化,助力区域碳中和的目标。
数据中心以往的100% 可再生能源运营大多是通过匹配的方式,例如,在可再生能源富集的地区(如美国中西部等地)购买更多的可再生能源以匹配可再生能源使用不足的地区(如亚洲),并不真正意味着当地电网的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
谷歌与微软等头部公司不满足简单的100%可再生能源,而是在如何高质量零碳运营层面做了进一步尝试。
微软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总经理布莱恩·詹努斯表示,微软目前正在分析电网数据,以确定在哪些地点和一天中的哪些时段,新增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能可以取代现有化石燃料发电厂的大部分产能,从而确定投资地点。
以谷歌在芬兰的数据中心为例,谷歌通过在该地区签署多项风能购电协议,为当地电网输送大量的可再生电力,同时与芬兰的电网自有的零碳能源结合,使得该地区数据中心97%的电力消耗来自不间断的零碳能源。
03
微软总裁Brad Smith曾公开表示,行业引领者应在全球碳目标进程中先行一步:“虽然全球的目标是实现净零排放,但对于那些有能力走的更快更远的企业来说,应该采取下一步的行动。”企业已经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互联网巨头也应当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做出更多努力。
在政策推动层面,海外互联网巨头持续发生着影响。Google携手沃尔玛、塔吉特和强生等公司在与美国佐治亚州进行了两年的协商后,于 2018 年 4 月获准直接从该州最大的电力公司 Georgia Power 购买可再生能源。这是由企业推动的该州历史上第一次由企业采购可再生能源的案例,为日后开放的可再生能源交易市场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企业也开始发挥引领作用,尝试推动可再生能源交易政策的打开。例如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在2021年两会期间针对互联网科技企业面临的碳中和挑战进行提案,以及化工巨头巴斯夫与华润电力携手提交《可再生能源直购电试点方案》,推动广东省制定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化交易政策,并在今年6月完成广东首笔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
在中国“双碳”目标已定的大前提下,国内互联网科技企业既要弥合行业内部的差距,又要弥合与海外企业间的差距。当中国企业在经济影响力、业务版图等方面与海外巨头对标时,也应在碳中和进程上向海外企业看齐,主动向碳中和与可再生能源转型,在气候行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层面提升影响力,发挥引领作用。
虽然国内电力市场交易目前未如海外市场活跃,但在中国低碳转型的大方向与远期目标明确的前提下,相关配套政策完善仅是时间问题。互联网科技企业自发探索低碳发展方向,与发电企业、政策方一起探索可再生电力消纳的多种模式,开拓可再生能源交易机制的举措符合国家低碳发展的政策方向。
作者单位:绿色和平东亚办公室,编辑:马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