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IGF观点 | 关于天津市智慧养老新模式的调研报告(报告解读之十)



《天津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2021年天津市“新建养老机构24家、照料中心100个,新增养老床位4055张,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试点达到70个,河西区多管齐下着力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近年来,天津市老龄人口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照护和医养康养等养老服务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天津市老龄化带来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5G技术的发展,天津市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老年人需求与养老资源之间的有效适配,使得智慧养老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新型模式。天津市智慧养老主要通过采用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记录仪器、网络以及摄像头等对老人进行全方位立体的监测,并利用网络汇集处理各类信息、协调相关资源,进而回应满足天津老人的指令和需求,实现智慧化的老年照顾模式。


一、天津智慧养老新模式的经验分析


已有研究将天津的智慧城市养老服务模式建构为“四维模型”,即“智能+”让养老服务不断升级发展,“普惠+”让养老服务充满温情,“生活+”让养老服务更加便捷,“生态+”让养老服务结构科学合理。本文在此基础上从居家、社区、城市和平台四个层面出发,勾画一种横向与纵向相互交织的智慧养老图景,政策和科技则是串联不同场景的线条。


(一) 智慧居家


智慧居家的养老模式是对传统居家养老模式的完善与补充,该模式依靠可监测、可预测、可报警的智能家居设备,利用设备的监督,随时随地掌握老人的生活状态,并最大程度地对老人形成全方位安全防护,为老人营造更加舒适、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例如天津市河西区启动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以来,积极探索“互联网 + 养老”的业务模式,以智能科技、大数据、 云计算为居家养老赋能。河西区多部门联合打造智慧养老平台,形成了涵盖基础信息、健康档案、社保、补贴及个人需求等全面的老年人基础信息系统。该系统平台基于河西区基础地理数据,自动化生成辖区城市底板基础地形,进行高精度处理并全流程展现养老服务场景。同时展示辖区重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点位分布、老年人分布、重点关注老人分布、服务范围等信息,并对养老中心服务经营情况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供管理者实时掌握运营情况。目前,河西区已经借助“云端管家”,为辖区老人织起了一张包含餐食供应、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日间托养和助浴等全方位的生活服务网络。在日常生活之外,河西区还积极借助智慧养老平台,打造了一张老年人安全居家的防护网。在传统的一键通等呼叫设备之外,河西区引入了京东智能外呼系统,对全区四五千名独居老人进行定时智能呼叫,未响应者再通过人工呼叫和入户探访进行兜底保障,形成了一个三维立体的安全防护网。


(二) 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养老模式需要调动医院、社区服务中心、专业团队等社会上的多方力量,通过共同联动,打造出更加专业、更加安全、更加可靠的智慧社区养老环境,由此形成的一种综合的智慧养老模式,同时也可以实现医院、社区和居家三者资源的最大利用。天津市南开区自2017年底被确立为改革试点地区以来,先后制定出台了《南开区落实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标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三年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开展困难老人调查摸底,建立电子档案、老人需求信息库,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提升改造养老服务云平台,整合社会养老服务资源。据了解,南开区以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为依托、以区智慧养老云平台为支撑、以养老机构延伸服务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通过“4+X”服务模式,在夯实呼叫服务、配送餐、家政、日用品便利店四项基本服务功能基础上,不断扩充服务内涵,实现了就医预约挂号、家政服务、网络购物、呼叫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等不出社区。此外,利用人脸识别、车牌识别、视频监控、红外感光等科技手段搭建的智慧社区平台已经陆续进入天津多个社区,甚至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也能看到它的身影。小区里除了加装了门禁和道闸,并对主干道路进行了全覆盖监控之外,还在社区服务中心内,摆放全套综合智能体检仪,方便居民自行体检。现阶段,智慧社区主要应用包括居家养老、智能安防、智慧党建、智慧物业等功能。


(三) 智慧城市


天津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起步较早,2016年发布了《天津市推进智慧城 市建设行动计划(2015-2017年)》,提出以“宽带天津”建设为基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深化智慧应用为主线,启动惠民服务便利化应用、城市管理精细化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提升、智慧经济高端发展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五大行动,打造智能、融合、惠民、安全的智慧城市,形成一批示范效应明显的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城区,让天津公众获取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方便、及时、高效。今年初,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又发布《天津市智慧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天津市将通过实施多项措施,建设高水平“数字天津”,塑造生活服务新模式,推进城市智能化运行,打造精细化城市治理体系。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响应民生诉求,完善智慧养老、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未来社区、数字乡村等民生应用建设。“十四五”期间,天津市城市的智慧生活将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方便舒适。同时,创新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以智慧手段服务线下安全监护、健康管理、情感陪护等,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优质、便捷的医疗健康和养老服务。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频事项,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坚持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丰富老年人数字生活。


(四) 智慧平台


基于远程智慧服务平台的养老模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和智能设备,实现对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和具体动向做到实时监控,让智能养老设备切实走进老人的生活中,及时、准确地了解老人的最新信息,并能将监测数据及时反馈给老人的子女或者集中养老机构,帮助他们实施调整老人的运动方式和饮食标准,为老人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天津市联合科大讯飞上线天津“银发”智能服务平台上线,致力于用人工智能服务老年群体,打造科技与温度交融碰撞的智慧养老“天津样板”。天津市“银发”智能服务平台统筹联动社会服务资源,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探索,聚焦老年群体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采用“1+3+4”的服务模式,即1个市级服务平台,水、电、燃气3项数据,配备红外探测器、SOS一键报警设备、智能血压仪、智能手环4类智能感知设备,通过运算用户家庭实时水、电、燃气的使用情况,利用智能语音系统随访进行语义分析等科技手段关注老年人健康。此外,该平台建设初期便已全面梳理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即老年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结合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需求,融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打造智能服务平台,构建“AI语音服务热线”,建立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智能坐席和人工坐席,通过平台打通各类生活服务资源,让老年人通过拨打热线电话,说出诉求,即能获取所需的相关各类服务,用人工智能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天津智慧养老新模式的不足分析


天津市作为住建部2013年首批国家智慧试点城市,很早就开始探索建设面向全市市民的智慧化服务平台,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旅游出行等公共服务领域,形成覆盖城乡的数字化社会服务体系。在此进程中,天津市也通过家庭、社区、城市和平台的联动,整合多方资源和新型技术,与不同养老方式相结合,为老年人享受高智能化、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提供便利。尽管天津在智慧养老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并且取得了不俗从成就,但依然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这些不足在其它地区也普遍存在,阻碍着智慧养老的进一步发展。


(一) 政府政策举措支持力度不够


当前,我国智慧养老服务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前景尚不明朗。从政府层面来说,养老涉及发改、民政、卫健、公安等多部门的工作,在“大健康”和“健康融万策”的背景下,没有哪一个部门能独立完成这些事务。然而在现实当中,跨部门的协作和利益协调存在相当的难度,亟需政府从法律和政策层面出台更多有关智慧养老以及养老服务的规定,进而为各部门之间需要通力协作提供便利,从而更好地为老龄群体提供服务。从企业层面来说,智慧养老服务企业在该领域初期往往面临资金投入巨大、投资回收周期过长的经营风险,并且智慧养老领域的市场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如果政府难以在财政、税收以及准入政策层面向此类企业倾斜,那么智慧养老服务企业将会投入更多的成本,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亦会举步维艰,进而影响智慧养老科技的发展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另外,国家和各地相继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和措施,但许多政策由于可操作性和部门利益等原因落实还不到位,长此以往将会为不利于智慧养老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从老人自身层面来说,有调研发现,现在的优惠政策大部分是对社区的特殊困境家庭老人而言的,这对社区内大部分普通居家老人来说,并没有得到优惠服务,而对于社区内有养老需求但生活贫困的老人同样无法享受到政府的补助。老人普遍对养老服务的价格比较敏感,同时对智慧养老的付费服务比较排斥,大部分老年人不会主动花钱购买养老服务。


(二) 平台创新和数据挖掘能力薄弱


智慧养老服务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都要依托大数据智能平台来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反馈,进而为老人提供智能服务。这样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属于知识密集型产品,需要政府或者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研发创新。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为降低相关成本,普遍从国外引进智能设备或智慧服务系统,这些产品和系统往往难以很好地与国内智慧养老场景匹配。许多产品并未真正实际考虑到老年人的使用能力与生活习惯,学习起来十分复杂,操作也很繁琐,导致老年人无法熟练使用,存在严重的重技术推进而轻人文关怀,社区居民适应性滞后、服务民主性式微、推广力度受限等问题。同时信息数据和智能设备开发往往落后于养老服务发展,不能实现与养老服务的有效对接。此外,在智慧养老模式中,远程智慧服务平台通过对老年人的远程监测,能够获得海量的信息数据,包括对老年人的生活状态、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的监测数据。这些数据获取相对容易,但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以及有针对性地提供养老服务的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这样不仅造成了平台数据资源的浪费,也并没有达到精准智慧服务老年人的目的。


(三) 智慧养老服务忽视精神层面需求


根据相关调研结果显示,天津市老年人在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方面大多得到满足,老年人的经济生活得到保障、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幸福感很强,但仍然有部分老年人的低层次需求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例如相对于城镇老年人来说农村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有待提高、部分老年人居住房屋存在安全隐患急需修缮、城乡部分老年人的心理孤独感需要缓解、老年人就医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照料护理供给种类有待增加。值得关注的是,天津市老年人较高层次的社交及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满足状况并不乐观。天津市老年人社会公益活动参与率低、社会活动参与热情被忽视、老年协会发挥作用有限、老年人维权意识不足等问题较为普遍,老年人目前在精神文化生活领域更多的只集中在个人业余爱好方面,没有更多的参与到社会中发挥余热。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智慧养老服务忽视老年人的精神层面需求。智慧养老不仅仅要通过智慧技术和设备为老年人生活照料、健康医疗等提供便利服务,还需要进一步引导老年人拥抱科技,发挥自身的智慧为公众服务,这就是前面提到的智慧养老的第二层内涵。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老年人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相关主体可引导老年人老有所为,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去为社会服务,实现价值再创造的精神追求。


三、天津智慧养老新模式的推广建议


天津市智慧养老在内涵上不仅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不同养老方式相结合,从而满足居民的多样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同时天津市还充分发掘老年人的经验和智慧,让更多的老年人在智慧教育以及社会价值实现上有所作为,进而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当然,要想推广天津智慧养老的新模式,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在政策和科技上做出突破创新,还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一起创造一种尊老爱老,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和老有所为的氛围。为此,提出若干政策建议如下:


(一)建立完善的智慧养老制度体系


天津市在开展智慧养老不同层面的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不但要立足地方实际、提炼工作经验和教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标准,更需要注重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首先,政府应该完善智慧养老服务领域相关法律规定,出台促进智慧养老服务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执行标准,使得相关法律制度落到实处。其次,民政等养老相关部门和机构尽快建立老年人智慧养老服务补贴政策,统筹实施失能老人、高龄老人智慧养老服务补贴制度,还应为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证、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相关扶持政策。再次,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加快制定地方标准,开展标准化试点工作,完善智慧养老服务企业和平台系统的评价制度。最后,建立科学健全的监督机制和保障体系,抓紧建立与智慧养老行业发展相配套的服务监督和评估机制、法律保障机制等制度规范,保证智慧养老行业的稳定有序发展。


(二)加强智慧养老产业的扶持力度


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与智能科技公司合作,在定期采集各种养老数据的基础上,促进养老大数据的开放共享和应用,在确保隐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智慧养老平台深度挖掘养老领域的数据信息的有效性,为智慧养老产业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养老大数据的深度挖掘还可以为智慧养老产业的需求和服务指引明确方向,为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提供准确切入点,从而推动整个养老行业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智慧养老产业的金融扶持政策,推动智慧养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支持和激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智慧养老相关的金融产品,积极借鉴国外智慧养老发展中的良好实践和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发展战略、风险偏好等因素,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对智慧养老以及大健康产业项目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智慧养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和再融资。打造多种所有制并存、各类企业共同发展的多元化的智慧养老服务产业体系。


(三)引导老人的智能教育和价值实现


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养老也更愈加需要注重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老人与家庭、社区等主体间的合作,也越加强调智慧养老的智慧发展,即通过科技来改善老人的生活质量并充分发挥老人的经验智慧,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和价值。首先,要加强老年人的智能技术和智能设备使用教育,这是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智慧养老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老年人掌握并熟练使用智能设备,才能切实促进养老服务效果和质量的提升。其次,根据老年人的知识阅历和实际需要,开展个性化知识再教育,引导老年人的经验与智慧再开发和再利用,从而社会创造新的贡献和价值,实现老有所为,满足老年人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重需求。最后,政府及社区要开展更多适合和允许老年人加入的公益活动,发展更多面向老年人的志愿协会,如老教师、老医生协会,通过这些协会为公众提供志愿服务,让老年人自身价值得到进一步提高。


(课题组“报告解读”专栏旨在对各级政府工作报告、统计公报和权威发布报告进行多角度、系列化深度细化解读,截至今日,十篇文章已经推出完毕,感谢大家的关注支持。)



相关文章:

1.IIGF观点 | 关于福建省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调研报告(报告解读之九)

2.IIGF时评 | 山东青岛市健康食品产业的发展经验与政策建议(报告解读之八)

3.IIGF观点 | 关于甘肃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的调研报告

4.IIGF观点 | 关于吉林省发展冰雪产业的调研报告(规划解读之十)



参考文献

张少芳.互联网养老产业发展现状,机遇及路径选择[J].河北学刊,2016, 36(4)

金建红,袁其华.“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养老模式构建解析[J].科技资讯,2021(34)。

熊冬霞.当前我国智慧养老的主要模式,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华传奇, 2019(5)。

高效,精准,暖心,看智能科技如何为天津居家养老赋能[J].信息系统工程, 2021。

天津南开区:积极探索智慧养老[J].劳动保障世界,2019(2)。

王可心, 段金娟等.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中的适老化设计标准体系建构[J]. 社会福利(理论版), 2021(11).

赵雅平.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天津市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9.

赵增祥.天津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 2019.

龚相娟.天津深入推动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居住在社区——出行障碍少 就餐饭菜好,人民日报,2022年6月8日。

郝一萍,袁诚,韩启.数字赋能 “智”享生活——记者走进世界智能大会 5G 应用创新体验基地,天津日报,2022年6月23日。

陈曦,严晨.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天津方案”的智慧养老新模式,光明网,2022年6月25日,参见https://m.gmw.cn/baijia/2022-06/25/35836658.html

胡凌云.数字赋能 “智”享生活──记者走进世界智能大会5G应用创新体验基地, 天津北方网讯,2022年6月24日,参见https://app.myzaker.com/news/article.php?pk=62b3d1588e9f09736262832c


作者: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健康金融数据库助理,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研究员(管理学博士),《2022养老金融报告(案例剖析专题)》核稿人


研究指导:

任国征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健康(养老)金融实验室主任,第四届养老金融(案例剖析专题)课题组组长,《2022养老金融报告(案例剖析专题)》撰稿人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新媒体编辑:杨若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