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IGF观点 | 基于我国基建工程发展现状的ESG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程心如等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2024-08-24
随着全球环境与气候问题频发,优化风险管理成为企业主体的重点关注方向。中国自提出“双碳”目标以来,不断严控重点行业的节能减碳,值此产业转型和环境战略更新升级之际,以周期长、链条广著称的项目级基建工程领域势必要逐步完善、紧跟国家“双碳”规划,助力相关行业乃至全球碳减排事业目标的实现。ESG指标体系作为从国际可持续领域引进的代表性应用工具,能够高效结合国内本土化政策与产业需求,为大型基础建设工程的绿色发展提供合理、科学的理论支持。本文将基于国内大型基础设施工程的发展现状与政策要求,针对项目通用管理指标进行既有ESG指标分析,并结合新型绿色转型方向开展指标优化分析,为基建工程项目的ESG指标体系构建提供初步建议。


一、大型基础设施工程概况


(一)大型基础设施工程领域现状
大型基础设施工程涉及建筑、交通、能源等多个社会经济领域,通常为关乎社会民生、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2022年,受疫情影响,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加大。基建作为经济逆周期调节器之一,国家在面临内外部严峻压力的情况下通常会在基建领域发力。近年来,相关部门发布《“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文件,将“十四五”规划中基建投资的重点设置在“两新一重”[1](见文末)上,各项政策开始显著向基建倾斜。2023年,部分重点基建领域投资额预计已经超过3万亿,其中,水利工程项目投资额在9000亿以上;交通运输投资额预计达到8000亿;能源和电力投资额预计达到8000亿;公共设施投资预计达到6000亿。如表1所示,八大基建央企——中国建筑、中国化学、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中国中冶在2022年均有出色的工程表现。
表1  2022年度国内重点基建央企项目一览

数据来源:各大公司年报

一方面,由于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周期长、参与链条多、影响范围广,在利益相关主体关系上表现较为复杂,因而在利益相关方管理上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类建设项目体系庞大,经济外部性较大,在人权平等、劳工关系、生命健康、气候变化、环境协调、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管理易受到监管部门和外部舆论的重点关注,因而其管理指标的构建与调整具有极大的复杂性。
(二)大型基础设施工程构建ESG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产业链多环节的高碳排特性决定了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重点控排地位。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向世界作出了“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2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报告,2022年全球能源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368亿吨,同比上涨0.9%,为历史最高水平。其中,能源燃烧和工业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能源相关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9%。在经历了两年能源使用和排放异常波动后,2022年的增长速度远低于2021年超过6%的反弹速度。能源燃烧排放增加了4.23亿吨,而工业过程排放减少了1.02亿吨。国内部分,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2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2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1年降低0.8%,比2005年累计下降51.6%;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1年下降0.1%。但中国碳排放量仍以110亿吨高居世界第一。行业分布上,根据《财经》杂志和中创碳投联合发布的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碳排放排名榜单,榜单涵盖了13个行业,电力、钢铁、水泥仍是榜单中数量最多的行业,碳排放强度前十中,电力占有9席。前100家榜单公司的碳排放量合计约51亿吨,同比上年增加了5.8亿吨,年增幅达15.38%。基础设施工程的行业链条与八大行业具有极高重合性,因而其综合碳排放将显著高于其他复合型项目工程,面临着更为严峻的低碳减排压力,亟需从整体上实现建设提质增效,优化可持续管理模式。
ESG指标体系是助力基建工程项目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工具。当前,社会各界对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要求,周期长、范围广的基建工程项目评估也不例外,除了固有的水土声光污染、建造质量、合规等问题,原住民搬迁、生物多样性等环境和社会相关影响,也逐渐成为基建类施工方需要考量的因素。ESG聚焦项目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意识与表现,其信息披露也直接与社会舆论、外部投资者、政府监管等相挂钩。因此,主动构建ESG指标体系,能够帮助项目主体树立“负责任”形象,提升舆情管理,并通过科学的理论工具,优化项目内控机制与流程,助力基建工程项目在原有社会公益属性上实现增幅,以更高质量的发展为社会、经济、人文与自然做出更大贡献。
ESG标准框架能够为大型基础设施工程的国际化发展提供考评方案。近年来,企业、项目的强制化ESG信息披露已成为显著的国际趋势,尽管当前各国尚未就相关披露标准达成统一,但部分成熟市场已逐步建立起规范化、有针对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同时,从项目开展规律来看,多数大型基建工程因其特有的社会公益性质,易成为国际可持续资本的重点支持对象,故通常在项目评估上面临多头标准。ESG理论在国际上具备极高认可度,在欧美国家已经有了较为长足的发展,融合了ESG要素的指标体系,将提升项目整体考评的通用性、科学性和前沿性。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基建工程类项目的评价依据需要兼顾国内与国际主流标准,通过体系的优化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实现中国大型基础设施工程的国际化发展。


二、国内基建工程绿色化转型进展


(一)政策相关进展


由于基建工程项目开展涉及的行业范围较广,国内政策主要在绿色建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方面对基建行业建设提出了高要求。如表2所示,近年来,国务院、发改委、住建部、交通运输部等相关部委出台了系列政策,既有针对行业实现“双碳”目标、发展绿色建筑、调整产业结构进行绿色发展等,也在其他相关领域政策中对绿色项目、绿色评估体系、绿色建筑标准等进行了阐述。尽管如此,当前政策在体系建立、指标细化等方面,还未能完全满足基建类工程项目的指导需求,在政策的精细度和行业颗粒度上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表2 国内基建工程绿色化转型政策一览

信息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二)行业领先范例


行业层面,国内已有众多头部企业率先垂范,在原有的工程管理指标体系中纳入ESG理论的相关考量,并对应提升了企业ESG信息披露表现,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思路在实际项目开展中的层层渗透与科学管理。同时,部分重点建设参与方也在日常项目中强调了可持续理念的应用探索,为基建部门实地开展减碳措施提供了良好思路。
1、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集团”)中建集团制定了《中国建筑社会责任指标管理手册》,确保全系统信息披露“有法可依”,该手册后续被升级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之建筑业指南和房地产业指南,为中国乃至全球投资建设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提供借鉴。对于基建项目,中建集团深耕生态环保领域,2022年新签合同额1,134亿元,同比增长35.3%,承接了亚洲最大城市内湖水环境治理示范项目——武汉市汤逊湖流域综合治理PPP项目、国内投资规模最大的雨污管网类PPP项目——济南市中心城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和城市内涝治理PPP项目、亚洲最大的全地埋智慧净水厂项目-杭州城北净水厂项目等。此外,公司已将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业务上升至公司发展战略层面,坚持持续把基建业务作为转型升级的重心,发展成为稳住基本盘的支柱力量,致力于成为新能源、智慧交通等环境友好类新兴基建市场的杰出代表者。
2、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铁”)
中国中铁多年来在推动ESG建设上取得了卓越成果,2022年11月,其参与起草的《企业ESG评价体系》国家团体标准正式发布。据官网介绍,该团体标准围绕环境、社会、治理三大主题,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相关方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国情,下设资源消耗、气候变化、员工权益等次级指标,设置了测量企业ESG水平的具体指标及其含义和分值,为企业ESG信息的披露与评价提供了指南。2022年,公司境外在建基建项目严格遵守驻在国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办理各类环保资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绿色工程建设。项目部严格执行周、月、季度的现场巡视检查与整改落实,闭环管理;健全环保制度,重视项目环保的整体策划与环保措施的落地实施;强化环保教育,定期开展环保业务培训,树立全员环保意识;强化应急管理和应急演练,根据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组织演练。例如,2022年,中国中铁匈塞项目持续就环境保护及鸟类保护问题与业主进行协商,在充分尊重当地习惯的情况下,对架空线上安装使用防电击、防撞击装置方案进行了细致研究,同时,充分尊重生物多样性要求,不在鸟类繁殖季节进行噪音、震动施工,确保了沿线自然保护区等区域鸟类迁徙不受项目改造的影响,维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3、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建”)
中国铁建高度重视ESG管理工作,在企业战略规划和日常经营管理中融入高质量发展理念与ESG管理理论,通过管理层深度参与、专业部门横向协同的上下联动组织保障体系,统筹协调和推进落实企业整体ESG工作,并搭建有完善前沿的ESG管理体系。2022年,公司紧紧围绕“绿色低碳,节能先行”与”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主题,在各基建项目中均深刻落实ESG工作,中铁十四局北京东六环项目部在作业过程中改造运用三通球阀+闭塞球式管路延伸系统,保证正规换管作业过程无泥浆溢出;通过工地的“智慧大脑”对施工现场的温度、适度、PM2.5、PM10、风力、风向、噪声、有害气体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进而落实环保措施。此外,中铁十八局在青岛地铁5号线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严格落实“六个全覆盖”要求,做好场地硬化全覆盖,避免现场存在扬尘及垃圾污染现象。


三、ESG体系构建


(一)常见指标的沿用和纳入


在常规管理及评估指标体系中,基建工程类项目已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列示。根据环境相关、社会相关、治理相关三个维度进行主观性划分,可以看出:环境层面,原有指标体系中已涉及水土排废、能源消耗、环保投入占比等主要的环境维度指标,具备一定的环境可持续管理基础;社会层面,原有指标体系中关注雇员关系和员工的健康、安全、福利情况,以及企业的研发投入,体现了一定的社会责任,但在群体比例、产品的绿色认证要求等方面还有待提升;治理层面,原有指标体系关注财务资金的独立性及年报、财务报表的披露,在权力分配、公司管控和财务业务披露方面有比较成熟的规范,但薪酬和ESG的披露有所欠缺。整体而言,原有工程类指标体系中,成本、绩效管理指标是重点内容。
(二)ESG指标的补充建议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国内外ESG政策与相关标准构建逐步深入,国际通用ESG指标结合了可持续发展的诸多思路,强调了企业及项目评估的长效性、价值性。因此,工程类指标体系需要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在能源、资源、社会公益等方面增加新的考量,将原有的管理重心从基础的利益导向进行多元化延伸。根据国际通用的ESG指标体系,考虑到新能源、生态系统、绿色产品认证等新时代发展要求,同时,结合气候、生物多样性、隐私管理等ESG关注点,在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维度可以考虑新增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质量、隐私和数据安全、特定风险控制、ESG管理制度与政策体系、ESG报告及透明度等指标项。

四、总结


总的来说,基建工程作为关乎民生与经济的关键领域之一,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在绿色项目、绿色评估体系、绿色建筑标准等相关政策推动下,实现绿色化转型是必然趋势。考虑到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重点控排地位,将ESG纳入先行管理与评估指标体系是助力其践行社会责任、提升可持续治理效能的重要方案。当前,众多央企已发挥带头作用,以中建集团、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为首的头部企业已紧跟政策步伐,着力完善信息披露,构建起适用于行业需求与发展特点的ESG评估体系。对行业中的其他项目主体而言,可在现行指标中进行筛取,分别通过对原有指标进行沿用优化、对缺失指标进行新增,实现ESG通用体系与该领域发展特点的有机融合,为大型基建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质增效,进而加强绿色资本的流入,打通国际市场脉络。
注:

[1]“两新”指的是:“新型基础建设”(数字经济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新型城镇化”(保障性租赁住房、旧城改造以及管道改造和建设等);“一重”指的是:“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以及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和交通强国建设工程等)。


参考文献

[1]江西建材.建材行业两项ESG标准立项[J].江西建材官网,2022(06):355.

[2]梁民翰. 基于ESG信息披露视角下紫金矿业融资约束案例分析[D].广州大学,2022.DOI:10.27040/d.cnki.ggzdu.2022.000375.

[3]韩松. ESG披露体系中国化的影响指标及优化路径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22.DOI:10.26962/d.cnki.gbjwu.2022.001037.

[4]王鑫,张鹏飞.建筑零碳化发展及建筑碳金融增益模式分析[J].绿色建筑,2022,14(03):16-18+31.

[5]李坤蔚.基于ESG的WK公司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21.DOI:10.26985/d.cnki.gcsjc.2021.000837.

[6]施懿宸,包婕,梁楠楠.ESG支持建筑绿色化发展[J].建设科技,2020(20):32-36.

[7]闫红霞.建筑企业ESG报告披露亟待加强[OL]. 中国财经网,2022-06-06. http://www.tanpaifang.com/ESG/2022060686996_2.html

[8] 香港ESG新征途:智慧建筑成重要试验田绿色投资兴起培育“斑马企业”[OL].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670398102&ver=4211&signature=GwuDfWGMiQr6E4yBYtAszh8k9uGhLK6JgdVx4-qRPofENZi0LTexNgXIhrw7bz-d-mEqzG3iWza4NuWJPTkTR4xkykNETKf1UPtFX6FM6nd9wmfuNL1XXUeLUkU0kWF4&new=1


相关文章:

1. IIGF观点丨绿色金融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分析与建议

2. IIGF观点 | ESG视角下我国物流地产行业绿色化发展及建议

3. IIGF观点 | 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4. IIGF观点 | 我国乳制品行业ESG表现及发展建议

作者:

程心如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研究员

赵雨欣 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科研助理

施懿宸 中财绿指(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媒体编辑:刘芋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