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GF观点 | “金融+公益”模式助力慈善可持续发展 ——以腾讯光伏乡村振兴创新试点项目为例
“金融+公益”模式既包括公益事业借道、借力金融,也包括金融事业加入、加持公益慈善,这种创新模式旨在突破传统慈善局限,让金融加入慈善事业以实现更有效的社会问题解决和公益慈善推动。本文以腾讯光伏乡村振兴创新试点项目为案例,探讨了以慈善信托为代表的创新慈善金融工具在慈善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和影响,从六社联动、慈善文化及项目可持续性等视角分析该案例成功原因,为慈善信托模式下乡村振兴活动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一、项目实施背景
"金融+公益"模式已成为推动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这一创新模式将金融机构的力量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不仅为慈善项目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支持,还有效地推动了社会公益事业的进步。腾讯光伏乡村振兴创新试点项目的成功,正是因为它在实施中充分考虑了目前的的社会问题背景,同时又得益于政府提供的积极支持性政策环境。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成功案例,展示了在国家政策引导下,金融工具如何赋能慈善事业以共同推动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一)社会背景
中国长期以来的高速经济增长已取得了显著成就的同时,社会问题和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导致了城市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的加剧,一些弱势群体面临贫困、疾病、教育等多方面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
光伏项目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的要作用,它不仅可以有效地将清洁能源产业与村集体经济非法占相结合,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能增强对周边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电费收益的方式进一步带动农户致富增收。在这一过程中,慈善事业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提供项目资金支持及相关教育培训服务,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良好的宏观格局。而金融工具的使用可以提升公益资金效率,同时保障资金安全合规,以此放大公益慈善资金效用、提升资金的社会价值创造能力。 (二)政策环境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而制定的重要战略。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政府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作为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益慈善事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方面具备重要的社会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等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基本依据和远景目标。
目前,中国慈善与金融事业均处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正是因为金融工具的使用可以放大慈善活动的影响力,以慈善信托为代表的一系列慈善金融产品应运而生。为规范慈善信托,保护慈善信托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银监会及民政部共同制定了《慈善信托管理办法》,作为开展慈善信托活动的法律依据。
二、案例描述
在为践行企业发展使命而不断努力的过程中,腾讯集团于2021年8月18日宣布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并投入另外500亿元资金。这一计划旨在通过在乡村振兴、低收入人群增收、基层医疗体系完善等民生领域提供持续助力,增进社会福祉,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项计划是腾讯在推进可持续社会发展方面的新举措,同时也是该公司在四个月内连续规划投入1000亿元资金,持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体现。为了更好地推进这一使命,腾讯内部设立了全新的事业部——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SV),将专注于实施和推进与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项目和倡议。
项目采用创新模式,由腾讯作为委托人,出资800万元委托建信信托设立慈善信托,并在慈善信托之下设资金信托,资金信托下再设项目公司。以项目公司作为项目实施和运营的主体,去招标有意愿合作的光伏企业。在这一合作过程中,项目公司提供资本金,建行陕西分行提供项目贷款资金并做相应的场景创新,腾讯企业作为项目委托人及出资人,通过慈善信托协议固化其公益目的,各主体合力以“公益+金融”的模式支持光伏电站建设。光伏项目所带来的盈余,除了支付给农村户的租金以确保其稳定收入,其余部分将会再投资于慈善信托,进一步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实现自我循环。 (二)项目参与主体视角分析
腾讯企业作为慈善活动中的出资方,通过设立慈善信托,将捐款资金转入信托机构,可以实现慈善资金的专业化利用,同时降低企业慈善项目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企业能够在慈善领域发挥长期且持续的影响力并推动社会发展,同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塑造积极的企业形象,实现自身利益和长远发展的目标。政府在这一项目中扮演了监管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因地制宜将清洁能源产业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能。同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以确保项目的合法性和透明度,保障社会资金的使用安全和项目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金融机构充当了项目管理和资金运作的中介,承担资金托管结算的工作,保证了资金链路的安全透明,扮演了关键的支持性角色。建行陕西分行负责提供项目所需的资金,以支持项目的启动及后期运行;建信信托负责设计慈善信托架构,构建了可持续的资金循环机制,同时作为受托人对项目及资金进行专业化管理,保证公益意愿的实现。
项目公司作为项目实施和运营的主体,将参与包括选址、工程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发电运营等各个环节。作为商业实体,他们依旧采用商业运营模式参与乡村振兴项目,以追求可持续的商业盈利,同时实现其社会使命,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变革。
村民作为项目受益人,通过在闲置屋顶上安装光伏板,防雨防晒的同时获得稳定的收入,改善了自身经济状况。与此同时,村民也可以作为项目参与者,参与光伏板的实施和维护,获得额外的收入机会,也可以增加他们的社会参与度。总的来说,该项目通过各方的合作,实现了社会治理中不同角色的协同作用,促进了光伏乡村振兴和公益事业的共同发展。 (三)慈善文化视角分析
光伏乡村振兴创新试点项目充分融合了陕北乡村社会的价值观和村民需求,将以人为本的慈善文化核心理念贯穿于项目始终。这种理念的引导和影响使得项目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同时,实现了对当地社区居民的关爱和支持,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紧密结合当地社区的需求和特点,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更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温度。项目执行者深入了解当地居民的需求和期望,确保项目的设计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受制于当地“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形条件所限,当地农业发展受限、难以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引进分布式光伏电站,让发电收益归村集体,使每户可以收到每年500元的租金成为当地居民创收的新途径。在推进光伏项目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居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让他们成为项目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使项目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切实为当地社区带来积极的影响。 (四)项目可持续分析
首先,在光伏乡村振兴创新项目中,慈善信托作为顶层设计,与第二层出资方设立的资金信托想结合,实现了包括公益资本、商业资本、公共资本等对财务回报和社会效益有不同要求的资本的融合。这种融合机制充分发挥了各个层次的优势,捐赠的资金进入慈善信托,保证其公益性;出于商业目的的资金则可以进入资金信托,以此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参与。慈善信托在这一结构中发挥着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它为企业捐赠的资金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和运用途径,确保捐赠的资金能够用于慈善事业和公益项目,并保证其公益性和社会价值。而资金信托作为慈善信托和项目公司之间的桥梁,将企业捐赠的资金专业地进行运营和管理。资金信托可以根据项目需求和资金规模,灵活地进行资金配置和投资,以追求更大的回报率和增值效益。它还可以协调慈善信托和项目公司之间的资金流动,确保慈善资金能够按照计划顺利投入到项目中。
其次,该项目旨在建立与不同参与主体的紧密合作,以确保捐赠资金得到有效利用并实现长期影响力。通过与捐赠人合作,项目能够赢得启动资本,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启动并运作。同时,捐赠人在项目的初期就参与了决策过程,例如选择受益地区和人群,用捐赠资金强化社会价值导向,确保资金投入到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公平和和谐等具有积极社会影响的项目中,而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回报或个别利益;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为项目建立合规、安全、透明的管理架构,确保捐赠资金的使用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金融机构的参与还可以为项目合理加杠杆,扩大项目的规模和受益人覆盖面,从而实现更大的社会影响力;通过与产业伙伴合作,慈善项目可以借鉴产业界的市场化经验和管理模式,将商业的专业化管理手段应用于慈善活动中。产业伙伴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专业知识能够为项目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也能为项目带来更多资源和资金的支持。其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资源优势,有助于项目扩大规模并提高影响力。
综合来看,光伏乡村振兴创新试点项目的双层信托架构可以保障其公益目的,并使其可承载多元化资金,为乡村地区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项目创新的“产业+金融+公益”合力架构,将慈善捐赠资金和私人产业资本及创新社会企业贷款相结合,建立捐赠人、金融机构、产业公司等参与主体的紧密合作关系,放大慈善项目影响力。同时项目采用多路径盈利模式,光伏发电的盈余首先将分配给当地村民,项目公司的相关盈利也将再次分配至慈善信托,从而实现双向的可持续。
三、慈善信托模式下乡村振兴活动可持续发展总结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周乾.共同富裕下信托公司受托慈善信托的激励机制[J].东方法学,2022(03):96-114.DOI:10.19404/j.cnki.dffx.20220423.006.
[2]姜燕,上官利青.发挥信托本源优势 助力中国慈善事业发展[J].清华金融评论,2022(03):45-47.DOI:10.19409/j.cnki.thf-review.2022.03.016.
[3]徐静蕾,钱大可,李奇锋,龙茂群,赵昌锐.企业慈善捐赠途径浅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16):178-180.DOI:10.13665/j.cnki.hzjjykj.2022.16.027.
[4]彭冲 郑新洽. 乡村振兴新样本:在陕南的屋顶,一次“金融+公益”试验[EB/OL]. []. https://new.qq.com/rain/a/20230314A02OU500.
[5]陈力源、刘力. 科技驱动与模式创新,可持续金融如何结合?[EB/OL]. []. https://mp.weixin.qq.com/s/4Bay462y4EODKSUCWt31Pw.
[6]王振耀. 可持续发展格局下的慈善事业趋势[J].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19.
[7]樊融杰. 记者观察:携手推动慈善信托可持续发展[N]. 中国银行保险报, 2023-03-21.
相关文章:
1. IIGF观点 | 博物馆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构建美好生活
2. IIGF观点 | 全民慈善活动模式研究——基于中山慈善万人行活动的案例分析
作者:
张舟帆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指导老师:
田 婧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艺术品金融与慈善财经研究中心主任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新媒体编辑:刘芋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