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布提建馆故事(一) “炽热的海滨之国”
苦乐本是同根生
在东非海岸红海和亚丁湾的出口处,有一个面积2.3万平方公里,人口逾70万的国家;由于濒临红海,也被称为滨海之国——这就是吉布提共和国。
1979年1月8日,吉布提与中国建交。就在中吉两国建交不久后,我因工作关系来到这里,与其他几位同事筹备建馆工作,一待就将近三年。期间,我亲眼目睹了和平与自由带给吉布提人民的欢乐与生机,也得以在工作间隙之中,逐步领略这座热带海滨城市的独特魅力。
虽然赴吉之前便听建馆工作十分辛苦,但能有机会为中吉两国的外交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于我而言仍是莫大的荣幸。回忆在吉布提的工作与生活,可谓苦乐参半。建馆工作的艰辛,久居海外的生活,锤炼了初生牛犊的我,既丰富了我的阅历,也让我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意志。
我们是第一批到达吉布提的中国人。一行共六个人,我的身份是大使馆工作人员。吉布提市是吉布提的首都,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据说,直到1895年时,这儿还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小镇。即便如此,吉布提市的居民仍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
由于吉布提位于地壳不断变动的火山带上,它的建筑物一般都不高。市区的街道、楼房布局合理,别具匠心。一座座阿拉伯式的二层楼和西式别墅错落杂处,色调鲜明。市中心的“六二七”广场其名得自1977年6月27日国家独立的日子。稍靠北边的梅利利克广场,则是沿用法国驻吉布提第一位总督的名字。市内的一些街道也以世界名城命名,如巴黎大街、罗马大街、莫斯科大街等等,这些街区绿树成荫,商店林立,繁华热闹;通往港口的公路分成南北穿行的单行车道,鲜有警察而秩序井然。
初到吉布提,最难以适应的恐怕是天气。这里属于半干旱型气候,除部分海拔较高的山区外,全国都属热带沙漠气候,温差甚小,终年炎热少雨。吉布提的温度高得令人不可思议。这里一年有8个月是夏天,年平均气温在30摄氏度以上,温度最高能达到将近50摄氏度,故又有“炽热的海滨之国”之称。
记得我们刚到这里时,第一个“参观”项目就是到海滩边去看各式被晒变了形的啤酒瓶,我们不禁为之咋舌。平时里,要出门的时候只能开车出去,进车之前先要把空调打开吹上一会儿降降温,否则不敢上车。我们还曾开玩笑说,拿一个生鸡蛋,肯定可以直接在车顶上煎荷包蛋……
在找到可以长住的处所之前,我们曾租住一个地方,作为临时过渡之用。那里的治安条件不太好,最初我们暂未悬挂国旗。建馆的工作极其艰苦,为了给国家节省费用,我们需要五六个人挤住在一个房间里——那条件,比集体宿舍还艰苦。
记得那时虽然天热,但年纪大一点儿的同志怕着凉,总爱把空调拧小,而年轻人怕热,没过多久又把空调拧回去……就这样,屋子里的空调开关总被人拧来拧去,整晚整晚地不得消停。
读者
作者:张国斌
读者
作者:张国斌
读者
作者:张国斌
李肇 星题中国外交官常常有缘见证甚至参与历史…
外交官说事儿
微信号:waijiaogushi摘自:《足迹——一个外交官眼中的世界》作者:张国斌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