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代外交官 | 张骞:用双脚走出丝绸之路

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官说事儿 2020-09-16




迢迢丝绸路,绵延几万里。

长风漫卷中,他走过寥寥戈壁,穿过无垠沙漠。

驼铃诉说着历经的风霜雨雪,绿洲记录着短暂的停歇。

从长安到大月氏,路途漫漫,风餐露宿。

他也曾命悬一线,羁绊重重,但最初的使命却从来不曾忘记。

他就是张骞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得知,西迁的大月氏对匈奴有不共戴天的世仇,但兵力孱弱,无人援助,便计划派遣一位使者前去说服大月氏联手共降匈奴。

但路途凶险,不仅有随时淹没人的流沙,更要穿过雄心勃勃意图扩张的匈奴。朝廷招榜纳贤,张骞欣然应征。他还是个小小的侍郎,但义无反顾,从此走上了一条自己从来不曾也无法预料的路。

突如其来的外部威胁阻拦了他们的脚步,当张骞一行穿越河西走廊时,被匈奴骑兵抓获。

匈奴王威逼利诱,但张骞不为所动。为了实行软化,张骞等人被拘禁起来。这一拘禁就是十余年,张骞在匈奴娶妻生子。

公元前129年,在远离故土11年后的某天,张骞乘守备放松和部分随从逃脱,依然踏上了前往大月氏的路途。

重新踏上远途,迎接他们的是更为恶劣的自然环境。辽阔的戈壁上昼热夜寒,时而会遭遇飞沙走石。险峻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横亘眼前,雪峰耸入云天。匆忙出逃的张骞等人物资短缺,不久后就陷入饥肠辘辘当中,唯有依赖堂邑父射杀飞禽以存活。不少人因饥渴倒毙途中,或葬身黄沙、冰窟,献出了生命。


但好在张骞等人终于到达了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许以重诺,国王将张骞等人送到了康居(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又从康居辗转至大月氏。

但是,时过境迁,形势陡转。如今的大月氏地居肥美之地,早无意报复匈奴。张骞逗留一年多仍无法劝服,只好回国。

为避免重蹈覆辙,张骞改变了返程路线,但不想还是与匈奴骑兵狭路相逢。张骞又被扣留了。

公元前126年,匈奴发生夺位内乱,二度被扣留达一年的张骞趁乱逃回长安。

想当初100多人,浩浩汤汤从长安出发。13年后归来,仅剩形容憔悴的张骞和堂邑父。

但是,张骞虽没有完成沟通大月氏的外交使命,但是西域之行让他对沿途各国的风貌、人口、国力、位置等有了基本掌握。后来,张骞受命二度出使西域,加强与各国的联系。

如果说在此之前,汉王朝与西域诸国还彼此处在传说与想象中,那张骞则亲自勾连起了不同区域。除了亲自到访的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今阿富汗)等,还有对乌孙(今巴尔喀什湖以南和伊犁河流域)、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的考察。


公元前121年夏,汉武帝在二次河西战役中彻底摧毁匈奴,先后设立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史称“河西四郡”,西域交通线自此畅通。

公元前105年,来自汉朝的丝绸商队到达安息。

从此以后,中国与西域诸国的物产交流丰富起来,著名的丝绸之路从这里开始,成为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

司马迁在《史记》中以“张骞凿空”四字概括了他出使西域的贡献和传奇的一生。

“风沙霜雪十三年

城郭山川万二千

汉马死亡宛马到

万人怨怒一人怜”

张骞是外交官,也是探险家,自请去西域时,他也许想象过自己会面临什么样的困境,但是13年的时间也没有消磨掉他的初心。“骞持汉节不失”,他的足迹遍及天山南北、深入中亚、西亚,为丝绸之路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中国的外交史上,他值得被铭记。



文字:撒哈拉的鱼

排版:撒哈拉的鱼

图片:源自网络




往期精选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战略合作伙伴

别去电影院了——

让家变成你的私人影院 

Cine Mor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