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位驻非洲的女大使——勤学奉献的外交巾帼

《人物》 外交官说事儿 2020-09-17

赵宝珍是新中国自1979年派遣女大使以来最年轻的女大使,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至本世纪初,先后出使非洲马达加斯加、科摩罗(兼)、科特迪瓦三国。

中国驻科特迪瓦大使赵宝珍(左)

和科特迪瓦外交部长马马杜·班巴

在阿比让分别代表本国政府

在赠送汽车交接证书上签字后互换文本。

祖籍河北省束鹿(辛集)的赵宝珍大使1943年生于天津。她出身于革命干部家庭,在海河之畔度过了整个难忘的少女时代。

她有一个令自己骄傲的好爸爸。这位擅长杂文的前天津市文化局局长赵达先生抗战时期即投身革命,并在《晋察冀日报》工作多年。

民国三十年(1941)5月11日发行 

《晋察冀日报(抗敌报)》第557号残页

当时,这家晋察冀边区机关报的“老总”就是“文革”初期因《燕山夜话》、《三家村扎记》而罹难的著名报人、学者邓拓先生。赵达随解放大军入津门后一度供职于天津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处。孩提时代赵宝珍随父母从家乡迁来天津市。从法语译员起步,涉身中国外交界的赵宝珍离开生养之地,来到天津卫时还只有五六岁。

50年代后期,赵宝珍进入享誉燕赵的天津女一中(其前身即为颇负盛名的河北女子师范学校)就读。彼时地处上海道的天津女一中数十年桃李天下,人才辈出,全都是名流集萃、星汉灿烂,诸如女歌唱家郭淑珍等知名人士即毕业于此校。赵宝珍在这所干部寄宿学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为其日后事业铺上最初的基石。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郭淑珍

1961年初夏,豆蔻年华的赵宝珍面临着一番人生抉择。读数理化还是读外交专业?在一个繁星闪烁的静谧夜晚,赵达郑重其事地把女儿叫到跟前,他说:“爸爸希望你能报考提前招生的外交学院……”应该说,赵宝珍在童年时代就已有过比较正规的外语启蒙和教育,这种氛围和熏陶一直留在她过去的记忆里。更主要的,赵宝珍一向非常敬佩爸爸,于是,她毅然地割断了对数理化的依恋与钟情。

外交学院招生考两门:俄语和汉语。赵宝珍驾轻就熟。实际上用不着等待发榜揭晓的那天,她已稳操胜券。秋天刚刚来临的时候,赵宝珍收到来自北京的外交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她是被录取的两位天津考生中的一名。

赵宝珍(右二)在扎伊尔任翻译

赵宝珍被分配在外交学院二部(法语)。赵达事先知道了这个消息,他没有告诉女儿——法语难学啊。对法语连字母都一无所知的赵宝珍蒙在鼓里。到了北京后,赵达才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女儿。他耐心地做赵宝珍的思想工作:“外交文件常用法文”。赵达是那样温和,“法文读起来动听悦耳,很优美,语法十分严谨……”脸上泛起笑意的赵达俨然是一位法语专家。

一向崇敬父亲的女儿被说服了,高高兴兴地报了到。差不多和赵宝珍同时跨进阜外大街展览路外交学院美丽校园的法语本科班莘莘学子后来都在各自的舞台上独当一面。

回首30余年漫漫人生往事,

赵宝珍感慨益于当时兼任学院院长的

陈毅外交部长的教诲。

那是1962年的夏天。那年5月8日,陈毅院长在百忙之中来到外交学院。他教诲学生不好好学习,成绩不好是在浪费国家的公粮。同学们在学校学习要少看电影少看戏,要像达摩祖师那样面壁三年!要把外语学好。搞外交的,要同外国人打交道,你外语学得不好怎么能同外国人交往呢?

陈毅外长

著名的“围棋外交”

赵宝珍果然像达摩祖师那样“面壁三年”。她只用了3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大学的全部课程,提前毕业分配。外交部已安排新报到的学生去巴黎中国使馆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学习法语。

黄镇大使


赵宝珍于1964年提前毕业分配至外交部,旋赴新建的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任学习员。中国驻法国大使、资深的将军外交家黄镇送给赵宝珍的“见面礼”却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小考试。黄大使让自己的翻译蔡方柏担任主考。他们让赵宝珍等人翻译一段巴黎电话里的“1分钟新闻”。一拿起话筒,赵宝珍的所有良好感觉顿时无影无踪。

一方面对新闻的内容并不熟悉了解,另一方面电话说得快,简直像是“爆黄豆”,完全不像昔日课堂里教授们那种悠哉游哉、抑扬顿挫的韵味。一分钟下来,赵宝珍的额头冒汗了,竟然没有听懂几个词。

“年轻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新的环境不一定适应……”黄镇大使开了腔,要好好学习。赵宝珍从此在心里暗下决心,绝对不能认输。赵宝珍买了一个小半导体收音机——在当时,这可是非常“奢侈”、时髦的舶来品,整日地收听法文广播,走到哪听到哪。她很快适应了巴黎人那刀切般的语速。

当1970年漫天瑞雪飘飘扬扬的时候,赵宝珍终于回到了北京,进入外交部翻译室法文组(处)。虽然以后的日子也有波澜,但是经过了急流险滩,航程基本风顺帆直……

中国政府向科特迪瓦政府

赠送援助物资交接仪式在科外交部举行,

科外交国务部长阿布德拉赫曼·桑加雷(右)

同中国驻科大使赵宝珍

在签署交接文件后握手。

1975年深秋,赵宝珍偕同夫君李培宜来到了赤日炎炎的刚果河畔扎伊尔。1979年2月,富丽堂皇的荷兰王宫内,身着丝绒旗袍的丁雪松向荷兰女王朱丽安娜庄严地递交了国书,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中国外交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大使  丁雪松

1985年,赵宝珍刚好32岁,随李培宜再度踏上茫茫非洲路,先后任中国驻多哥、扎伊尔大使馆政务参赞等职。嗣后,在长达8年的驻外岁月里,无论在多哥的洛美,还是在扎伊尔的金沙萨,赵宝珍总是“夫唱妇随”,绿叶扶红花,在配角的位置上,悉心辅佐李培宜大使。

1994年5月,马达加斯加也迎来了首位中国驻非洲女大使赵宝珍,她同时还兼任驻科摩罗大使,是中国派驻非洲国家的第一位女大使。此后,中国的女大使们就与这片热情如火的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6年6月赵宝珍大使被免去兼任的驻科摩罗大使的职务,专任驻马达加斯加大使。1999年3月12日,再度被派为驻科特迪瓦大使。赵宝珍是继张联之后第二位“一身兼二任”的女大使。

文字 | 《人物》杂志

图片 | 网络

排版 |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战略合作伙伴

别去电影院了——

让家变成你的私人影院 

Cine Mor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