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代外交官 | 梁诚:清华大学的创建源于他

百科 外交官说事儿 2020-09-16




梁诚(1864-1917):原名巫旭,字一衷,广东番禺人。12岁的梁诚在家庭资助下考取了清廷的第四批留美学生,入麻省安度华学校及安姆赫斯学院就学,后因清政府的留美幼童计划停止提前回国。起初在总理衙门做事,不久随张荫桓公使赴美,后任使馆参赞,从此开始了他的外交官生涯。

在1903年至1908年间,梁诚曾担任晚清驻美利坚合众国公使,并代表清政府出访美洲多个国家。他曾为中国争回部分庚子赔款,并把多余款项用于教育,他还协助张之洞从美国手中争回了粤汉铁路的筑路权。




体育好手



1903年,梁诚先生位于华盛顿国会图书馆拍摄

梁诚在麻省安度华学校就读时,是留美学童中最著名的棒球手。他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棒球比赛,如1881年间,曾参与对额士达(EXETER)争夺锦标一级。他凭其个人技术优势,得获大捷,数十年后仍为当地人士所津津乐道。


1903年接任伍廷芳任驻美公使不久,恰逢他的母校举行建校125周年纪念活动,被邀请为贵宾。


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有一次曾问梁诚:“在中国留美学生中,有一位获得好评、蜚声校际的棒球好手究为何人?”


梁诚回答:“就是我。”


从此以后,梁诚在美国“对于交涉事项,一帆风顺,而白宫政员无不刮目相看”。他和罗斯福之间的这件“轶事”后来在争取庚子赔款事宜时多有帮助,这大概是中国近代史上体育为外交服务的最早案例。




追讨庚子赔款多付部分



梁诚出使美国

1901年9月,清政府与参战的11个列强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支付战争赔款白银4.5亿。庚子赔款原以白银(两)为单位,而实际偿付时,多数国家要求折成黄金偿付(这样对受款国有益,但势必加重中国财政的负担)。


美国本来答应中国的要求,想带头允许清政府以“关平银”(清代虚银的一种,是海关征收进出口货物税时称量银两的标准)偿付余额,但遭到其他各国普遍反对后,又变了卦。1904年底,清政府令梁诚向美交涉,要求以“关平银”偿付赔款。为此梁诚多次拜访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晓以利害。


因海约翰谈话间说出“赔款原属过多”的话,梁诚抓住时机,一面要求美方带头核减赔款数目,一面驰报清政府,建议全力向美交涉,要求他们把所谓多余的部分予以退还。


1905年1月19日(光绪三十年十二月十四日),清政府外务部接到梁诚的呈文,备述关于还银交涉的困难,并且告以美方有“庚子赔款原属过多”的表示。他建议与其无休止地在“还金还银”问题上作无望的交涉,不如“因势利导,趁风收帆,乘其一隙之明,借收已失之利”。


面对梁诚的要求,对华抱有同情的海约翰答曰:“贵大臣所言确有至理,自当极力代谋。”表示了对梁诚倡议的支持。



梁诚与海约翰

似乎退还赔款已经顺理成章,可怎料风云突变。中国发生了粤汉铁路收回路权事件和广东美国传教士被杀事件,美国也同时爆发了排华运动,引发了中国国内声势浩大的抵制美货运动。这使得中美关系急转直下,美方开始以各种理由拖延讨论退还赔款事宜。


梁诚则顶住压力,决定用事实说话。他频繁地前往美国国务院、国会图书馆等处查阅各种档案,从资料中他证实了美国在庚子赔款中所提在北京等处所受义和团焚杀劫掠之损失,与事实有很大出入,由此推算出赔款数目确实是虚高的。他还多次走访参与赔款的美国当事官员,查出中国实际应赔付给美国的只有200多万美元。


梁诚还通过多种渠道争取美国各界的支持,频频招待记者,四处奔走演说,游说国会议员,请求他们支持中国的退款要求,利用报刊舆论对美国政府和时任美国总统老罗斯福施压。


他还采取灵活的外交方式,绕过顽固的国务卿鲁特,找到与他关系较好的新任内务部大臣和工商部大臣向老罗斯福陈述重核美国损失的必要,甚至还通过私人关系直接向老罗斯福施压。在多方压力下,老罗斯福终于让步。当年5月2日,他正式通知梁诚同意重新对美国的庚子赔款数目进行核实,退款数目最终定为1000多万美元。



兴教育,建清华



协商庚子赔款

清华大学的建校离不开梁诚的多方奔波。早在1905年4月梁诚与即将赴中国的驻华大使柔克义商讨退款数额时,柔克义就曾以美国总统的名义提出中国将如何使用这笔退款。当时梁诚虽回答说,中国不可预先对外宣布如何处理内政,但他已意识到美国有意干涉的意向。出于中国可能会失去对这笔钱的掌控,梁诚建议外务部在接见柔克义时事先准备好应对之策,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办学堂、派遣留学生。


事态的发展也正如梁诚在致外务部函中所言:“在美廷既喜得归款之义声,又乐观育才之盛举,纵有少数议绅或生异议,而词旨光大,必受全国(美国)欢迎。”果不其然,梁诚的这一提议迅速被美国政界所接受,老罗斯福和驻华大使柔克义更成为用退款兴学的全力支持者。


1905年,中美关系一度陷於低谷,美国政府也把该要求束之高阁。但梁诚仍然锲而不舍地努力,“省一分之出款,即裕一分之国用,即纾一分之民力。”


1907年6月15日,梁诚接美方正式照会,声明美国总统答应将谈论退还庚款余额一事。1908年12月28日,老罗斯福总统发布命令,决定自1909年1月1日起,按年将多余庚款退还中国,用于派遣留美学生,款数共计1196万美元。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庚款兴学”,梁诚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选派赴美留学生,清政府于1909年10月在北京西郊设立游美肄业馆,并定咸丰时期的“清华园”为游美肄业馆馆址,学校的建设费用几乎全部来自梁诚努力争取而来的庚款退款。游美肄业馆创立之后,留美教育逐渐系统化。1911年2月,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设中等、高等科,每科学制为四年。这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


清华大学最早的校门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11月16日袁世凯组阁。1912年1月11日梁诚被免驻德公使回国,定居香港。1912年3月袁世凯任民国大总统,经友人唐绍仪、周自齐等力邀,梁诚终未到民国政府任事,1917年病逝。



文字/ 参考自百科

图片 / 网络

排版 / 撒哈拉的鱼


延伸阅读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