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外交礼宾中国旗位次的排序(下)——美国篇
十五世纪末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十六世纪,欧洲列强开始在这片新大陆上建立殖民地;十七世纪,大批英国殖民者来到美洲大陆,从而开始了英国对这片领土的统治。然而早期英国对这片殖民地的统治是一种放任的政策,这使得美利坚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得以自由发展并逐渐成熟。当英法七年战争结束后,乔治三世开始以高压政策统治这里时,新的民族开始了对其的反抗,并最终建立了全新的美利坚合众国。
全新的美国对于刚刚摆脱的英国殖民者深恶痛绝,领导者和人民都致力于摆脱英国统治者所遗留的种种影响。十八世纪的美国外交家所熟悉的都是欧洲的外交礼节和礼宾方式,但人们并不想继承这些殖民者留下的习惯,政治家们试图创造出独特的、“美国”牌的外交礼仪和礼宾,尽可能与传统的方式分离开。人们希望新国家的外交能反映出和旧世界分离的新世界的原则。
欧洲国家从罗马帝国分裂到现代国家的建立,经过了千余年,长期的封建历史和等级制度观念,使得各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形成了繁复的礼仪、礼节规范,这些规范影响着从人们的社会生活到外交礼宾等各个方面。但刚独立的美国由于大部分是中下层人民,并不热衷这些复杂的礼制,因而大部分对于欧洲外交礼节也是反对的,人们更支持简单而真诚的方式,而不是虚礼和特殊的服饰。
然而,即便初建的美国努力摆脱英国对他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美国早期的外交礼宾还是继承了英国传统。但是,在政治家、外交家们的努力下,早期的美国外交礼宾、礼节也确实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使其和英国礼宾制度区分开来。此外,必须提及一点,由于美国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有着很大的行政权力和外交决策权,早期的历任总统对于美国外交礼宾制度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十九到二十世纪的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际上的一些外交礼宾惯例、成规还是正在形成的状态,因而不同总统时期内的外交礼宾细节由于总统的喜好、政策不同也不尽相同。同时,总统夫人作为白宫的女主人,对在白宫举行的礼宾仪式,如欢迎仪式、欢迎晚宴等,也会起一定的影响作用。
从民族主义的角度来看,当前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主体是主权国家,而很多主权国家也是作为民族国家而存在的。
对这些国家而言,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是基于长期的历史发展、文化积累而形成的,是人们对于共同历史文化的感情,形成了其对同一民族以及国家的感情。
但美国并不是这样,尽管美国在事实上是建立在新教英格兰族群的文化基础之上的,但是奴隶制、对美洲原住民的征服和持续的移民浪潮已经将它变为一个真正的多族群的复合的民族,但是它是一个由共同语言、共同法律、共享政治象征和“世俗宗教”——向国旗敬礼、庆祝公共节日、礼拜宪法和立国者、纪念光荣的阵亡将士等——凝合起来的民族。
美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并没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使得美国需要政治性的民族主义,使人民对国家建立强烈的认同感,从而推动国家发展。而国旗作为国家的象征,正是美利坚民族人民对国家的精神寄托。国旗永远位于尊位的规定更容易激起人民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
现在使用的美国法典中关于国旗的规定,是1942年罗斯福总统在位时修改通过的。当时的美国刚刚经历了经济危机,美国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信任度正处于低谷时期,但1941年末日本偷袭珍珠港使美国彻底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人民的民族意识重新凝聚,焕发了生机。而正是此时,美国两院提出了修改国旗法的提议。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凝聚民族力量,增强美国国民对国家的热爱。自此,将美国国旗永远置于上首,即国旗正面面向右方,也成为美国沿用至今的规则。另一方面,这一规定得以实现一定程度上也由于美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各国的经济和基础建设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而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就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参战的美国其战场也都在国外,美国不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未受到极大的损伤,反而获益良多,这使得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国际社会中成为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
在战后的对外交往中,美国的国际地位和自身实力使得他将违背了国际惯例的国旗位次排序方式应用在外交礼宾场合,并使各国接受了这一违背外交礼宾原则的做法。
中美两国间外交礼宾的不同不止国旗位次排序一个细节,但国旗位次排序应是最易于被发现和关注的一点。
基于不同的历史历程和对政治因素的考量,两个在国际社会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在双边活动的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国旗位次排序方式:中国遵循了国际惯例,将国旗尊位留给来访国;美国则严守国内法的规定,美国国旗永远放在尊位。而出现这一不同现象的原因既有双方的历史经历、文化传统不同,也有两国领导人近现代对国际格局、国内政治等因素的考虑。
除美国外,世界上还有一些其他国家也采取了相同的国旗位次排序方法,将本国国旗置于尊位。而其他国家在外交礼宾过程中也尽可能尊重了这些国家的国内法,或是采取国旗交叉摆放,或是同时摆放多面两国国旗等做法来避免误解。
但这一现象的本质依旧不能被忽略。将本国国旗置于尊位,违背了外交礼宾的平等、对等原则,是对国际礼宾秩序的一种挑战。长此以往,不仅会为国家间的相互交往带来负面影响,也影响了国际社会对外交礼宾、礼遇的认可,带来消极影响。
- end -
文章摘自《从理论到实践》
作者 | 周慧萌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老江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