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使抒怀 | 外交官的苦与乐

马振岗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作者简介



马振岗,1940年11月生,山东省临朐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65年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大学学历。

1965—1967赴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伦敦伊林学院、伦敦大学经济学院进修。

1967—l970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美大司科员。

1970—1974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大使馆职员、随员。

1974—1981外交部美大司随员、三秘。

1981—1985驻温哥华总领馆三秘衔副领事、二秘衔领事。

1985—1990外交部美大司副处长、处长。

1990—1991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馆参赞。

1991—1995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司长。

1995—1996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

1997—2002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特命全权大使。

2002年4月—2004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外交部大使。

2004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干了一辈子外交,感触最深的是这个职业苦乐相伴。

外交官总被人视为国家的代表,这不是一般人可享受的一种荣誉,却使从事外交事业的人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但同时,这也是长久压在外交官心头上的沉甸甸的使命感。维护祖国和人民的权益与尊严,是每个外交官最崇高、最神圣的职责,需要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经常还要牺牲许多个人和家庭的利益。

过去中国外交官多是单身在外工作,中国驻外使领馆被戏称为“和尚庙”。现在配偶虽可随任,但仍会因工作、家庭困难、子女教育等原因难以同行。这种痛苦,外交官和他们的家属体会最深。

由于身份特殊,外交官的一言一行都不能损害祖国的利益和形象,为此不得不放弃或改变与外交官身份不符的习惯、爱好和兴趣。外交官甚至连讲话都不能完全“自由”,该不该讲、讲到什么分寸,都有个准绳。这就是外交官的一种苦和乐。

外交官要追踪国际形势的变化,站在最前沿观察变幻的世界风云,把握时代的脉搏,全球哪个角落出了事,都有条件最先获悉。这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工作,具有特殊的乐趣,令人感到每天的生活都有意义。但这也使外交官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一时一刻都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

外交官几乎都有一种“怪僻”:不管在何处,每天头一件事就是千方百计了解时局动态,一天不得消息,整天都会“惴惴不安”,内心总感不踏实。新闻成了外交官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苦乐全在其中。

外交官不仅精神上紧张,日常生活也十分紧张。调研办案,迎来送往,会朋交友,工作节奏很快。即使参加宴请,也难得放松,要宣传,要回答问题,有时还要口舌交锋,经常宴会完毕,连饭菜什么滋味都不清楚。

一旦世界发生大事,外交官全部身心都要投入进去。需要从扑朔迷离的表象中捕捉真迹,提出应对的建议。搞对了,感到挺痛快;弄错了,内心则相当痛苦。

国家领导人访问,外交官要竭尽全力细致周密地规划安排,来不得半点疏忽,终日可谓“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但在访问圆满成功之后,看着领导人乘坐的飞机徐徐起飞,那种喜悦和幸福却是常人难以体会到的。

外交官生活与时代同步,毕生都要扬鞭奋蹄,紧跟时代的步伐,这很艰难,却很有价值和意义;外交官处在国际斗争的风口浪尖上,长年累月“经风雨见世面”,这很劳累,却能陶冶出远大的目光和广阔的胸怀;外交官应知识渊博,需要不断追求,广学博闻,及时吸取新鲜营养,这很辛苦,却使理想的翅膀不停飞翔,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所有这些,都是寻常工作中难得的乐趣。

“乐中有苦,苦中得乐”,这就是外交官的生活。事实上,外交生涯中往往痛苦多于快乐。但是,每当想到自己虽是个平凡的人,却从事着为祖国、为14亿同胞争光谋益的伟大事业,而不是碌碌虚度一生,就会感到自己是幸福的,情操是高尚的。

- end -

作者 | 马振岗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老江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