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视界 | 出访三忌

刘庚寅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我一生从事外事工作,访问过60多个国家,见闻经历虽多,却谈不上有多少经验教训。不过回想往事,总有一些事情印象深刻。拉杂写来,暂题为“出访三忌”。



一忌不够警惕

捷克的民族英雄伏契克在他的名著《绞刑架下的报告》中曾说过一句警语:“善良的人们,你们要警惕呀!”出国访问,特别是到西方发达国家,年轻人往往被主人的热情招待所感动,以为平安无事,放松警惕。其实,有些国家的情报机构正像蚊蝇一样在追踪着你。他们的窃听技术相当先进,稍微不留意,你的谈话便有泄密的可能。




70年代初,我在使馆工作期间经常出差。后来发现,凡是出差的同志在外的一举一动,甚至与客人的谈话内容,当地官方都了如指掌。

经过分析研究,大家发现,在外地所住的都是比较熟悉的饭店,因此相对固定。饭店预留的房间也相对不变。即使楼层偶有变化,但房号却是同一尾数,如201、301、401……也就是说,住房都在从上到下的一条垂直线上。

大家一致认为,在这条垂直线上可能安有窃听装置。果然,有一次使馆派两位同志出差,夜间突然听到住房内发出咝咝的声音,两人仔细查看,竟在暖气片后面发现一个鸡蛋大小的窃听装置,他们悄悄地拆下,带回了使馆。

从那以后,为了防止窃听,一旦有机密的事情要谈,一般都要做笔谈,写在纸上,阅后销毁,或是到空旷无人的地方小声密谈。如果在饭店谈机密的事情,最好把卧室内的收音机开到最大,或把水龙头打开,制造噪音,以干扰窃听。




二忌不谙风俗

各国、各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俗话说要“入乡随俗”。如果事先不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有时会遇到很尴尬的场面。



习近平夫人彭丽媛接受毛利族人传统碰鼻礼


1981年,我随团出访新西兰和西萨摩亚。出发前,在中国定居的新西兰老朋友路易·艾黎告诉我们,新西兰土著毛利人有一种礼节“碰鼻礼”,就是主人与客人的鼻尖相碰,同时闭双眼,碰前额,以示欢迎。

代表团抵达新西兰后,按照接待单位的安排,我们去参观毛利人的村落。当地的毛利人非常热情,欢迎仪式也十分隆重。毛利人身着民族服装,载歌载舞,最后由酋长与每位代表团成员行“碰鼻礼”。虽然事先有思想准备,但也有团员不好意思,躲躲闪闪,表情不太自然。



手工制作的卡瓦酒


访问西萨摩亚时,由该国元首的姐姐亲自陪同我们去参观土著人村落。居民属波里尼西亚族,热情好客。欢迎仪式设在森林中的一块空地上,附近部落的酋长们也赶来参加。欢迎的人群身着草裙,翩翩起舞。主要节目是向客人进献“卡瓦酒”。

卡瓦是一种树名,树根可制酒。只见场地中央放着一个大木盆,盆中盛满卡瓦树根,这时有人提了一桶水过去倒入盆中。然后一位酋长的女儿赤脚踏入盆中,随之鼓乐齐鸣,少女在盆中边舞边踏树根,约一刻钟卡瓦酒即酿成。

有几位少年勇士用木碗盛酒,单膝跪地,向每位客人献酒。元首的姐姐首先一饮而尽,因盛情难却,代表团成员只好饮下了这杯“难咽”的酒。有个别团员以不会饮酒为由而婉拒,引起主人的些许不快。



英吉拉


1983年,我随团出访埃塞俄比亚,主人在著名的非洲饭店用民族餐招待我们。七八人围坐在一张草编的圆桌旁,桌子中央摆放了一个很大的带盖的盘子。

揭开盖子,里面是一张大如锅盖的煎饼,当地人称为“英吉拉”。据说是用小米面发酵后做成的。煎饼四周摆着十余种菜肴,有牛肉、羊肉、鸡肉、青菜、辣酱等。一位侍女撕下一块煎饼,放在手掌中,很熟练地把各种菜捏在煎饼上,做成一个包子一样的东西,然后送到每位客人的嘴里。

有的人看到侍女手上沾满油腻,不肯吃。在座的赵源大使忙告诉大家,这是该国接待客人的一种礼节,不仅要吃,而且要连吃三口,以示对主人的尊重。




三忌不惯饮食

在国内出差,偶有工作人员“水土不服”,出国访问更是如此。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也各不相同。如果在国外吃不惯当地的餐饮,就会尝苦头了。




1980年,我率漳州木偶杂技团访问美国。抵达美国后头两天,主食以牛排为主,这是美国最流行的菜肴。八位演员都是第一次出国,吃不惯西餐,也不喜欢牛排。他们学会的第一个英文单词是“契肯”(chicken:“鸡”的意思),每到餐馆点菜,就只会喊“契肯!契肯!”连吃了两天鸡肉之后,又不想再吃了,只好到处找中餐馆。

访美最后一站是夏威夷,访问团住在夏威夷大学校园,离城又远,很难找到中餐馆。他们宁肯买些面包吃,也不愿再吃西餐了。回国后,有的演员抱怨说:“到美国演出两个月,饮食不惯让我们体重掉了好几公斤。”




1983年,我率团访问埃及、阿联酋、埃塞俄比亚、也门、索马里等五个非洲国家。这些国家的人民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饮食以羊肉为主。特别是到了索马里,几乎天天吃手抓羊肉或烤全羊。我并不忌吃羊肉,但这样天天吃,顿顿吃,再加天气炎热,也实在是有伤胃口。如果不吃,又怕有负主人的热情招待。

幸好有代表团成员事先有所准备,从国内带来些饼干和榨菜,可稍微调剂一下口味。我驻外使馆对此已有经验,他们知道访问非洲的中国代表团很多人吃不惯当地的饭菜,时常请代表团到使馆美餐一顿。




出国访问,有时饮水也会发生问题。中国人习惯喝白开水,而大多数国家却惯于饮冷水,即使是在有些著名的饭店也很少为客人准备开水。为了解决饮水问题,有的人自带一个电热杯,烧点开水,以解口干舌燥之苦。另外,如到热带国家访问,为防止因饮食不惯和气候不适而引起身体不适,最好自备一些药品。

周恩来总理曾告诫外事工作人员:“外事无小事。”出国访问无论是在礼节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即使细节问题处理不当,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访问进程。




- end -

文字 | 《外交纪实》

作者 | 刘庚寅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