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段永恒温馨的记忆 夜接周总理电话记

范承祚 外交官说事儿 2021-05-12



作者简介    


范承祚 大使、诗人、高翻、教授。1957年毕业于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大学人文学院,同年入外交部工作;曾任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代领导人的阿尔巴尼亚语主要译员,是新中国授予和表彰的首批50名"资深翻译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先后任中国驻阿、希腊使馆参赞和驻阿尔巴尼亚特命全权大使;中华诗词学会首届理事。


半个多世纪前的五六十年代,在世界“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格局中,位于中东欧地区的阿尔巴尼亚是中国外交棋盘上第一号友邦。

中阿双方有过全面的深度合作和高层交往,其中包括周恩来总理三次对阿访问。笔者当年是阿尔巴尼亚语的主要译员,脑海中积有亲身经历的大量往事。




1968年11月下旬一个冬夜,朔风凛冽,寒气袭人。我的北京市住处三里屯东9楼(外交部一处普通职工宿舍楼),传达室的时钟刚敲过第一下,一阵清晰的电话铃声响起,把执勤人员唤醒。我被从隔壁楼上叫来接电话。

我拿起话筒,“哪一位?”以为是外交部办公厅值班室找我有事。

“我是周恩来。”电话里传来了熟悉的带有淮安乡音的答话。

“啊,总理!”我的头脑一震,不由自主地攥紧了电话线,将手握的听筒使劲地贴在耳朵上,生怕听丢、听错一个字。

“小范,我把你从热被窝里提出来了吧?”总理这种幽默风趣语调的表达,使我既亲切,又羞愧,当然更多的是敬意。

冬夜,我们年轻一辈在有暖气的家中睡觉,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代表竟在加班加点工作!

接着,我从电话筒里听到的话语是:“小范,你马上找一下韩叙,让他和你一道到我这里来一趟。”总理讲清来意“我有事找你们商量”。

外交部的不少人都领教过周恩来的这种“雷厉风行、讲究实效、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方法。韩叙同我当然不敢怠慢。



周恩来工作照


是夜的第一时间,我们两人赶紧驱车夜行:通过寂静、宽阔、明亮的长安街,先从东往西,后从六部口右拐弯,进入府右街,再从南往北,不一会儿,中南海的一个西门便出现在眼前。里面,坐落着一所旧王府式的建筑庭院。它被称为西花厅——新中国首任总理多年工作和与邓颖超同志共同生活的地方。

我们应召到达西花厅之际,适逢总理临时去钓鱼台开会。值班秘书让我们在灯光明亮的总理办公室里等一会儿。趁此空隙,韩叙同秘书交谈,我则对这个日夜办公、灯光不灭的建筑群心脏部分,做了一次匆匆而短暂的“巡礼”。

在这个大约30平方米的办公室内,最引我注意的是总理的“大”办公桌:桌正中,悬有一盏“可上可下”的吊灯;桌四周的三边,被一摞摞待示、待批、待阅的急件、要件等文件“包围”着,大桌的实际面积缩小成了“中桌”。

办公室的外侧,有一张像乒乓球桌的长方形的大台子,“成列成阵”地堆放着党、政、军、群和全国29个省(当年,我国大陆地区行政区划为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区送审、上呈的文件、报告、资料,台面上满满当当。我们的总理每天要过目、处理多少文件,要操多大的心啊!

而且据笔者所知,下面上呈的文件,一经总理过目或审批,必将留下一个与众不同的标志——每句每段,已用毛笔或铅笔重新标出符号或修改,仔仔细细,清清楚楚,全文像过了“滤器”一样。从一个侧面,看出总理特有的负责精神,更可理解为什么叫“日理万机”的含意!

还有,映入笔者眼帘的则是办公室后侧靠墙处,放置一个普普通通的单人木床,它是为了在总理最困倦时的小憩片刻之用!



1960年10月,周总理欢宴阿尔巴尼亚副总理凯莱齐(左一),范承祚(左二)作译。 图源:《世界博览》


夜已四更,北京市绝大多数人都已进入深睡的梦乡。“深睡”,意味着人体全身心地获得了休息。韩叙同志和我在西花厅等待着一位伟大的“夜归人”!

天亮前,一声清脆的汽笛鸣叫,在院门处响起。我们把总理等回来了!他,再次精神抖擞,引领来自外交部的另一组下属,“挑灯夜战”的又一个新的回合开始了……

原来,周恩来夤夜召见我们,是为了筹备一次重要出访:中国党、政、军方面决定,由一位中央领导成员率团访问阿尔巴尼亚。鉴于这位代表团团长刚从地方上调到中央,缺少外事工作经验,总理指示笔者随团前往,不仅任团长的主要翻译,而且要当好参谋;至于韩叙同志,总理责成他为代表团全体人员上一堂涉外的礼宾礼仪方面的课。

总理总是为别人,包括为这位军方下属着想,想得非常周到,想得细致入微。这是新中国首任总理工作作风的传统体现。

天色已明,我们离开西花厅回家休息,可是我们的总理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日程。

周恩来总无倦意,他不思休息,过度劳累,几乎不分昼夜地工作再工作。我曾经用两首诗记录了这次《夜接电话》和《诲人不倦》的场景:



1

月华如水天河静,

阑夜铃声分外清。

接话欣聆总理唤,

平添敬意永怀馨。



2

棱棱霜降夜深沉,

室外寒冬室内春。

领教未知天已旭,

诲人不倦尚谆谆。




- end -

文字 | 《世界博览》 

作者 | 范承祚

图片 | 除标注外来源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