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马上任(下)| 初访动荡不安的科索沃

潘占林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作者简介   


潘占林 1992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1994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乌克兰大使;1997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邦大使,在任南斯拉夫大使期间,亲历北约炸馆事件和南斯拉夫大风暴;先后三次在中国驻苏联使馆工作,经历了“八一九”事件和苏联巨变;曾在外交部苏欧司工作,任苏联处处长和参赞,见证了中苏关系的历史性转折;曾任以色列等国大使。



往期内容 点击阅读

走马上任(上)| 初到南斯拉夫

我到任后不久,南斯拉夫外交部和内务部组织驻南联盟使节赴科索沃参观南当局与阿尔巴尼亚族武装分子冲突集中的地区。我们踏着熹微的晨光,搭乘南联盟内务部提供的大轿车,不惧途程的艰险,去探索科索沃之谜。

“科索沃,科索沃,你曾吸引多少人的目光,成为举世瞩目的热点。”在世纪之交,这里打响了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战争。透过战争的硝烟,人们开始以另一种眼光直面世界。而今,科索沃仍是世纪之痒,也是南斯拉夫(包括阿尔巴尼亚族)的心灵之痛。

科索沃原是南斯拉夫塞尔维亚的一个自治省,东面和北面同塞尔维亚相连,西邻阿尔巴尼亚,南部与马其顿接壤,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其中阿尔巴尼亚族约占90%,其余有塞尔维亚族、黑山族和土耳其族等。

阿族的祖先伊利里亚人是这块土地上古老的民族。公元7世纪,斯拉夫人迁居此地,并在这里建都,科索沃逐渐成为塞尔维亚的政治、文化中心。

自公元13世纪起,奥斯曼帝国占领了这片土地,统治了包括科索沃在内的塞尔维亚五百余年。土耳其人带来了伊斯兰教,鼓励当地居民皈依该教,这就使当地本来和平相处的居民发生了分化。皈依伊斯兰教的阿族及部分其他民族协助土耳其人统治塞族,从此塞阿两族结下仇怨,不愿受压迫的塞族纷纷逃离科索沃,造成阿族人数的优势地位。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后局势图

(图片来自网络)

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西方大国为组织塞尔维亚取得出海口,决定成立一个独立的阿尔巴尼亚。1913年,奥匈帝国、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和俄国大使在伦敦举行会议,划定阿尔巴尼亚和塞尔维亚疆界,科索沃作为塞尔维亚的一部分并入了1918年成立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史称南斯拉夫王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占领了科索沃,把它的一部分并入阿尔巴尼亚。二战后,科索沃回归南斯拉夫。

1968年,阿尔巴尼亚族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要求在南联邦框架内成立科索沃共和国。当时铁托总统为了遏制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决定在塞尔维亚共和国内建立科索沃自治省。

1971年,科索沃自治省开始享有国家主权。1974年,南联邦以通过修宪的方式将此固定下来,科索沃实际上成了国中之国,在南联邦内,与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黑等共和国平起平坐。

1981年,科索沃阿族再次闹事,与当地塞族间恶性事件增多,许多非阿族居民大量外迁。塞尔维亚一些居民对铁托这种“弱塞强南”的政策和做法长期心怀不满。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

1980年铁托逝世后,塞族被压抑的不满情绪显露出来,开始对阿族采取强硬政策。

1988年底和1989年初,在科索沃再度发生大规模群众示威。时任塞尔维亚共产主义者联盟主席的米洛舍维奇等领导人促使南联邦将阿族闹事定性为“反革命事件”,宣布科索沃处于“紧急状态”,逮捕了一些阿族领导人,并最终使塞尔维亚议会于1989年3月通过宪法修正案,收回科索沃自治省的外交、国防、内务、司法、立法、刑事保护、计划七方面的权利,但仍保留了科索沃作为自治省的建制。科索沃领导班子被更换,这一轮民族独立的浪潮表面暂时平息。同年9月,被解散的科索沃议会阿族代表召集秘密会议,通过“科索沃共和国”宪法,宣布科索沃独立。

1991年9月,科索沃阿族秘密选举科索沃民主联盟主席鲁戈瓦为“科索沃共和国”总统,并于1992年5月组成政府,但是塞尔维亚共和国宣布科索沃阿族的一系列举措为非法。阿族从此抵制参加塞尔维亚以及南斯拉夫的所有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一切活动,拒绝参加1997年9月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选举。同时,阿族还采取其他一系列抵制运动,诸如工人不上班、学生不上学、激进分子搞起非法武装、不断制造事端、与当地塞族和警方频繁发生冲突。

1998年2月以来,科索沃局势又骤然紧张,塞尔维亚警察与阿族武装发生两次较大的流血冲突,造成50余人死亡,多人受伤。波黑战场的硝烟刚散,科索沃又成为新的热点,素有“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又有随时爆发新的一场热战的危险。我想,这次南联盟官方组织使节参观科索沃,是要试图以“平叛”的成果,以相对的安定,赢得外国的同情和支持。

科索沃省首府普里什蒂纳

我们首先来到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迎候我们的是塞尔维亚当局任命的科索沃负责人。他向我们讲述了科索沃局势,描述冲突大体平息,但也强调阿族还在不断捣乱。之后,带领使节参观了塞尔维亚武警从“阿族解放军”那里缴获的大量武器、弹药和其他战利品。解说的军人特别强调,其中大量武器是中国制造。当然,无需更多的解释,人们便心领神会。这是在中国同“欧洲社会主义明灯”的阿尔巴尼亚友好的年代,中国向阿提供的武器,这些武器通过阿尔巴尼亚之手自然就落入“阿族解放军”手中。

我们沿着公路西行至奥拉霍瓦茨,然后折向东南。这些地方基本上比较平静,在这些地区,塞方警察认为“叛乱”已经平定。一路上,我们观察形势,也了解这里的居民生活和风土人情。

科索沃风光

科索沃在群山环绕之中,有著名的科索沃平原和梅托西亚平原,河流众多,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在山区和丘陵地带,树木茂盛。科索沃森林覆盖率为全境的50%。科索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褐煤储量达60亿吨,此外还有沥青,以及金、银、铜、铝、锌、铬等矿藏,是发展有色冶金业的理想场所。

科索沃农业十分发达,盛产粮食作物,盛产大量的蔬菜和水果。虽然局势不安定,在一些地区人们照常在田里劳作,有的在收割小麦,有的在割草,有的在放牧,一幅和平的田园风景画呈现在眼前。我想如果没有战争、各民族和睦相处,这里也会是南斯拉夫的“桃花源”。但是,一路上,武装冲突留下了残酷无情的烙印。在西北地区,不少民居弹痕累累,有的成了残垣断壁,不少居民逃离家园。

参观途中,几幢房屋被炮火摧毁,硝烟尚未散尽。行车途中甚至响起枪声,警车和大轿车立即停下,警察卧倒在地,准备应付意外情况的发生。幸好,可能是“阿族解放军”的散兵游勇,在远处偷偷放了一枪便呼啸而去。在参观途中,不少使节拾起散落在地上的子弹和一些弹片,带回去作纪念。我想,当地居民是不会有这种闲情逸趣的,他们考虑的是如何保护自己及亲人的安全。

阿尔巴尼亚族人信仰伊斯兰教,有聚族而居的习俗。阿尔巴尼亚族一夫多妻现象盛行,有的男人娶四个妻子,生育没有节制。人口没有节制的增长,造成科索沃经济十分落后,科索沃人口占原南斯拉夫人口的7.9%,而社会生产总值只占原南联邦的2.2%,出口只占1.4%,是原南斯拉夫经济最落后的地区。

在一个大院里,住着一个大家族,从爷爷到孙子乃至重孙,四代、五代同堂,由长辈执掌家庭。据说每个住户的地下室里,都有枪支弹药。有的年轻人拿起武器,就是“阿解放军”,回到家里,把枪一放就是老百姓,所以塞尔维亚军警清缴阿族武装分子十分困难,真假难辨,常常难免玉石俱焚,误伤老百姓,遭到国际舆论的谴责。南斯拉夫外交部和内务部邀请外国驻南使节参观科索沃,就是在塞尔维亚军警连连取胜,“阿解放军”节节败退、到处流窜,塞方基本控制局势之后,但是,事过不久,阿族武装分子又卷土重来……

在科索沃中部地区的一个小镇,我们所乘的车到加油站加油。就在我们所在加油站的对面,又有一个加油站,我们感到奇怪,问导游才知道,我们所在的加油站是塞族的,对面是阿族的。阿族的加油站比塞族的更宽敞、更气派。塞、阿两族在科索沃处处竞争,如果是和平竞争倒也正常,可这里的竞争往往充满敌意,充满血腥和仇杀。

在我们参观时,也曾接触了一些当地群众,有的自称是阿族。我和一位40岁左右的阿族人攀谈起来。他说,他们厌倦了敌视和仇杀,厌倦了战争,他希望和塞族和睦相处,大家一起过好日子。我不知道这个谈话对象是否是事先安排的。据说在科索沃,即使不愿参加种族仇杀的阿族人,再不敢吐露心声,也不能同情受排挤的塞族,否则将视为异己分子,也要受到迫害。

— END —

文章来源 |《战火中的外交官:亲历北约炸馆和南联盟战火》

作者 | 潘占林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