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记忆 | 永远的拉宾(上)
作者简介
王昌义 1936年出生于江苏扬州;1960年在外交学院毕业后,进入外交部,先后在西亚非洲司、新闻司和驻外使馆工作,历任科员、副处长、处长;1982年任新闻司副司长;1983年至1989年先后任中国驻吉布提和驻叙利亚大使,1989年至1993年任西亚北非司司长,1993年至1995年任外交部部长助理,1995年至2000年任中国驻以色列大使。
01
伊扎克·拉宾
有的人死了,却依然活在人们心中。拉宾就是这样的人,他永远活在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心中。
被鲜血染红的《和平之歌》歌单
1995年11月4日,拉宾出席一次和平集会,在唱过《和平之歌》正要离开会场时,被三颗罪恶的子弹击倒。
1995年11月4日,时年27岁刺杀拉宾的枪手伊加尔·阿米尔(左二)被以色列保安人员当场抓获。
拉宾遇害震惊了以色列全国。以色列建国以来,主要领导人被谋害尚无先例,举国上下沉浸在愤慨和悲痛之中。各国政府纷纷发表声明,表达对他遇害的哀悼,对恐怖行为的谴责和对中东和平的信念。这种哀思和信念集中体现在100多万以色列民众和来自80多个国家的元首、政要出席了拉宾的追悼仪式。
1995年11月4日,拉宾的夫人莉亚·拉宾和儿子在拉宾葬礼上的资料照片。
我到以色列工作以后,参加过许多悼念拉宾的活动。有些活动是政府组织的,更多的则是非政府组织举办的。拉宾遇害前出席群众集会的国王广场,改名为拉宾广场。拉宾遇害时座车停放的地方用大理石围起一个池状的纪念性标志,里面叠起一些黑色石块,石缝中折射出不灭的光芒,象征拉宾精神永远指引着争取和平的道路。
每逢拉宾遇害周年之际,广场聚集10万或更多的人群,政府领导人和政党组织的代表发表讲话。议会每年举行一次悼念集会,邀请各界代表和外国使团出席。不同政治观点的党派、团体都出席这类悼念活动。
作者在拉宾墓前
政府还特地在耶路撒冷赫茨尔山公墓内砌了拉宾墓。墓的外形以黑白两色的花岗石相拼合,呈人字形。据说,这象征一对患难与共的夫妻现在虽然分处阴阳两界,但最终将在天国重聚。我们使团曾应邀出席拉宾墓的落成活动。那天,总统魏茨曼、总理内塔尼亚胡以及内阁成员、各党派和各界代表都来了。气氛庄严、肃穆。活动最后,人们排着长队依次走到墓前放一束鲜花,或按犹太人的习俗放一块石子,并同守在墓旁的拉宾夫人握手。
2005年11月12日晚,拉宾广场讲台的上方悬挂着拉宾的巨幅画像。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以色列副总理佩雷斯、以色列工党新主席佩雷茨先后发表讲话,呼吁以色列现政府继承拉宾遗志,推动巴以和平进程。图为拉宾的儿子、克林顿一家三口、佩雷斯(从左到右)一起向拉宾致敬。
缅怀活动年复一年地进行着。拉宾遇害10周年,纪念活动的规模更大。大约20万以色列人参加了在拉宾广场的和平集会,包括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内的数十名外国名流也出席了会议。以色列副总理佩雷斯在集会上呼吁,以色列“不仅要筑起对付恐怖分子的栅栏,而且要安上与邻国和世界合作的合作之门”。克林顿对拉宾“从士兵转变为和平缔造者的能力由衷地钦佩”,表示将在自己的余生一直缅怀拉宾。
不同形式、不同场合的纪念活动,广泛地传达了人们的心声:“拉宾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沿着拉宾的道路继续前进”,“通向和平的道路永远不会被切断”。
02
中国一直支持中东和平进程,中国人们深切怀念拉宾。中国政府派遣特使出席了拉宾逝世后的追悼仪式。
1995年12月初,我去以色列赴任前夕,钱其琛副总理又特地嘱咐我,要尽快约见以政府领导人和拉宾夫人,再次转达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对拉宾的哀悼。
我抵达以色列的第3天,向魏茨曼总统递交国书时,就转达了我国主要领导人对拉宾的深切哀悼。
作者和拉宾夫人莉娅合影
不久,我又去拜访拉宾夫人莉娅,她住在特拉维夫近郊的一幢公寓楼内。门口只有一个警卫值班,没有其他特别安全措施。住宅并不大,约200平方米,客厅也不宽敞,约40平方米。除了一些以色列和外国的工艺品外,家具和陈设都比较简单。男主人生前的俭朴,可见一斑。在以色列,总理卸职后,就搬回原来的私人住宅居住,政府平时只为其配备一名警卫人员。
拉宾夫人在客厅接待了我。她身穿惯常的黑色衣服,身体瘦削。我入座后,即说明来意,转达我国家主席和总理对她的问候和对拉宾的悼念。她对我赴以之后很快到访表示感谢,要我转达对我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敬意。她简短回忆了1993年陪同拉宾访华的情景,强调拉宾虽然走了,他的事业还在继续,更多的人在继承他的遗志,和平的潮流不可阻挡。她还形象地说:“和平就像一列单向行驶的火车,可能停顿一下,但不可能倒开。”
李鹏委员长和江泽民主席先后访问以色列时,都拜谒了拉宾墓。江泽民主席去拜谒时,拉宾夫人正患严重腿疾,行走很不方便。但是,她坚持要到现场接待。江泽民对她说:“拉宾为中东和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虽然离开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他为之努力的和平事业还会继续下去。”
03
在中东地区,拉宾是继埃及总统萨达特之后,为和平献身的第二位领导人。萨达特由于同以色列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招致反对和平的伊斯兰极端分子的杀害;拉宾则是倒在犹太极端分子的枪口下。
我听到拉宾遇害的消息时,就想起8个月前拉宾在特拉维夫希尔顿饭店宴会厅的讲话。当时,以色列对外关系协会和外交部联合举办“过渡中的外交”研讨会,我作为中国外交部官员应邀出席了会议。拉宾曾出席闭幕式,并发表了讲话。他着重谈判到谋求和平的信心及需要冒风险。他说:“就像我们在战争中冒风险一样,我们必须预计到为和平而冒的风险,应为和平提供机会。”他谈到巴勒斯坦和伊斯兰的恐怖活动,认为它们是实现和平的障碍。
他讲话时语调深沉有力,那种追求和平的决心和勇气,给在场的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他没有想到针对他的风险不是来自巴勒斯坦和伊斯兰方面,而是来自犹太人内部。他在那次和平集会上遇害前还对佩雷斯说,情报表明,哈马斯组织在策划恐怖活动,要袭击大会。
在犹太人内部,确实有股坚决反对同阿拉伯国家谈和的极右势力。他们人数不多,可是能量很大,也很嚣张。杀害拉宾的凶手叫阿米尔,是个学法律的大学生。我多次目睹他受审的电视画面。他在法庭上非但没有认罪表现,还百般为自己辩护。
1996年3月27日,特拉维夫地方法院判处刺杀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的凶手伊加尔·阿米尔(右三)终生监禁。
1996年3月,特拉维夫地方法院判处他终身监禁。他不服,提出上诉。后来,最高法院驳回他的上诉,维持原判。2000年11月,电视台记者采访了这个已服刑5年的杀人犯。当问及他是否对这次谋杀有任何遗憾时,他仍狂呼,他遗憾的是为何没有早点杀死拉宾。这次谈话再次激起以色列国内很多人的愤慨。
争取和平是非常艰巨和复杂的斗争,既要同对手谈判和平,又要排除来自内部的干扰和破坏。
未完待续~
文章来源 |《中东散记》
作者 | 王昌义 图片 | 《中东散记》、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