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记忆 | 巴嘎达村的情谊

徐明远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徐明远 1946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59年毕业于外交学院;自1960年起,先后任中国驻瑞典使馆随员、三秘、二秘,外交部政治部组织处长,中国驻乌干达使馆政务参赞、代办,中国驻斐济兼驻基里巴斯和瓦努阿图大使。


根据中斐两国政府协议,由中国提供贷款,在斐济第二大岛瓦努阿莱吾首府萨吾萨吾附近的威尼丘建一座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800千瓦。按设计,电站建成之后,可解决30公里之内城乡各界用电,从而取代眼下成本昂贵的柴油发电。这一地区,瀑布众多,河流交错,水利资源丰富,且地势均由高向低,水的流速高,很适宜建水电站。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1990年2月的一天,在威尼丘举行开工仪式。斐济能源和旅游部长皮克林先生和我要为这一仪式剪彩。开工仪式订于上午10时举行。我要从首都苏瓦去萨吾萨吾乘飞机只有半小时。但是事有凑巧,因飞机故障难排除,白天飞往北岛的航班全部临时取消。这下把提前一天到达北岛的皮克林部长急坏了。

当地群众也十分重视这一工程。他们像过盛大节日一样,扶老携幼,从早上就到会场集中了,有的是从十几里路以外的村庄赶来。我得悉航班取消,便在机场和皮克林部长通了电话,请他们不要等待,按时举行开工仪式。同时,皮克林部长向机场负责人下达命令,要他们立即调动专机送我去北岛。无奈专机又发生故障。

当我们到达开工仪式的会场时,时间已是下午4时,几百名当地群众仍然就地等待,地方官员和新闻界人员也都原地不动。但剪彩仪式已经举行,只待我这个大使的一篇讲话发表之后,这才宣告大会圆满结束。

中国援建斐济威尼丘水电站开工仪式,左四为作者。图源:《一任三使风雨疾》

大会结束,我和陈宗亮参赞在中国技术组长的陪同下,到工地现场走了一圈,然后到中国技术人员驻地的巴嘎达村看望中国员工们。他们到达刚刚数日,都分散住在两家村民家中。当地的酋长对我说:“那天,中国员工乘汽车到达巴嘎达村时,我们这个一向宁静的小山村一下子沸腾了。我们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他们是来这里为我们造福的。我们全村的男女老幼,都倾家出来欢迎。”

当时中国员工初来乍到,没有住处。他们到达之前,村民们就争先恐后腾出自己的住房,请中国员工去他们家住。全村30多户,而中国员工有限,不可能分散到每家去。在大家争执不下的情况下,最后地方官员只选了两家供中国员工暂住。其中一家坚持要腾出三间房,而他们一家两代五口人,却挤在一间小屋中。当我见到这家主人,向他们道谢时,房主人对我说:“你们从万里之外来到这小山村,帮我们建设,我们就是一家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那天,我还看到几家村民忙着帮我们的员工做饭,有的年轻人还向中国员工学习汉语。此情此景,不是一家,却胜似一家。

-end-

文章来源 |《出使岛国:在南太的风雨岁月 》

作者 | 徐明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