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视界 | 卡久拉荷的精美雕刻

程瑞声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程瑞声 曾任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中国驻印度使馆参赞,中国驻缅甸、印度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


在印度中央邦北部颇为荒芜的平原上有一个小村镇,名叫卡久拉荷,人口只有6000人。在它的周边,没有任何大的城市。然而,它却是印度地位仅次于泰姬陵的旅游胜地。

在这里,可以见到造型奇特的神庙群;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大量栩栩如生的精美浮雕;在这里,可以领略千姿百态的人体艺术。因此,卡久拉荷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不少中国代表团也访问过卡久拉荷,并对之赞叹不已。

在我担任大使期间,我们使馆曾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坐使馆的大巴士车前往卡久拉荷参观。但我和李路由于外事活动繁忙,一直没能参加。直到我们离任前,才设法抽出时间前往参观。

· 1994年,作者夫妇在卡久拉荷。

1994年10月22日上午,我们乘印航班机到达卡久拉荷,入驻假日饭店。当时由于印度流行鼠疫,这里几乎没有其他旅客。

卡久拉荷是公元10世纪昌德拉王朝的首都,曾辉煌一时。当时印度分裂为许多由藩属王公或地方首领建立的国家,昌德拉是其中之一。昌德拉的国王们属于拉吉普特族。他们是印度教徒,原先信奉毗湿奴,后来改信湿婆神。他们修建了许多庙宇,所修的庙宇中绝大部分是毗湿奴庙和湿婆庙,只有很少一部分是耆那教和佛教庙宇。

卡久拉荷的庙宇多数建于公元10世纪左右。11世纪上半叶,这里曾遭洗劫,许多神庙被毁,原来有85座,现在只剩22座。这22座神庙按方位可分为三群:西庙群、东庙群和南庙群。东庙群紧靠卡久拉荷村,南庙群离东庙群3英里远。西庙群的庙宇最好。

卡久拉荷的庙宇没有围墙,除了一座庙是用花岗石建的外,其余都用红石建成。这些庙宇大都由一个方形的基座和塔身组成,高大轩昂,庄严肃穆。

9月24日下午,我们在导游陪同下,首先参观了西庙群中的几座庙,然后参观了南庙群中的一座庙。25日上午,又参观了南庙群的另一座庙和东庙群的两座庙。

· 1994年,作者夫妇在卡久拉荷。

在西庙群中,甘德利亚·马哈代瓦庙(湿婆神庙) 是卡久拉荷最大的一座庙宇,十分宏伟,公元1025-1050年建成,高31米。庙的外表是尖塔形的,象征着湿婆的住地盖拉斯山峰。这座神庙装饰着大量的浮雕,上面的雕像数目在卡久拉荷所有神庙中为最多。据导游说,这上面的雕像谁也数不清楚,是天神不让你知道他们的数目。我们尝试数了一下,由于雕像确实太多,分布又不规则,果然无法数清。

这座神庙的入口处是个拱门,门内有敲锣、打鼓和吹奏的人物雕像,有凶猛的鳄鱼,有男女飞天,还有表现各种男欢女爱的雕像。庙中的大柱上,雕着满面春风的美女,她们体态丰润,线条清晰。进庙后,再向里走,可以看到骑在鳄鱼身上的恒河女神像、骑在大龟身上的朱木拿河女神像和湿婆林伽。

甘德利亚·马哈代瓦庙和我们参观的其他几座庙中,最多的雕像都是女子。她们中,有庄严可敬的女神,有活泼可爱的仙女,有奔放洒脱的舞蹈家,有痴情脉脉的少女。她们个个都可以同维纳斯媲美。富有创作天才的石雕艺术家,给这些雕像以生命和激情,她们就像真人一般呈现在你的眼前,和你的心灵沟通,使你久久不愿离去。

· 卡久拉荷庙中的舞蹈家雕像。

李路过去是舞蹈演员,对一幅女舞蹈家的雕像看得入迷。这幅雕像描绘的是一位女舞蹈家在表演舞蹈前正在往腿上系踝铃环的情景。由于印度古典舞蹈家都在腿下方系有踝铃,这动作突出了舞蹈家的身份。她的体态丰满,充满曲线美,半立半坐,右腿抬至小腹部,左腿略为向外弯曲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她用双手把踝铃环展开,正准备系上,手指纤细,动作优美。她头上戴有饰物,面部表情温柔。

特别有趣的是,在她抬高的右腿下,有一位美丽的小仙女仰着头侍奉她,显示了舞蹈家并非凡人,而是一位女神。李路笑着说:“她肯定是一场演出的主角,我情不自禁地想跟她一起入场了。”

· 卡久拉荷庙的精美雕刻。

卡久拉荷神庙的雕像描绘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最多的是各种性爱的情景,大胆并富有想象力。这是卡久拉荷雕像的一大特色,也使人感到有些神秘离奇。

陪同我们的导游是一位40多岁的印度男子,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我向他请教为什么卡久拉荷的神庙有那么多此类雕像时,他说我们不能用现代人关于“色情”的概念来看待这些雕像,而要用印度宗教哲学的观点来理解。印度教十分重视生命的延续,因而认为男女的结合是神圣的,有的教派以崇拜女神为特点,认为女神是宇宙万物创造和发展的动因。

他说,卡久拉荷本身也有美丽的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个祭司的女儿艳丽无比。一天,月神自天而降,与她恋爱了。月神告诉姑娘,她将生育一个勇敢的儿子,并繁衍成一个伟大的民族。后来,月神的预言果然实现。昌德拉王朝的人民都自认为是月神的后代,因而在卡久拉荷修建了大量神庙,以歌颂爱情作为雕像的主题。

听了导游的讲解,我深深感到,世界确实是多姿多彩的,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信仰,来自其他民族的人不能机械地用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信仰来对之进行评头论足,而应该以尊重和宽容的态度进行研究和理解。只有这样,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才能实现。




-End-

图文 | 《睦邻外交四十年》 

作者 | 程瑞声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