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与外事调研(下)
渴求知识的态度和民主的作风
周恩来总理把出国访问和广泛结交各国朋友当作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利用一切机会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有关国家的情况。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他会见来访外宾2890多次(不包括礼节性会见),把他们看作“送上门来的老师”,宁愿放下手头的工作,也不错过求教的机会。
1970年,日本一农村代表团来访,他当时工作虽然十分繁忙,仍决定把许多文件暂时放下不批,抽出时间与这个代表团进行长谈,并批评有关单位说,“你们放着客人不管……送上门来的老师不请教,知识怎么得来?”
他经常教导我们的外交人员不要“闭门家中坐,担心鬼叫门”,而要多活动、多接触、多调查研究。他说,“要活动,但不是什么都做,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要交友,要调查。”他还说,“为了进行外交活动,首先必须学习,必须由学习进入活动。”
• 1972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右四)。田中访华期间,两国首脑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在调查研究中,周总理很注意集思广益。有重要问题需要研究时,他常常把有关人员,从部长、司长、处长直至科员、翻译,统统找去开会。会上鼓励大家各抒己见,他细心听取各种意见。他强调要依靠集体力量搞调研,要发扬民主,展开讨论和争论,鼓励发表不同意见,错了也不要责备,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但要执行中央的决定。
周总理知识渊博、才华出众,这是举世公认的,对于一般人来说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然而,他那种如饥似渴地寻求知识的精神,向一切有一技之长的人求教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博采天下之长,为我国建设事业服务
外交要为我国的建设服务,要重视经济、科技调研,这是周总理的一贯思想。早在1956年,他就指示我驻西北欧国家的使节们(当时同我国建交的西方发达国家只限于西北欧)要尽可能多地参观人家的工业设施,了解人家工业技术的特长,介绍给国内。
1966年,他又强调,“驻西方的外交人员要学点科学。我们要有很高的政治水平,又要有很高的科技水平,这也是两结合。在西方做大使要亲自学些东西,自己不懂,可找一两个帮手,认真啃点东西。”他对驻西欧地区的使节们说,“你们回来汇报时,我要找你们谈科技情况。”他还说,“使馆回来的同志也应结合驻在国科技情况的特点,在国内参观一些我国有关的工业生产。”
是不是只有西方发达国家才有值得学习考察的长处呢?当然不是。周总理用“天涯处处有芳草”的名句教育我们,要认真地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一切有益的东西。
• 1964年1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几内亚时参观中国援建的卷烟和火柴厂。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总理访问非洲十国期间,花了很多精力进行调查研究,并一再指出:“不要以为非洲受几百年殖民统治就全都落后,非洲国家有很多长处值得我们学习。”
当时我国正在进行开发石油的大会战,为了借鉴人家的经验,周总理一路上非常留意参观炼油厂。他看到摩洛哥一家炼油厂设备先进,管理得很好,回国后就派石油部的总工程师专程前往考察。在加纳,他路经一家炼油厂时,主动要求参观,后来又将该厂的长处介绍给我国有关部门。在摩洛哥,周总理发现那里的桔子经过科学栽培,味道比我们的桔子好得多,回国后也派专人前往考察。
周总理的严格要求和外交部的调研风气
周总理自己抓外事调研一丝不苟,对外交部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强调外交干部要加强学习,努力钻研业务,成为熟悉情况的“活字典”。他提倡所有从事外事工作的人都要学一门外语,以便研究各国情况。他要求各单位经常积累有关各国的基础材料,制成卡片,不断补充。
他要求外交干部学会抓材料,要抓得恰当,抓得及时,不要多,但要有份量,要经过思考。特别要求大使们自己动手写调研报告,他说,动手写东西可以使你的思想得到发展,不写成套的东西,就不能在思想上有一个整理的过程。
总理强调,调研文章要开门见山,引人入胜,要有内容、有来源、有数字、有分析,有看法、有估计,要短而精,可以一题一分析。
周总理每次了解情况总要“刨根问底”。外交部的干部到他那里去,随时都要准备接受这种“考试”,常有负责干部由于答不上来而受到他的批评。
1971年8月20日,周总理向一些领导干部讲解当日的外交部声明,提到美国为了在联合国坚持制造“两个中国”而找20个国家开了一个会,他问一些与会同志,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和大洋洲,各有哪些国家参加了这个会?被问者绝大多数答不上来。
周总理严肃地说:“我真有点恼火,你们报纸也不看,参考也不看,外交战线这样子不行啊。”接着,他一一说出了这些国家的名字,并指出,从这个名单可以看出战后美国国际地位的下降。在周总理那里开这样一次会,对大家教育有多深刻,是可想而知的。而在他主持外交工作的20多年中,这样的事例有很多。
• 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格雷厄姆·斯廷霍文率领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从此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这就是世人所说的震动世界的“乒乓外交”。
在周总理的言传身教之下,当时在外交部确实形成了重视调研、认真抓调研的好风气。不少人注意苦练基本功,力争及时准确地掌握情况,详细地占有材料。许多同志身边备有小本本,随时记下与自己主管国家、地区或业务有关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数字。在我们的干部队伍里,确实出现了一些熟悉情况的“活字典”,周总理十分重视这种人才。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人高喊“政治可以冲击一切”的时候,他仍然强调,外交工作需要长于调研、熟悉业务的“活字典”。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转折性的变化。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必须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在这样的时刻,重温周总理关于外事调研的论述和实践,继承和发扬他所提倡的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End-
文字 | 《研究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
作者 | 郑锦炯 刘祺宝
图片 | 源自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