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揭开了阿富汗妇女的面纱
作者简介
马行汉 1950年进入外交部亚洲司工作;先后任外交部一等秘书、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临时代办;曾任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接见外宾时的会谈翻译(波斯语)。
阿富汗原是一个封建的伊斯兰教国家,人口1400余万,9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王国时期的阿富汗宪法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全国的法律、规章制度均以伊斯兰教法为准则。
按教法,9岁以上的女性公民全身(包括头发)均为羞体,必须戴面罩,从王室人员至普通老百姓,无一例外。
• 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穿着罩袍的女性。
其面罩大致分为两种:
乡村妇女(包括游牧民族)披戴一块四方形的大盖头,遇见生人则将其面部遮盖,仅露出双眼走路,低着头匆匆回避。生人走后继续田间劳动或牧放牛羊。
城市妇女的面罩质料较好,为绸、麻制品,从头至脚盖得严严实实,只在眼睛处开一小窗,且织以小格细网。面罩颜色为灰、蓝、咖啡和黑色不等。她们在街上行走,行色匆匆,大面罩随风飘动,新型的尖头高跟皮鞋叩在马路上发出“格格”响声,给外国人留下难忘的记忆。
阿王室人员和政府中大臣、司局级官员中,大部分受过西方教育,他们的家属也随同其丈夫(或父母)在欧洲一些国家住过几年,思想较开明,她们出国旅游、访问时,也必须戴着面罩上飞机,回国下飞机前再戴上。王国时期实行男女分校,喀布尔大学仅收男生。因此政府机关中仅有男性官员。医院分男女医院,普通医院中的大夫和护士均为男子。中上层妇女的社交活动都集中在“阿富汗妇女协会”进行。所以当时在阿工作的男性外交官,均不可能一睹阿妇女的庐山真面目。
阿富汗的文化活动颇为单调,普及民间的歌舞为“阿坦舞”,音乐节奏、乐器品种甚至服装酷似印度。由粗犷的男子汉演出。每逢阿的新年(3月15日)和独立节日(8月中旬),蓄长发、留络腮胡、身着宽大衬衣,外加西装背心、下穿大裤档裤子的男子在广场围成一圈,随着单调的鼓点有节奏地跳动,时而鼓掌,时而转圈,用力甩动着长发,故又名“摇头舞”。首都喀布尔有几家电影院,多上映印度影片,另外还有一座露天剧场,演员均为男子,剧情简单,如须要女性角色,也由男子装扮。
• 1955年5月中国大使馆开馆后,于喀布尔晴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中国和阿富汗有着悠久的友好关系。1955年两国正式建交后,两国文化友好往来有了新的较快发展。为庆祝阿富汗独立节,1956年8月,中国应邀派出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文化艺术团(包括京剧、歌舞)访阿。该团由马寒冰同志率领。全团人员约五六十人,男女演员各半。这是阿富汗王国历史上第一次邀请有女演员在内的外国歌舞团去阿演出。
在该团访阿前,我国驻阿富汗使馆有关官员曾试探过阿方,中国女演员访阿是否方便,并告之我国的演出节目中有京剧(秋江、三岔口、闹龙宫等)和歌舞(采茶扑蝶,荷花舞、傣族舞和新疆歌舞等)。京剧是高雅的艺术,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在中国有二三百年历史,二次世界大战前即享誉世界。如阿方对女演员访阿不方便,中方的演出则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阿方的各方人士也无法欣赏中国的优美古老艺术。
由于当时阿方正处在改革的前夕,阿国王及王室、政府有意从文化方面入手,向东、西方开门,引进文化和经济技术资金,以改变阿的落后面貌。阿的宗教保守势力虽然强大,但阿王室掌握实力,对宗教保守势力有一定的威慑力量。权衡利弊再三,最后同意中方艺术团中可包括女演员在阿演出。
中国文化艺术团抵阿后,集中住在喀布尔的“军事俱乐部”内。为了适应阿的高原气候(喀布尔海拔1800公尺)和学习一两首阿富汗乐曲以资交流,团员们休息了两天后就开始装台预演。阿富汗没有现代化的舞台,设在查曼广场旁的一个露天剧场非常简陋,经过我国艺术团和阿方合作,初步具备演出要求。
阿方新闻署的主要官员在审查演出节目后非常满意。阿方表示,阿首相达乌德和内阁大臣将出席开幕式,还要请中国艺术团专门为阿富汗的妇女界演出几场。我方表示,阿首相等内阁大臣能来出席开幕式,是艺术团的光荣,但要为阿方妇女演出,我方男演员是否参加?阿方表示,这是阿有关方面请示过阿国王后的决定,在阿富汗尚属创举,请中方放心,一切照常进行。
就这样,中国京剧和歌舞的精湛表演揭开了阿富汗妇女的面纱,使中国的艺术团成员和我国驻阿富汗使馆的全体外交官能看清了阿妇女面孔的“庐山真面目”(她们的大眼睛、高鼻梁、俊秀的面孔,很像新疆妇女)。中国艺术团在喀布尔和阿南方重大城市坎大哈连续演出了近半月,欣赏中国艺术表演的观众达20多万人次。演出的票价从每张100阿尼涨至500阿尼(当时每一美元值30阿尼),场场暴满。
中国艺术团的演出,轰动了全阿富汗,许多外省官员和富商纷纷从外地赶到喀布尔观看。为庆祝阿当年的独立节,阿方还邀请了苏联、美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艺术家、歌舞团访阿。但他们的上座率均赶不上中国艺术团,演出的日期也短。最后,阿方还要求中国艺术团专门为阿国王、王后、公主、王叔等王室男女成员演出一场。这在阿富汗也是创举,王后等女王室人员能揭掉面纱在阿境内观看外国的男演员表演节目是空前的,对中国艺术团也是一个殊荣。
演出的头一天,团员们在精神上和艺术上做了充分准备。我记得那天,演员们起了一个大早,赶到国王御花园(帕格曼)布置场地。阿方还为演员们搭了几顶帐篷,作为化装和休息之用。艺术团为国王上演的节目(秋江、闹龙宫、新疆歌舞等)获得国王和王后、王室人员(包括公主、首相夫人、外交大臣夫人等)贵宾的热烈鼓掌,特别是美猴王的敏捷和顽皮动作,引起国王等的阵阵笑声。演出结束后,阿国王和王后接见了艺术团的领导、主要演员(如新疆舞蹈演员左哈拉等),并设宴招待艺术团全体成员。
阿国王对当时的中国驻阿大使丁国钰和艺术团长马寒冰说,中国的艺术非常优美,情节动人,他第一次看京剧,虽然语言不通,但通过舞蹈和表情,能了解剧情梗概。说新疆的音乐和舞蹈与阿的音乐有些相似。他感谢中国派艺术团来阿参加阿的独立节。中国艺术团的这次演出引起强烈反映,效果良好。在阿演出结束后不久,阿富汗首相达乌德特给周恩来总理写信表示感谢。
• 喀布尔市内的小清真寺和蒙面的妇女市民
60年代初期,阿富汗王国政府进行改革,宣布取消面罩,明令允许妇女可以进入政府机关和各个行业工作,也可到外国驻阿使馆参加宴会。这一决定获得广大阿妇女的欢迎和支持。但在边远省份和部分落后的山区、农村妇女,仍不习惯此种“解放”。
70年代末期,苏军侵入阿富汗,经过阿人民的奋力抵抗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1989年初,苏联不得不从阿富汗全部撤军。但之后,阿抵抗组织各派间又展开了血腥的武装争权斗争,持续了8年多。
更为严重的是1994年底塔利班民兵组织的兴起,1996年9月该组织通过武力占领了半个多阿富汗,并攻克首都喀布尔。该派态度强硬,拒绝国际社会的和平努力。塔利班领导人声称:“我们不相信国际外交官,我们只相信安拉。”而且,塔利班为了达到完全清除阿境内反塔利班力量(即以拉巴尼、马苏德等人为首的各抵抗组织联盟),以彻底推行它严格的伊斯兰教义与教法的目的,于1997年春天,发动了春季攻势。
指挥这场战斗的是坐镇阿南方重镇坎大哈的奥马尔,他被人看做“阿富汗的霍梅尼”。奥马尔的目标是通过武力清除阿国内那些“腐败的顺从西方的奴仆”。为了贯彻奥马尔的宗旨,塔利班步步为营,每占一地,即迅速推行极端严格的伊斯兰教法与教义,如禁止女子工作(医生除外),禁止女子接受除医学、家庭经济和教书之外的任何正规教育,女子不得露体、必须戴面纱,男子须留蓄胡须,禁止娱乐活动等。违者一律严惩,外国人也不例外。
国际社会评论家认为,如果塔利班一旦在阿掌权,阿妇女的遭遇将倒退几十年,重新戴上面纱,阿将是一个没有音乐、舞蹈的寂寞、单调的社会,外国在阿妇女也会与阿妇女同样承受这种遭遇。
-End-
文字 | 《往事如歌》
作者 | 马行汉
图片 | 源自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