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老实实搞制造业,会给中国带来意想不到的回报

深圳宁南山 宁南山 2021-06-23

这一篇,说一下感想。

最近几年,ofo, 蛋壳公寓,e租宝......不管是做房产中介,还是共享单车,还是做纯投资的P2P,一旦涉及到互联网金融模式,

只要爆雷就会遇到很大问题,

因为互联网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它太容易接触到每一个人,

我们随手拿起手机就能够接入互联网,并可能成为其用户,那么风险就会放大,一旦爆雷破坏性也很强,波及人数动辄几十万上百万。

这让我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一家规模比上面几家公司还要大的涉及到“互联网金融”的公司,用户规模是几千万人,几亿人,如果一旦爆雷了,那对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是什么后果?这个破坏性和烈度简直不好想象。

 

还是老老实实搞制造业比较好,

制造业企业能超过一万人就很了不起了,一家规模一万人的大型制造厂,就算搞破产了,烂尾了,也就影响这家企业的员工,及部分对这家企业依赖性高的供应商,渠道和客户,范围通常也就几千人几万人,而且这这一万名员工至少也曾经拿到了工资。

制造业企业,就算破产了还能留下土地,厂房,生产设备,技术专利,库存产品和原材料,更重要的培养出技术人才,这些人出去还可以继续创造财富。

最近在说半导体盲目投资,武汉弘芯总是被拿出来当案例,跟蛋壳比起来,弘芯烂尾并不影响到消费者,还没有量产,由于还在建设期员工人数也很少估计就几百人,

这跟蛋壳公寓波及的人数一比,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弘芯的投资者当然在资金上有损失,但是制造业的投资,绝大部分是在土地,厂房和设备。

我看的不同券商做的研报,一般认为晶圆制造厂的投资,70%-80%左右是在生产设备上面。券商的数据未必精确,但也能说明设备投资的量级。这种实物投资,和互联网金融拿去搞财务投资不是一个概念。

 

如果华为这样的国内顶级制造业企业倒下了,华为员工,部分供应商和渠道客户,规模几十万人当然会受到影响,也是中国的重大损失,会损失掉大量税收。

但是作为制造业企业,它至少还能留下一笔很丰厚的遗产,

有大量的经验丰富的,掌握了不少全球一流技术的研发工程师和技术人才,

以及大批具备海外市场拓展经验的国际化管理和营销人才,他们脑子里面最有价值的知识还在,不仅可以想办法再就业,或许还能打造出不少华为系的创业公司,就跟今天工业自动化和电源领域大批华为员工创办的企业一样。

不仅如此,华为还能留下海量的技术专利和基础研究储备,国际水准的实验室和生产设备当然了,还有遍布全国的办公基地。

设想一下,如果是一家用户规模同样是几亿人互联网金融公司倒了….

能给中国留下什么?

 

制造业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上百年,政府监管体系也早已非常完善,不像互联网金融还是个比较新的东西,监管体系还需要发展完善。

我们对制造业的投资,尤其是中高端制造业的投资,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台湾光是一个台积电,1015日召开的2020年第3季财报法说会,

总裁魏哲家表示,台积电2020年的资本支出将会是170亿美元,假设今年平均汇率6.9,那就是1173亿人民币。

这只是台积电,台湾还有联电,力晶,世界先进,稳懋等半导体晶圆制造厂的投资。

而与此同时,202011月中国大陆的集成电路制造厂中芯国际发布第三季度财报,由于受美国出口管制的影响,对于2020年资本开支,中芯国际计划从67亿美元下修到59亿美元,大约407亿人民币,差不多只是台积电的三分之一。

 

国内网上经常是某地某个芯片制造项目又投了几百亿,几千亿,这类新闻非常多,给人一种似乎我国对芯片项目投资金额非常大,碾压全球其他地区的印象。

其实这些项目很多只是一个框架,意向,金额也指的是未来多年的累计金额,真正落地的比例极低。

别的不说,国内芯片工厂,到现在为止也就是中芯国际,华虹(华力,宏力),华润微,士兰微,积塔半导体,粤芯半导体,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不到10家企业真正的有能力量产,芯片代工厂产能能够进入全球前十的仅有中芯国际和华虹两家。

如果把IDM厂也算进来,那我们只有中芯国际一家在全球前十位。

 

当然在2016年之后,中国大陆新成立并且开始量产的有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积塔,粤芯四家,积塔预计今年年底开始量产,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国内半导体制造远远不是过剩,相反却是极为稀缺,

要知道半导体可是中国现在进口的第一大商品,远远的超过其他任何一种商品种类,比石油进口金额还高。按照当前的投资扩产和技术升级速度,我们到2030年以后依然要大量进口芯片。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写过,

目前台湾竟然是中国大陆的第一大进口逆差来源,其背后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台湾的芯片制造能力极强,是全球芯片产能最高的地区。

同样的还有韩国,是我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其中存储器为核心的半导体占了很高的比重。

 

2014年我国成立了集成电路大基金一期,极大的带动了资本市场对国产半导体产业链核心企业的投入,搞出了长江存储,长鑫存储,也极大的促进了产业链上各企业的大发展。

这也带来了两个意想不到的回报,什么回报呢?

第一是财务上的,

国家大基金一期于2014年启动,初始计划投入规模1200亿元,实际投入规模1387亿元,累计投资项目70余个,主要股东来自于国家出钱,如下图。

其中涉及A股市场投入方式有二级市场买入、参与定增、IPO前增资、协议转让等四种。

截至2019年年底,国家大基金共投资购买A20只,初始投入金额测算为308亿元左右,由于美国政府在2018年对中兴,2019年对华为发动了芯片战争,导致国内半导体资本市场暴热,大基金手里持有的A股市值,以20205月底的价格测算,已经超过800亿元,浮盈接近500亿元,浮盈高达1.6倍。

不仅如此,大基金还在港股中芯国际与华宏半导体也有一倍以上的收益。

注意,以上还只是A股和H股的收益,还不算大基金持有的未上市公司的股权的收益。

投资半导体制造,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高利润,甚至可以说是暴利。

当初大基金大量投资国产半导体产业的时候,谁能想到美国政府后来会以芯片作为科技战武器呢?又怎么能想到中国芯片资本市场因此而大热呢?

如果这笔钱当初是用在了别的领域,还能获得如此惊人的获利回报吗?

 

第二个是战略上的收益,

由于大基金的投资涉及到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EDA等所有环节,到2020年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已经积累了一定了基础,如下图,尤其是制造部分投入了主要的金额(占比67%),而制造恰好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目前最为薄弱的部分,

我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要想最为上游的国产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实现国产化,可以说唯一的道路就是要搭建大规模的国产半导体生产线,也就是必须要为国产装备和材料开辟本土市场。要想指望韩国,日本,台湾,美国,欧洲的半导体工厂来大量验证和使用中国大陆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是不现实的,只有在个别领域推进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极少数厂家才有机会。

2020年华为受到制裁的今天,

国内各界对28nm节点所需要的主要半导体生产设备和材料的反复分析,在2022-2023年内完成28nm产线国产化不再是绝不可能的任务,而是变得有希望了起来,国产28nm工艺节点光刻机有望在2021-2022年完成产线量产验证。

极大在科技战面前夺回了一定的主动权,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华为,增加了华为生存的希望。

如果没有大基金累计投资的1387亿元人民币,及其带动的总计数千亿人民币的投资,大大加速了国产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那么今天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水平就会再倒退几年,在未来几年内搞出28nm国产化产业链就毫无可能了,华为生存或者说保持技术领先的希望和概率将会大大降低,

要知道华为可是规模达到8000多亿人民币的中国制造巨无霸。

这是大基金带动对国产半导体产业链高强度投资,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战略收益。

 

以上两点回报,我相信都是2014年决定大基金上马的时候想不到的,

应该说这个收益绝对的超出了预期。中国制造现在的短板还很多,和国外技术差距大的领域也还有很多,投资到这些领域才会有巨大的机会,并且有超出预期的收益。

集成电路大基金只是一个例子而已,我个人认为集成电路大基金是过去十年我国最为成功最有意义的国家产业投资项目。

实际上,如果再往上到更为宏观的历史来看,

当瓦特造出蒸汽机,英国人在本土大搞制造业开始工业革命的时候,

恐怕也远远没有想到搞制造业,能够给盎格鲁萨克森民族在后续的几百年带来如此惊人的红利,掌握着全球最先进和最庞大制造业的盎格鲁萨克森人击败了全球所有的对手,

他们的子孙在今天掌握了如此辽阔的土地和众多的自然资源,享受着极高的生产力,英语成为全球霸权语言,以至于在几百年后坐在电脑前写文章的我,也不得不支付金钱来让我的小孩来学习。

 

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我们在制造业上相对西方和东亚先进地区都还有不少短板,老老实实搞制造业,尤其是搞中高端制造业,会让中国在未来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往期文章链接:

我可以,你不可以--由澳大利亚事件看西方人的心理

从出口顺差和逆差来源看中国制造全球地位

短文:华为的“新汉阳造” VS 洋枪洋炮

从数据看越南制造对中国的威胁到底有多大?

如何看待荣耀从华为独立?---一些发散的想法

RCEP签署--说些题外话,中国,日本和亚洲

国产化,一点也不能放松

美国遏制中国制造发展的几个方法思考

2020年台湾产业结构简析和统一后人心治理

三代机与半导体谁更难--最近的一些感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