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农夫分享:用心耕耘,修炼自己
何江红
何江红,原为煤矿建设工程师,2015年在马来西亚黄田环老师的和平农场接触到澳洲活力农耕后,决定全职从事生态农业,于次年2016年开始在四川成都租地,用澳洲活力农耕的方式种植红薯。
三年实践下来,他深感此农法对于土壤与自然的改善,2019年澳洲活力农耕的培训课程中,何农夫作为初阶班的学长全程参与了课程,并在课程结束后,分享了他的感悟。
用心耕耘,修炼自己
—— 2019澳洲活力农耕初阶班之学长分享
作者:BD农夫 何江红
“敬”是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之心法,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要之体现。简单的讲就是:敬天敬地敬神明(可理解为自然) 和敬人,这里的敬并不是敬畏,而是一种由内而外地保持尊重、摈弃偏见的心态。一切外在的表象都是由心而发的 —— 心是根源。
澳洲活力农耕的核心思想是改良土壤,土壤的结构、植物的根系、作物的形态等都是其外在的表现,根源还是在土壤的健康。
在实践过程中,农夫对自然、土地、作物的敬,可能需要由心而发,逐渐调整并慢慢找到与之相应节奏,这个过程也许就是在耕作的过程中不断地修炼自己:感知力、觉察力、平衡力、顺势之力便逐渐形成。
▲ 何江红的农场
关于搅拌
当心浮气燥练习搅拌时,搅拌的形态可能会很差,但能坚持一会儿之后搅拌的形态可能会变得好起来,这时再观自己的心性可能也平和清寂了。
每个人是独立的,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虽然在练习一段时间后的形态各一,却是自己心性的真实体现。所以不要太在意别人的完美形态,机械的画瓢反而会打乱自己的节奏,也许逐渐调整好心态放下包袱,释放出感知觉察平衡顺势之力时,就能不断地进入下一个“美妙旋涡”。这也许正是水云学长所讲的:不断地放空自己、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
俗语有云:“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当我们以为知其然了,但在辅导学员时,才会发现我们所知的“然”并非其然,是我们带有“偏见”、有失偏薄的“然”;这时,必然形成反作用力促使我们去“知其所以然” —— 自然进入了下一个美妙旋涡 —— “农夫传承农夫” 也许就是这样自然地传承下去……
几年来我感觉自己所经历的升华不过一两次,但这次的培训首次让我感受到一日千里的美妙!
▲ 搅拌500
关于500
500是什么?这可能仍然是许多人心中的疑问,如果把农耕与人来作类比,我想也许500就相当于心性。
老师说500就是土地里的指挥家,人的指挥家不是大脑吗?我想大脑也许只类似于总经理,心可能才是董事长。如果心存杂念、浮燥,农夫在耕作时可能就会武断地操作,不断地做无用功或反作用功,这时500还能发挥它们的作用吗?
“人间菩萨如农夫”,不正是从心性来讲我们BD农夫应当有菩萨的善心吗?
“诚正信实如大地”,不正是要我们BD农夫要像大地一样诚正信实吗?
“智慧妙法如清水”,不正是说我们BD农夫的心性与澳洲活力农耕的传承要像清水一样清澈得毫无杂念吗?
“广邀善士尽耕耘”,不正是说我们BD农夫要像500一样在各地形成更多的“团粒结构”吗?
▲ 来上澳洲活力农耕课的很多同学都被这几句寄语打动
关于土壤
我们知道土壤有几个重要因素:腐殖质、结构、空气、水、微生物等。这些因素在不同的土地上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比如干旱地区的砂质土壤,也许水是其重中之重;比如潮湿板结的土壤,也许空气和结构才是其重中之重……
如何更真实地认识自己的土地,也许是每个农夫每天需要做的功课,这正是老师所强调的:“一日三巡” —— 觉察力的锻炼。在不断的觉察过程中,农夫需要根据自己土地的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措施;由于觉察不一定真、操作不一定正确,可能需要如履薄冰、步步轻盈;也许当到达一定程度后,方能功力深厚、健步如飞。
一时之失败不可怕,它仅仅是表象不是根源,可怕的是逐渐失去了信心和初心, 这才是根本。日之所亡是指每一天都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不停地批判自己,才能每日有所进步;我们每一次巡田的觉察就是要通过表象找出自己的不足,农业生产一个循环可能是一季或一年,错过了可能需要一季或一年的时间来弥补,所以 “一日三巡” 中的 “三” 也许不是定数,巡得越多也许走的弯路才会越少,这正是我前几年所不能参透的。月无亡所能是指每月给自己作个小结,找出自己的进步和改变,也给自己一些勉励。
农夫也许首先应有定见,并保持定见,遇事时专一不杂;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去除妄念,也许才能循入自然之道。
最近对自己以前的失败操作进行了反思,感觉自己还停留在形上,类似于庸医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阳虚补阳、阴虚滋阴。没有觉察到表象下的实质原因,操作上也是将“阴阳”分开对立来看,殊不知阴阳乃气运行之外象且不在一条轨道上,某种程度上讲是不冲突的,反而可能会在统一后产生质的飞跃,这个过程可以类比成我们搅拌的旋涡—混沌—旋涡的一种升华。
比如因时机把握不当导致绿肥没有及时转化,这时没有腐熟的绿肥可比作”阴虚”,因为有机质过多 ( 姑且看作“阳盛” ) 残留在土壤里,遇水会产生水溶性肥并产生氨气,从而产生的气味会引来了地下虫害,且作物也因吸收了水溶性肥而导致病虫害等);然而有机质多就代表“阳盛”吗?虽然有很多的肥源了,但真的就是作物所需要的吗?我倒觉得视为“浮阳外越”更为真实 —— 相对的“阳虚”。
绿肥量过少可比作“阳虚”,作物所需要的“营养”不足,从而表现为作物过矮、叶片发黄、过早开花结籽等;因绿肥量很少,微生物的活动也相应减少,所以也可视为相对的“阴虚”。
当足够的绿肥转化为腐殖质时,可能就形成了类似太极图的平衡状态 —— 基本上所有的有机质都以腐殖质的胶状包裹保护起来 —— 阴阳之统一;这时即使过湿或过旱,腐殖质状态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一旦恢复到一定的湿度,它立刻呈现出完美的状态 —— 生命力得以恢复。
关于 “敬”
水云学长一再强调:“我不是你们的老师,是你们的学长,土地才是你们的老师。” 这是由内而外的一种放空自我、虚怀若谷的 “敬”的心性。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放空自我才能发现别人身上的善,虚怀若谷才能择其善者而从之。这也许正是澳洲活力农耕所讲究的“宽容”、“大爱”的体现。敬人,则能沟通顺畅、减少是非;敬自然,则能顺应天道、顺势而为。
记得第一天辅导学员搅拌时,我不停地打断学员的搅拌、示范和讲述要领,发现原来搅拌得很好的反而退步了;第二天我尽量不去打搅,任其找到自己的节奏,反而进步神速。这正是缺少了“敬”的心性啊。
也许学长还有一层深意:不要把他当作偶像来崇拜,这样会让我们有了一定的依赖并失去了独立性,照猫画虎,从而阻碍了我们的进步。
水云学长还常说:“我们都是中等慧根的人”。我想这是在内心把自己摆在一个比较“平衡”的位置,不把自己看得很伟大,也不把自己看得很渺小。可能在宇宙、自然、社会中我们是渺小的,但在我们的一亩三分地可能又是“伟大”的。“恶性” 杂草为我们所恶,但它却正是土壤所需要的,它是在告诉我们土壤有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也许这是“敬”的另一层体现吧。
关于 “谨言”
我记得前些年有学长分享曾讲到过关于绿肥比例的问题,当时有学员非求甚解,学长也满足了他的要求;很多学员没有根据自己的土地,照搬分享人的比例,结果效果并不好。学长所讲的是他的土地是这个比例,不是标准,然而我们只记住了数字,语言的局限性可见一斑。即使是我们在课程上听得很仔细,学长的认知不过是觉察的一部分 ( 觉察翻译成语言 ),他所讲的不过是他认知的一部分,我们听到的不过是他讲的一部分,我们所认知的不过是我们听到的一部分 ( 把听到的通过自己的知识系统翻译过来),那么我们最终接住多少真知呢?
第一次听课,当时以为我全懂了;第二次再听,我 “谦虚” 地以为能懂一半就不错了;今年再听,发现以前的认知大部分都是有偏差的,即使看了实践指南不下10遍,没有升华进步太慢。
关于 “平衡” 和 “顺势而为”
这里说一下系统性思维和局部性思维的区分。人类社会、大的生态环境等是一个大的系统,在这个大系统里,我们是渺小的,妄想去改变只是徒劳,这时我们能做的仅仅是“无为” —— 如果这时去顺势,怕可能失去心性、随波逐流;自己的土地、作物等是一个小的系统(局部性思维),我们作为农夫需要运用所知顺应自然之道去采取有效的作为,对土地和作物补之所缺(绿肥、500、501等)、减之所溢(508、501等) —— 是为平衡,这也许才是真正的“顺势而为”。当然,如果对大的系统不了解,局部性的顺势而为则无所依据,所以农夫还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土地。
比如,这段时间正在进行深松、绿肥还田后的中耕(微耕机)、起垄,准备移栽红薯。大家可能都明白在土壤的墒情合适时耕作,才会达到最佳的效果,然而具体操作时总会有很多的因素会影响。
我使用的三刀深松犁用804拖拉机深松,深松犁刀无法覆盖轮痕,因此轮痕处的土壤还是比较板结的。前段时间天气比较旱,连续十几天无雨且阳光很好,因时间安排不充裕从而不得不在土壤较为干燥时使用微耕机耕作,不仅耕作很困难且进度缓慢,还造成部分土壤成块状且各个土块表面板结;然而在下过透雨晾1-2天后,再去耕作时,土壤的结构保存得比较好且速度较快。这也许正是逆势而为是作反作用功,顺势而为事半功倍。
当然,砂质较多的土壤晾的时间更短且可耕作的时间更长,黏质较多的土壤则晾的时间略长且可耕作的时间更短。干旱时尽量少动土(无为),否则原来被微生物、结构等作用保留在表土下的水分会很容易丢失;土壤太湿时也不能动土(无为),否则原本的结构破坏严重,土壤则会形成更多的板结面……
关于水云学长的 “茶园”
茶园身处高山、丛林,云雾袅绕,超凡脱俗 ,是修身养性之圣地也。我是把水云学长的茶园看作是他心灵家园的,也许我们农夫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心灵家园 —— 身有所趣、心有所依,我们才能有更多的力量来耕耘土地。
听说有个“二八定律”,说的是20%的人拥有世界上80%的财富、每个人如果利用得当20%的时间可以完成超过80%无法完成的工作量,可能这20%的人是专其所专,这20%的时间也是其意念专注才能达到的。可想而知,心静、专注是多么强大的力量,而在 “心灵家园” 之修炼也许正是专注的能量源泉。
实践BD农法,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农法与传统文化精髓的相通,让我逐渐找回了自己的心性,我们在耕耘,更是在修炼自己、耕自己。
以上分享的缘起,是这次培训回顾时,水云学长不经意对我的一问:“你打算如何做到?” 我现在似乎明白要做到,仅仅靠表象的 “努力” 是无法达到的,也许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心性,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更多相关参考:
图/文字:何江红
编辑排版:斯唐
澳洲活力农耕亚太协会
中国部
官方邮箱:bdasia@126.com
跟进实践交流分享
微信公众号ID :lovesoiLovEarth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澳洲活力农耕亚太协会中国部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