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地宝藏』第16期——窑火斑斓之彩绘瓷器
作为一座近70年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近20余万件藏品无疑是云南人民的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无论是青铜、陶瓷,还是书画、工艺品,这里存放了千万年来云南这块神奇土地的文明痕迹。每一件国家宝藏,从来都不是与世隔绝的,古往今来,它都与你我有关。而正是这一件件国之瑰宝,组成了我们自信和自豪的基石。
彩绘瓷器是在坯胎上或素胎上绘制图案的瓷器。宋代以前,中国瓷器因“重釉轻胎”,以色釉装饰为主,只是民间诸窑中有为数不多的彩绘瓷。从元代开始,使用了新的瓷土配方,在高温下烧成了卵白釉,又烧造成功了青花瓷和青花釉里红。明清时期,采用不同色料和各种技法的彩绘瓷器纷纷出现,形成了许多名贵的彩绘瓷品种。彩绘瓷器的出现,将中国陶瓷史推进到绚丽多彩的一幕。
中国历代彩绘瓷器可分为釉下彩、釉上彩及釉上、釉下结合的彩绘瓷器。
釉下彩瓷器的制作方法是:在成型的瓷胎坯体或素烧瓷胎的表面,用一种或多种含金属氧化物的天然矿物作颜料来进行彩色绘画,描绘出装饰纹样后,施加一层物色透明或半透明的釉料(彩在釉下),入窑经1300℃在右的高温一次培烧而成。其特点是色彩光润柔和、清淡雅致。其主要品种有:釉下黑彩、釉下蓝彩(青花)、釉下红彩(釉里红)、釉下红蓝彩(青花釉里红)等。
釉上彩绘瓷器,是指在高温烧成的白釉或色釉的瓷器釉面上、用含不同呈色剂的金属氧化物的矿物颜料绘面纹样后,再送入700℃~800℃左右的低温窑炉中二次烘烧,使色彩固着在瓷器的釉面上。其主要品种有红绿彩、五彩、素三彩、珐琅彩、粉彩、墨彩等。
釉上、釉下结合的彩绘瓷器主要指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的品种,其烧制工艺是在高温烧制而成的青花器上再彩绘纹样低温二次烧成。主要品种有青花五彩、斗彩等。
馆藏6件。敞口,深壁,自口至底略呈斜线状内收,形似仰钟,圈足,形制精巧,胎骨精细,杯壁轻薄,几为脱胎,釉面滋润洁净。花卉用五彩绘画,诗句用青花书写,诗句下都有一个“赏”字篆书方章,器底有青花双圈“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五彩十二月花卉杯是康熙官窑瓷器中特别名贵的产品,据说其胎是在江西景德镇制作,绘画则是送到北京宫廷中,专门请御用画师来画。这些画师多为西方人,其绘画讲求立体感,并且很精致。器身所绘十二月花卉纹分别为水仙、玉兰、桃花、牡丹、石榴、荷莲、兰草、桂花、菊花、芙蓉、月季、梅花,十二只杯为一套,加在一起便是一年十二个月的节令花卉,配有相应的诗句。康熙青花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存世极少,故备受世人关注,价格昂贵,在海内外拍卖场上是被大家追捧和争相购买的珍品。
清嘉庆 高35、宽20厘米
造型精美,呈扁平式,作葫芦形,口端堆塑一蝙蝠形瓶盖。背为平面,无釉,有孔可穿系。正面葫芦上下各饰一金彩圆形开光,里面分别以金彩楷书“大”、“吉”二字。开光外用金彩在珊瑚红釉上绘锦地万字纹,代表“万福连绵”。围绕开光各饰绿釉编蝠五只,寓意“五福捧寿”、“万寿大吉”。葫芦的肩及腹部有对称而弯曲的绶带,两端下垂星飘带状,“绶”谐音“寿”,长长的缓带象征长寿。缓带用墨绿色勾勒的细部,内填淡绿色釉,绘工精细,给人以飘逸真实之感。底部带有仿木式底座,施黑褐色釉,呈如意形。整个器物体现出“福禄寿”、“大吉大利”的吉祥寓意。
壁挂是乾隆朝开始流行的一种新器型,多用来装饰墙面,壁挂的称谓由此而来,葫芦式壁挂是其中的上乘之作。由于在彩釉上描金需多次烧制才能完成,此物就更显其珍贵。
清宣统 高28.8、口径8.7、底径12厘米
此瓶撇口,束颈,溜肩,腹下垂,重心下移,圈足外撇。口沿刷金彩,腹部绘牡丹、玉兰、飞蝶。图案绘工精细,色彩浅淡明快,寓意吉祥富贵,画面具有清新、秀丽、可人的艺术特点。釉面匀净稀薄,色白滋润。胎质优良,胎薄体轻,扣之可闻金属音,具有近代瓷的特点。造型规整,敦实稳重,最大径在腹部,是清代玉壶春瓶的典型造型。底有矾红“大清宣统年制”楷书款,是宣统官窑烧制的精品。
清康熙
此碗直口,丰腹,圈足,胎体洁白细腻,釉色平滑光润,白中闪青,碗内光素无纹。外壁釉下用青花、釉里红绘花卉图案轮廓,釉上以矾红、绿彩等填补。一面绘一对雉鸡站于洞石上,周围以玉兰、菊花、海棠等花卉相衬;另一面为两只飞燕。山石用青花渲染,层次清晰;花叶在青花的纹饰上用绿彩覆盖,牡丹在青花的勾线内填以红彩,或含苞待放,或盛开,青花在这里仅作为一种釉下彩料来表现局部纹饰,梅花则用釉里红加以表现。雉鸡神态盎然,其冠、腹、尾都用釉里红表现。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雉鸡的绘工极为精湛,可谓形神兼备,其尾羽中茎留白,状如鱼骨,两边饰以细密整齐的平行线,富有装饰韵味而不失真实,是康熙时雉鸡绘画技法的典型特征。整幅画面,色彩明艳,纹饰生动,设计巧妙,达到了花鸟传的意境。器底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青花双圈楷书款。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