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师训 | 帮助新老师打开PBL的方法竟然是……

乘除老师 一土教育 2019-07-03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 353 篇文章

作者:陈楚(乘除老师),一土创校数学老师

来源:公众号坐井观天EdWell(ID: EdWell2018)

题图:一土面包老师在教师培训中


如果你只有30秒时间浏览,那么标题的答案是:


我们以PBL黄金项目标准作为培训目标,把新学期开学工作中与教师最为相关的事务作为真实的项目情境,将老师带入学生的角色经历项目制学习的全程。


在这两年多里,我曾观摩、参加、组织过多种以项目制学习为主题的培训,其中包括 High Tech High 的 Education Leadership Academy (ELA),面向教育实践者和学校家长群体的 PBL 工作坊,与海外老师合作的“深度学习”工作坊等。每一种都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对应不同的受众,时长和学习目标也有差异。


那么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概念式的介绍过于宽泛,而一般工作坊囿于时长限制难以完全沉浸项目学习的过程,ELA 这类海外深度培训的综合成本又极大……往往参与过后很难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因此,“如何用合适的时长更有效地帮助新老师打开项目制学习的大门”,早在2017年参加 ELA 时就成为我和学校教师团队深入研究的问题。


经历了2017年暑假的初次试水,2018年又再次迭代检验——暑假师训时,我和一土的面包副校(Brad, 一土教研副校长)及教师发展团队的其他成员协作完成了一次略有突破性的面向新教师的PBL培训。在这里,我把其中一些细节分享给大家,欢迎共同探讨。


嵌套式课程设计


项目制学习最大的的魅力在于“做中学”,在于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在这次培训里,我们自己作为学生进行了项目制学习,几乎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流逝。这样角色的转换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这让我很期待自己之后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课堂。


——新老师培训感言


在概览式的工作坊中,我们常见的一种形式是授课式地向老师介绍项目制学习的流程。这个环节并非没有必要,但却不能真的让老师体会那些说法各异又万变不离其宗的流程背后的含义。所以,我们采取的方式是带老师“做中学”,即让老师作为学生完成一个项目。


那么问题又来了,做什么项目?之前在工作坊中,我也尝试过让老师设计一个“假”项目作为示范。然而示范终归是示范,总是缺了那么点真情实感,更不希望做出的项目成果过两天就冗余地丢进垃圾箱,没有实际用处。于是,回顾前两年的开学筹备经验,我们有了灵感:每年此时,老师们本就要设计在故宫的开学典礼活动。为什么不与新教师培训结合起来把它做成个项目呢?这样一来,项目制学习以它作为教学法本身的时间限制和工作要求一方面保证产出质量,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构建学校运营人员和老师间的共同理解。一举多得。


举例来说,在第一天培训的上午,我们就根据项目制学习的流程进行了对于“项目发布”(PBL的第一步)的教学。我们先是口头简要解释了“项目发布”的含义和特点。


项目制学习常见流程(BIE)


接着,我们向老师举例一土老师们曾经做过的引入活动,例如寻宝活动,播放视频,访问新网站,外出活动等等。当老师们还在自行总结回味之时,我们就开始示范发布活动了:播放去年故宫开学典礼的视频,带老师们进入项目的具体情境。小月校长则在此刻按时出现,娓娓道来在故宫做开学典礼的缘起、目标远景,以及今年面对的挑战和需要新老师产出的成果与具体需求。看,我们不仅“说教”,还“示范”。


从另一个维度来看,我们又将项目制学习的设计要素以“PBL黄金项目标准”的两个“焦圈”图展出。它的第一个作用是作为本次培训的目标来“示众”,让大家在做学生体会项目学习滋味的时候,不时回首,诶,“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PBL黄金项目标准(BIE)


接地气的内容


我们在培训中不光“示范”,还尝试用两种方式“跳出来”反刍教学策略本身,真正让培训接入地气。


▲一土面包老师耍帅中


面包老师从第一天起就时不时在课上戴一顶“一土帽”,其实这是在用肢体语言的形式无声地提醒老师们“这里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哦!要注意记笔记啦!”与其“敲黑板,划重点”,不如耍个帅。当然,反思不仅限于写笔记,这些在“一土帽”时刻的记录,还要在每日培训结束后写成阶段性反思上传学校内部的IT平台分享给所有老师们:


Descriptions of what the strategy/tool is.  

说说收集到的教学策略或工具。


How it could used in the classroom? 

你可以在课堂里具体怎样使用它们?


这样也算是顺手引导新老师们熟悉学校的IT平台,也给更多的老师们提供了有益的分享吧。


话说回刚刚“项目发布”的培训情境,面包老师戴上“一土帽”之后,邀请大家面向一张大海报纸,上书“Need-to-know Chart”(需要知道的事项列表)。老师们在接受了这么多的新讯息以后,肯定需要时间消化,思考一下:关于开学典礼的活动设计,我还有什么想要知道的? 抓紧时机,面包老师再次嵌套“Think-Pair-Share”(思考-对谈-分享)的教学策(套)略(路),即请老师们先自己思考一阵,再与邻座或在小组内分享问题,找联结。接着,请有意愿的老师与集体分享自己提出的问题。


就学习项目本身来说,这一环节是为了请老师充分提出疑问,为后续总结出具有挑战性的项目“驱动问题”做铺垫。而就“接地气”的教学策略来讲,老师们一次性体验了“Need-to-know Chart”和“Think-Pair-Share”两种方法,促使大家下意识地进行多种教学策略的compare and contrast(见下图IT平台上的教师反思实例)。在“一土帽”反思回顾的环节,有老师即提到:Think-Pair-Share 能够启发更多的学生加入思考、讨论。有些学生也许安静内向不愿意分享,Pair环节在小范围内的对谈可能会让他们更舒服地动起来;有些学生非常乐意发言,在单一的课堂提问结构下极易造成“称霸”局面,无法让所有人听到更多的想法,而在Think-Pair-Share的组织结构下相对平衡了班级动态,促使更多学生参与其中。与之相比,“Need-to-know Chart”也有促进师生“相互倾听”的作用,但更多的是收集问题,给学生一个表达疑问的出口。


2018-08-16


#一土工具箱#感谢Brad老师和Iris老师的辛苦设计和教授!!!受益良多


1.need to know和kwl的区别:


kwl是用来学习一样东西的脚手架;need to know是用来持续研究,引发思考,提出问题。need to know的问题不需要被全部回答,有时候随着项目的进行,自然就解答了问题,重要的是让学生的声音被听到,同时促进思考。


2.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估方式:


三阶量表+优秀范例。让孩子在给范例做评价的过程中理解标准,同时让孩子对于最后的产品产生兴奋感。能力好的学生甚至可以讨论对标准作出调整,或创造多维度的其他标准。


3.Gallery walk的好处及挑战:


好处:匿名,观看者不会觉得有针对性,会思考建议本身。非常好的同伴学习,不会有压力。


挑战:不会写字的孩子可以给出多维度的量化评价(贴纸),哪些维度可以跟学生讨论;老师辅助每组口头反馈;pair反馈。


——培训笔记


除了在项目学习流程中将教学策略“润物细无声”地展示出来,我们还尝试在培训过程中衔接积极的课堂管理方式和学校统一的课程形式。比如,平时老师都会用固定的流程做晨会,那么我们也将“晨会”环节纳入教师培训,例如:热身游戏,分享活动,通知环节等等。


举一具体的例子,在项目制学习的“组织团队和任务”(Organizing Teams and Tasks)这一环节,我们带领老师练习了特别“一土”的班级行为管理策略。首先,老师们用“I see…I think…I wonder…”的形式(又一个“一土帽”时刻!)认识BIE的团队协作量表,然后在前序分好的项目小组中提出自己的思考。接着,根据两者的结果整合出团队合作公约。然后,面包老师带大家玩了一个“Fishbowl Discussion”(鱼缸式讨论):请某小组老师围成个内圈完成一个拼漫画的团队任务,而其他所有老师作为观察员对照团队合作公约来反思“圈中”老师们的合作表现。反思过程中,老师们又“一箭双雕”地尝试了两件事:一是学会先用热反馈(warm feedback)评价,二是根据团队协作量表中的要求练习“具体、友好、有帮助”的反馈。


鱼缸讨论(Fishbowl Discussion)现场


我刚刚看到大家按照颜色划分漫画的顺序的时候,xx老师尝试通过裁剪的边线来判断,说明她’用自己的想法帮助团队’(对应量表)。


——用上了“我看见......”话术的热反馈


如果这个小组在开始拼图前能简要讨论一下可能的策略就会更高效啦!


——冷反馈,是否“具体、友好、有帮助”?



这一环节的设计,老师收获的不会只是“我了解了鱼缸式讨论”这个方法,还能体会“我在见到学生以后如何帮助他们可视化地理解期望的行为习惯”。小学生往往不能理解成人语言的抽象,例如“帮助他人”的说法。如果能用类似Fishbowl的方法示范并细化“帮助他人”的具体含义,他们能更清楚“为什么以及如何帮助他人”。


 “满足多元需求”


如标题所言,这是一土教师团队的一条公约,意思是在一个多元文化背景的团队中大家在语言、生活习惯、学习方式和观点表达等方面尝试接纳彼此。


在培训中,为了接近“满足多元需求”,一方面我们尝试了双语授课——不仅是做基础的交传翻译,还是在用中英双语表述同一内容的基础上继续相互补充来自不同语言环境的观点。即使在教师的讨论环节,我们也尽可能地做到发言内容和板书的互译。同时,所有的学习材料都是双语呈现。考虑到新老师们的不同语言背景,双语的深度沟通希望能将信息传递得更清晰到位。 


另一方面,我们也考虑到了各位老师的学习需求。在老师们分组向运营人员展览了自己费心费力用Book Creator设计到标点符号这么细致的活动方案以后,培训似乎指向“展示和反思”(Presentation and Reflection)的尾声。然而,作为教师学习,我们期望老师们在真正“上场”前有更多实际的案例可以参考。


于是,我们集体读了一个新鲜翻译的双语案例“认识我们的动物朋友Meet Our Animal Neighbors”(摘自“PBL in the Elementary Grades”),请老师们以小组为单位做tagature(涂鸦)——画一个项目学习案例的步骤图,并在每一步骤下标注案例中出现的教学策略。实际上,这是以一个更为有趣的方式回头再捋一遍培训期间出现的所有知识点。直到各小组亮出自己的成果,我们才呈上一土老师做过的项目案例供深入阅读。相信这时,大家再看这些文章一定不会只有看公众号宣传软文的感觉,已经逐步升华到“内行看门道”的境界了。

各小组的案例复习笔记


在4天结束的最后,如果老师们再回首,就又会发现前文提到的红蓝“焦圈”图——“PBL黄金项目标准”的第二个作用:乘除老师用不同颜色的笔将所有值得戴“一土帽”的教学策略按照各个要素分类记录呈现。这其实是向老师们发出信号:按部就班PBL的步骤未必灵活,掌握各个要素下的行动锦囊才是“无招胜有招”。


培训结束时的“PBL黄金标准”海报


文末彩蛋


在去年10月份,我校帅气有才的王老师与我在某个教育会议上将本文内容浓缩为15分钟的主题分享,题为《在故宫发生和成长——教师项目式学习成长之旅》。听起来似乎就变得高大了许多。


感谢王老师的精彩编排,让我第一次尝试了“相声”一般的free style!很开心能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在做的事。以及,你看见了么?我也带着一土帽(我不是给学校卖周边的)。



本文(原标题《这一年的师训(PD) | 帮助新老师打开PBL的方法竟然是……》)经公众号坐井观天EdWell(ID: EdWell2018)授权转载。


-  END  -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