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土校长硬核支招:如何让孩子成为学习高手

一土教育 一土教育 2022-09-26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1019篇文章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为中国的未来培养幸福的一代人

题图:来自https://pixabay.com/




写在前面:


很多非常关注教育的家长,看了很多书,也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但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


多媒体时代下沉迷手机的孩子又遇青春期,亲子关系和管教如何突破两难境地?


家长如何看到孩子短板中的细微处?给到最准确的支持?


三大类型的孩子,养育方案各有不同,如何找到最适合你孩子的那一款?


这一期一土talk特邀小月校长来为大家深度解析学习的本质,以及身为家长如何找到孩子在学业中真正的“困点”,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内驱力。



 孩子的“学习”与“在校学习”有大不同 


@Sue:


从一个校长的视角,您看过这么多的孩子,经历过多年的教育工作,您是如何理解学习这件事和学习的本质的?


@小月校长:


从广义上来讲,学习是人的本性,每个人每天都在学习,但广义的学习跟在学校学习知识,虽然是一个逻辑,两者之间却有区别。


广义的学习是面对一个不了解的问题,找到这个问题的根源,并掌握一些能力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我们的注意力非常聚焦,且目标明确。而在学校的学习,则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符号,来学习前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以及他们发现的规律。比如在文学,物理,数学等学科中的文字符号、数学符号。


图片:来自https://pixabay.com/


所以,孩子的学习一进入学校就会遇到转化的问题,孩子需要把原本的体验型学习方式,变为先学习各种符号代表的意义,再通过符号把前人的经验转化成为自己的思维,最后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家长的注意力更习惯关注在让孩子掌握知识上,但知识实际上只是一个载体,孩子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学习能力,并运用到他每天的真实生活中去。学校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让孩子通过这个载体,去掌握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的掌握的能力越多,说明他对这个世界运转的规律就更了解,他在未来就会有更广阔的发展途径,这也是我们最期待的结果。


@Sue:


在孩子的学习能力培养方面,从家长的角度如何才能给到孩子支持和推手?


@小月校长:


现在人类的知识库非常庞大,获得知识的途径也非常多,只要孩子想学都可以在各种媒介中找到他所需要的知识点。


图片:来自https://pixabay.com/


所以,孩子的注意力有没有在当在的地方就很重要,很多情况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学习,而是没有一个合适孩子的环境,让他专注地学习。在做校长的过程中,我发现如果我们没有按照儿童本身的规律来做,孩子的学习就会事倍功半。


学习有四个支柱,第一个是注意力,第二个是积极主动,第三个是反馈,第四个是固化,这些是学习中需要被不断重复的步骤,启动这一过程很重要的关键点就是内驱力。


而孩子内驱力能不能长久,取决于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个好的体验。家长经常出现的错误,就是容易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与经验当作“理所当然”来要求孩子。


我经常能听到家长说,一道题讲了很多遍孩子怎么还不会?他怎么就不能好好写字呢?怎么就不能安安静静坐下算题呢?当我们把成人角度的标准套用在孩子身上,是最阻碍家长和孩子建立有效支持的。


图片:来自https://pixabay.com/


如果想要调整内驱力,就要站在孩子当下年龄段的层级,去理解孩子学习一个知识点;获得一项能力所必须的时间和过程。只有先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发现孩子遇到的真正困难,再给予他所需要的支持。



帮助孩子找准目标,就能把他本有的内驱力激发出来 


@Sue


对于一些找不到自信的孩子,家长除了放低自己的预期去理解孩子当下实际情况以外,还可以做什么能帮助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小月校长


一定要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是想把学习搞好的,学习是他们社会化中最重要的一个任务。我见过很多孩子,包括可能在家长眼中觉得有问题的孩子,如果耐心去问他关于学习事情,他们都是想做得更好的。


所以第一点,所有的孩子都有内驱力,我们可以通过对孩子提问,把他想提高和想做的目标找出来,而不是把我们想让孩子提高的项目强压过去。



图片:来自https://pixabay.com/


举个例子,我经常会对学生有一对一的辅导,首先我会让孩子对他整个的学业打分,这个打分无关孩子每一科的成绩,而是他的兴趣值。孩子在这方面对自己的评估非常准,得分高的一定是他喜欢的、比较擅长的、从中能得到成就感的学科,打分低的就是他有困难的部分。这样我们就能先判断出一个准确的小目标了。


然后再去问孩子,他想提高自己学业中的哪个学科,一旦孩子有选择权,他的整个的状态就与被家长或者老师提要求完全不一样了。到了这一步家长还要继续帮助孩子细化这个目标。比如我辅导一个孩子,他选了阅读作为自己的提高项,我就问他在阅读中,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他给自己打几分,这个孩子两项都打了9分。


图片:来自https://pixabay.com/


我继续问,那你为什么觉得自己阅读需要提高呢?孩子就说因为他阅读理解五道题会错三道。那我就明白了,孩子打分的时候并没有把阅读理解算在阅读里,但是他又意识到自己在这部分有问题,所以才选了阅读作为自己目前需要提高的选项。


这种情况先要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我对这个孩子说:“你可真棒,我辅导了很多同学,能对自己有这么敏锐的分析和判断的不多。”孩子立刻就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可和自信,这个时候再带着孩子去面对他真正的问题,就会事半功倍。


在后续的交流中,我发现这个孩子错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审题,也抓不住老师上课的重点,我就建议他先看课文后边阅读理解的要求,然后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和听老师讲课。一个星期以后这个孩子非常高兴地跟我说,他阅读理解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图片:来自https://pixabay.com/


帮助孩子聚焦真实目标,再对目标进行拆解,细化到问题最核心的层面,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才能给到孩子他真正需要的支持和引导。


普遍有一个规律,当下学习能力比较好的孩子,会把目标定在他比较弱的学科。这种情况我们就帮助孩子找到他优势学科里的成功经验,然后把这些经验迁移到他的弱项学科里。


还有一种孩子,他学业的净基础比较弱,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就千万不要从他的弱项着手,要从这个孩子的强项开始,让他的“长板”更长,他的自信心才会建立起来,他才会在自信中生发出内驱力。


图片:来自https://pixabay.com/


内驱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把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当作养育孩子的长期目标。而培养内驱力并不是不管孩子,内驱力中的自律和他律一定是平衡的。在孩子还比较没有自律性的时候,从家长的角度给予孩子一些他律的帮助非常重要。


本质上人都是更愿意自律的,所以如果家长发现他律和自律并行之后,孩子的自我管理变好了,父母就可以适时后退给孩子更大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一定要站好自己的角色,不要让帮助孩子自律的行为,变成甲方给乙方布置任务的形式,这样会把孩子的注意力从学习这个目标上引到反抗和不满中,孩子也会变得不再愿意接受来自家长的帮助。


图片:来自https://unsplash.com/


那么全靠家长强制管理能不能让孩子成功呢?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这样做的缺点就是孩子的内在会不幸福,这很容易造成孩子在有力量挣脱管束的时候,走向另一个方向的极端。


首先一定要知道孩子的需求是什么,因为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一定是孩子自己认为自己需要做,家长才能帮他解决他正在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才能培养孩子真正的内驱力。



青春期的孩子也可以不“叛逆”


@Sue:


那么对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崛起的孩子,所谓孩子会比较叛逆的状态下,家长的引导会不会面临更大的挑战?这种情况下怎样的方式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孩子?


@小月校长:


青春期其实就是家庭教育的检验场,在孩子年龄小自我意识薄弱的时候,家长有没有施加过多压力,都会在这个特殊的年龄段显现出来。


面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可以先做一个观察者,看孩子在哪些方面有长处。比如我发现一个孩子艺术方面特别有气质、特别有才华,在艺术上的事情我就会去求教他。然后我会继续发现这个孩子很会解决人际冲突,还特别热心,我就让他成为我的小助手做更多的事情。



图片:来自https://pixabay.com/


尤其到了青春期,家长要跟孩子示弱,要仔细观察,根据孩子的特质和特长给予机会让他们展现自我,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一个对自己有高自尊水平、高评估、在生活中总能获得成就感的孩子,就会对自己的生活与未来更加负责,也会更加自律。


还有一点就是要建立规则,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容易有两个误区,一个是按照自己认为合理的方式,强硬让孩子遵守规则,一个是无限的退让,孩子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这两种做法,在家庭教育中都有失妥当,首先父母要站对自己的位置,家长对孩子是有管理责任与义务的,但在制定规则的时候一定要和孩子一起进行公共讨论,一起达成共识,这点特别重要。



图片:来自https://pixabay.com/


等孩子逐渐有能力管理自己了,家长就可以逐步开放权限,把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交给他自己决定和处理。


青春期的孩子理解能力比年幼的孩子更强,一起协商制定规则加上有真实后果的反馈机制,可以让他觉自己是有部分决定权的。这个决定权取决于做事情的行为和这个行为会导致的好后果和不好的后果。


当孩子在遇到执行困难的时候,家长可以安抚他的情绪,但情绪和事情要分开,他始终要为自己选择的行为承担相应的后果,这样孩子才有可能在每天的生活中学会如何管理自己。


@Sue:


还有一个点就是亲子关系,很多家长担心在督促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很怕学习成绩抓上来了,让亲子关系降到了冰点,这其中的平衡要如何去掌握?比如一个家长说她的孩子小学六年级,平时只喜欢打游戏看 YouTube ,然后学习家务一律拒绝,这种情况下要怎么对孩子进行正向引导?


@小月校长:


六年级就已经很难了,这个阶段需要用后果反馈的方式。家长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跟孩子讨论出一个规则,首先要接受孩子打游戏的事情,他可以有自己的娱乐时间,但每天必须做的事情一定要完成,否则就不能打游戏。


图片:来自https://pixabay.com/


当今的现实就是有数百万的人,都在研究人类大脑的上瘾机制来创作娱乐项目,如果家长不及时干预,一个孩子是很难跟整个游戏产业对抗的,这是一个长期的深层次的教育设计。


对于孩子还没到青春期的家长,我给出五条建议,第一件事就是培养孩子的运动的习惯,一个不爱运动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会更加惰性。第二个是干家务,小孩在 3 到 5 岁的时候特喜欢干家务,这个时候家长别怕麻烦,带着孩子一起干家务就是高质量的陪伴。耐心教孩子怎么做,在孩子完成工作以后,给予积极反馈并把家里的一部分工作分配给他,让孩子又有参与感,又有担当,还能收获成就感。


第三是延迟满足,在生活必需品以外,孩子有额外的需求就要跟他商量好,要达成某些条件才可以获得,从小培养孩子的目标感,与努力达成目标的动能。第四一定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很多孩子都是需要家长在这方面进行他律帮助的,比如每天提醒孩子完成自己的阅读计划与目标。


最后第五点就是行为后果,这个后果不是孩子做错了家长惩罚,而是家长要跟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计划和目标,所有的事情都是孩子自己选择并承担责任和相应后果的。


图片:来自https://pixabay.com/


在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家长要有一个发现孩子正向亮点的眼睛,要会夸孩子,因为家长跟孩子的关系在热反馈的基础上更容易建立。


举例说明,有的家长对孩子说:“你能认真上课,按时完成作业,很不错。”这样平板的夸奖就很没有“热”度。后来这个家长换了一种方式,对孩子说:“我看到你在网课开始前就把课本都拿到了电脑前,自己布置了一张特别舒适的书桌,把你的学习的用具都放到该放的地方,让妈妈好羡慕,我都想在你的网课书桌前上一堂课了。”这样的互动孩子就会收到非常好的热反馈效果。


家长在赞美孩子的时候,颗粒度要细,如果每天家长都能发现孩子的亮点,真诚地夸他,孩子是愿意听家长的意见的。



 让孩子的“长板”成为可以迁移的能力 


@Sue:


我们都知道孩子有不同的类型,那么针对不同的类型的孩子,家长又该如何引导?


@小月校长:


孩子大概可以分几大类,分别是偏逻辑型、偏情感型、偏动能型。


图片:来自https://pixabay.com/


偏逻辑型的孩子从小就逻辑思维特别强,对一些要求和流程非常清晰敏锐。但他们大都很难与人沟通,也不太能理解别人,因为他是靠逻辑来思考问题和做事的。


逻辑型的孩子特别需要被理解,如果这类型的孩子从小一直在被接纳的环境里长大,他能被父母理解,他就能习得这个逻辑去理解别人。特别是幼儿发展阶段,一定要注重培养逻辑型孩子的社会情感技能,他们才能找到人际交往的尺度,可以判断出生活中,哪些是可逻辑的,哪些是不可逻辑的是情感的。


只要解决了情绪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这类孩子在学习上会很顺畅,他们普遍容易出现的是人际关系问题。



图片:来自https://pixabay.com/


偏情感型的孩子,在他们的世界里会特别关注跟人的情感互动,这样的孩子小时候大都比较听话,特别愿意配合。在学校里面,这类型的孩子是透过跟人的互动来学习的。


这类型的孩子在开始学习的时候学业成绩比较容易管理,等到了小学的中高段,就要引导他们多提问、多总结方法、多思考问题,尽量去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结和规律性。要激励他们去看自己学业的整体状态,去找到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这个学科的学习方法。


偏动能型的孩子,精力非常旺盛,但同时也非常不稳定。家长要帮助这类孩子从小培养很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坚持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做完。练习为自己的生活做规划,并按照步骤去完成。比如按时完成作业,睡前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按时作息等等。


这些只是三种非常宽泛的大类,最重要的是家长要认真去观察孩子,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特质和孩子当下的真实能力水平,才能最有针对性的帮助孩子解决他遇到的困难。


图片:来自https://pixabay.com/


先有理解才能做到支持,每个家长都不一样,每个孩子也不一样,并且孩子的每个学习阶段也会有不一样的呈现。切忌不要用一个统一标准去要求孩子,先看到孩子的特点才能有效地激发他的内驱力。


@Sue:


谈到内驱力,那么家长有哪些路径,可以更好地看到孩子的长板,如何激发他的兴趣点,从而发展成为热爱?


@小月校长:


我们在寻找热爱的路上,会有很多偶然性也有很多必然,所以要给孩子一个更宽的选择范围。有一些热爱是天生的,有一些热爱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比如运动,我们都知道运动对一个人有多重要,可以锻炼孩子的抗挫力、专注力,并且孩子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支持他未来更大的发展。所以我现在经常跟家长说要努力培养孩子一个运动项目,并一直坚持到他长大。


图片:来自参加足球赛的小土豆


在激发孩子运动兴趣的过程中,家长要不断观察孩子,有的孩子在运动中适合冲突型的项目,有的孩子则适合团队型的活动,每个孩子对运动也都有不同的长板,要把孩子的特点和天性里的需求,与家长培养孩子的目标结合。一旦确定了目标,就持续去做,这是孩子人生里的必要项。


还有一种热爱是孩子当下的兴趣,无论是画画、机器人、科学、自然探索等等,家长就按照孩子的天性去观察他、支持他,最终把孩子的兴趣培养成他的热爱。孩子必然会在他的爱好里学到那些积极主动和自律的品格,也会体验到喜欢一件事并坚持下来的乐趣。


然后孩子会把他因兴趣爱好发展出来的成功经验,复制到他现在比较软弱的地方,也会迁移一种能力在学业的学习上。


-  END  -


推荐阅读


如何让孩子自主学习,科学家这样说……


影响学习的三个维度,最重要的是......


一诺对话致极学院创始人肖知兴:教育未来的出口在哪里?


↙点赞、转发、在看 | 欢迎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