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龙江日报把苦诉,雪乡蒙了“窦娥冤”!

朱方清 方清云 2023-06-09

今天刚写就一篇    “谁说拿金老师没办法?沈阳“补课打人事件”15人被处理”  的文章,对沈阳当地“动真格的”查办一起违规补课事件点了赞。


却又传来黑龙江当地关于雪乡蒙受“窦娥冤”的惊悚消息。


事发都在东北。


这一篇《叹一声雪乡‘窦娥冤’》的奇文,发在黑龙江日报官方公众号上。如截图所示——






“传播龙江声音”的黑龙江日报,自然在当地来头不小。从这篇文章看,它的有关雪乡的怨气也的确很大。咱们先不妨摘录若干“金句”:


说起雪就想起窦娥,我不免为雪乡叫声“窦娥冤”。因为总有个别人,想给洁白的雪乡抹上一点黑;


冤,从一根明码标价的15元的烤肠说起。有人嫌烤肠贵,并由此陈芝麻烂谷子地引发“回忆杀”


烤肠又不是刚需,你可以吃也可以不吃嘛


雪乡太冤了。就好比你家的孩子,几年前犯了错,被老师批评教育了,如今已经改好了,却有人抓住不放,非得要往死里整不可,你憋气不憋气


又好比你穿戴的漂漂亮亮出门去,有人用别人家的脏水泼到你头上,还嚷嚷着你破坏了环境,你冤还是不冤?


雪乡有多“红”,就被“黑”得有多狠。雪越白、越好,越能照出一些人的阴暗心理


再翻旧账再扣帽子,就太“不讲武德”了。


对于键盘侠们故意抹黑“碰瓷”“喷子”行为,雪乡不答应,黑龙江不会答应,热爱雪乡的人也不会答应。除了喊冤,必要时,还得让喷子切身体会一下什么叫“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好客的雪乡人诚邀天南海北的朋友来看雪。但,请别戴着“有色眼镜”来。


雪乡 图片来源:CFP


呵呵,

这哪是什么“窦娥”喊冤,

分明是泼妇骂街嘛。


这里我来回复雪乡“窦娥”几点——


第一,给洁白的雪乡抹过黑的,是你们自己。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谁闲得蛋疼没事非要抹黑你?世界那么大,不去你那里就是了!
至于个别人对你一根15块钱的烤肠嫌贵,上网提意见,而你认为不贵并且明码标价,那也不意味着他抹黑你了。大可以心平气和,做出解释。
来的都是客,和气生财。偌大个雪乡犯不上这么点气量,把本来是个生意场所、服务单位硬搞得像个高级衙门似的。
第二,有人由烤肠进而陈芝麻烂谷子地引发“回忆杀”,联想到雪乡过去的丑事,这可不一定就是蹭热度、博眼球、赚流量。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个郭美美搞得中红会多年都缓不过来气,一只假疫苗撂倒百亿级的牛逼厂子,你还活着就烧高香吧,啥时候能不叫人“回忆杀”,啥年月整好了让游客消除“恐惧感”再说吧。
你比喻“谁家的孩子,几年前犯了错,被老师批评教育了,如今已经改好了,却有人抓住不放,非得要往死里整不可,你憋气不憋气?”“你冤还是不冤”之类,实际是如果你真把游客当“老师”,那么应该认可犯了错、改没改好应该由老师而不是“孩子”说了算的道理,对吧?哪轮到你自己宣布“已经改好了”就跺脚喊冤呢?你扪心问问游客在你那里到底处在什么位置,才出这么荒唐的比喻?
第三,你不吝溢美之辞,在文章中列举了黑龙江旅游文化发展的种种变化,领导重视,各部门贯彻执行得力,连带把省主要领导都表扬了。使得几年前暴露出的基础设施薄弱、服务水平欠缺、监管措施不力等问题得到解决。但是光说这个没用,必须经得起游客和市场的检验,才是真本事。
尤其旅游景区管理是个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旧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冒出来,必须久久为攻才行,更加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监督。
所以游客真的会戴着“有色眼镜”来。
甚至还少不了“喷子”行为。
因为雪乡也不是“互联网外之地”。
被鸡蛋里挑骨头,哪个商家不面对!
在省级党报上主观武断地为雪乡辩白,甚至含有对游客恐吓的语气,可想而知当外地游客置身雪乡时,会遇到多少种意外的“可能”。

“不讲武德”者,谁呢?
北方冬游开局之际,竟然听到如此让人气馁的“窦娥冤”。
从中似乎也能嗅到东北营商环境的不谐气息。
它更像一个反面广告。
寄语雪乡,耗子尾汁!


推荐阅读——
谁说拿金老师没办法?沈阳“补课打人事件”15人被处理
家长“告密”遭补课班主任丈夫暴打,当地官方竟这样办理!
揪出李毅教授麒麟皮下的三只马脚
李毅辩称“四千等于一个没死”是因为自己很爱国
美国大选,无非一声你好和再见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一起传递理性的声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