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来香料如何改变中国

大遗产 大遗产 2023-10-30


乳香:平民世界的狂欢

大家可能会好奇,最早传入我国的外国香料是什么?从考古发现来看,很有可能是乳香。它是橄榄科乳香属树种的树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采集乳香时,先在树皮上割开口子,皮下会流出汁液状的树脂,在树脂干燥凝固后,呈现半透明的乳头状小块,乳香由此得名。

▲乳香是橄榄科乳香属树木的产物,这些树木原产自阿拉伯半岛南部也门、阿曼,以及非洲北部沿海的索马里等地。因树脂凝结后形状如乳头而得名。

乳香属植物在我国并无分布,所以乳香只能依赖于进口。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墓中出土的一件漆盒里,就发现了重26克的乳香实物,同墓还出土了熏炉13件。

看来,2100多年前的中国王室,就已经接触到了这种来自阿拉伯地区的特色香料。其实,乳香的利用史要更悠久得多,远远早于南越王时代。

阿拉伯半岛南部的阿曼佐法尔地区,早在三四千年前就是乳香的主要产地。不管是埃及还是罗马,都有乳香商人骑着驼队,长途跋涉而来。

▲今日德国天主教徒所使用的乳香。

于是,在罗马、埃及、阿拉伯、波斯等地之间,形成了一条“乳香之路”。埃及人还称乳香为“上帝之汗”

时人多将乳香用于宗教祭典,作为熏香料,熏烧乳香时,烟雾缭绕,气息典雅,颇为适合营造神圣气氛,《圣经》中也多次提到了乳香。

传说耶稣降生后,东方(今阿拉伯地区)的三个博学之士赶去参拜,他们献上了三种礼物:黄金、乳香和没药。后二者都是阿拉伯半岛的特产。

此外,乳香也被用于治疗疾病,浓烈的香味有预防感染之功效。

▲传说耶稣降生之后,有东方的三个博学之士赶去参拜,并且进献了三种礼物:黄金、乳香和没药。图描绘了这个场景。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广州出现乳香,并不意外。携带乳香的外国商船辗转来到此地,而后再传入内地。

这里必须要提到著名的鉴真和尚。公元748年,鉴真东渡日本途中,曾被暴风吹至海南岛,在此停留了一年多。

期间,鉴真结识了海南万安州(今万宁市)的大富豪冯若芳。此人实际上是个海盗组织的头目,专门以劫掠波斯商船为业。

可想而知,冯若芳积攒了多少珍奇异宝。《唐大和上东征传》说,万安“南北三日行,东西五日行”范围内的村庄,居民都是冯若芳的奴婢。

若芳平日里会客,就用乳香为灯烛,“一烧一百余斤”

在五代笔记小说《开元天宝遗事》中,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家里建有一座沉香阁,“以麝香、乳香筛土,和为泥饰壁”。

事实上,唐代之后,乳香悄然成为了香料贸易中最主要的商品。宋代三百年的朝贡贸易中,有65%跟乳香相关。

▲唐 鎏金双鸿纹海棠形银盒。法门寺地宫出土。盒内发现有棕褐色粉末,经鉴定,为乳香、沉香等香料混合物。摄影/动脉影

1167年,占城国竟然一次上贡了多达10万斤的乳香。三佛齐国也有一次进献8万斤的记载。

从有记载的量来看,三佛齐合计输入宋朝163360斤乳香,为诸国之最。这恐怕跟当时有许多大食商人停驻三佛齐相关。

而除了海上商舶之外,乳香也在陆上丝路中畅销。占据于阗的喀喇汗王朝,就是其中的贸易主力军。

单单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一年,于阗就进献乳香等杂物10万余斤。

甚至于,因为西域诸国进贡的乳香数目过于庞大,造成了宋朝极大的财政压力,为了少给回赐,宋神宗还一度禁止乳香进贡之事。

所以,有学者认为,宋代的香药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概括为“乳香贸易”

宋廷在接受数量巨大的乳香之后,很快便由专职部门“榷货务”将其转售民间。

如《宋史》记载,宋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年),“分拨榷货务乳香于诸路给卖,每及一万贯,输送左藏南库”。

因此,这味外国香料迅速走下基层,成为普通的平民百姓最容易接触到的舶来香品。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一斤乳香的价钱大约为200文上下

而据宋史学者程民生《宋代物价研究》,宋代下层百姓,无论是洛阳西部的山民、四川的渔民,还是淮西的零工、沧州卖水果的妇人,等等,每天的收入普遍在100文左右。

一斤乳香的价格即便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也没有到不可企及的地步。更何况许多时候,根本用不到一斤之多。因为在百姓家中,乳香不是用来烧的,而是入药。

像做苦力活谋生的百姓,跌打损伤在所难免,而乳香正是对症的良药。香药杀菌消毒的作用,很早就为医家所重视。

唐代名医蔺道人《理伤续断方》强调,“合药不可无乳香、没药”。只不过,唐代乳香的进口量还不是那么多,所以他只能无奈地用三倍枫香补足。

南宋洪迈的《夷坚志》还记载了一个关于乳香奇效的案例:

一人因结屋,坠梯折伤腰,势殊亟。梦神授以乳香饮,其方用酒浸虎骨、败龟、黄芪、牛膝、萆薢、续断、乳香七品,觉而能记,服之,二旬愈。

此外,宋代官方编撰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也出现了很多以乳香命名专治中风的药丸,比如乳香应痛圆、乳香没药圆等等。

这样一种有神奇疗效的外国药材,竟价格亲民,真可谓是福音。

或许正是因为乳香易于获得,靠着金庸先生《倚天屠龙记》声名大噪的明教,在真实历史上举行仪式时,也往往燃烧乳香。

宋代的闽南地区,是明教势力最为庞大的地方。著名诗人陆游曾在福建任职,他的《老学庵笔记》中就提及当时的明教教俗“烧必乳香,食必红蕈”,因为当地明教信仰兴盛,竟然致使乳香供不应求,价格飞涨。

当一样货物深受中华青睐,即便它原本的主人大食商贩随着时代退却,也会有新人予以补足。明代,像琉球王国(今日本冲绳)就承担了从东南亚采购并向中国进贡乳香的职能。

仔细想来,所有传入的香药,在某种程度上后来都演变为国与国之间维系交往的动力之一。

香炉中冉冉升起的烟雾,曾是那些不远万里的来客们,一心想要在中国展现的珍宝。

▲乳香。


沉香:取悦美人心

公元445年的寒冬,《后汉书》的作者范晔被宋文帝下令斩杀。

此前,范晔暗中策划拥立自己的老上司刘义康为新君,不料在起兵之前却被同党徐湛之出卖。直至下狱,范晔才知道原来他的失败是徐湛之告密所致。

讽刺的是,范晔对此人毫无戒备是相当不合情理的。善于调香的范晔曾著有《和香方》。

在此书的序言之中,范晔恶作剧般将各位朝中同僚,分别比作不同的香料

麝本多忌,过分必害(庾炳之)。沉实易和,盈斤无伤。零藿虚燥(何尚之),詹唐粘湿(沈演之)。甘松、苏合、安息、郁金、捺多、和罗之属(慧琳道人),并被珍于外国,无取于中土。又枣膏昏钝(羊玄保),甲煎浅俗(徐湛之)。

既然徐湛之一早便被范晔视为“浅俗”之人,仍跟他一同策划改朝换代的大事,可谓是自掘坟墓了。

有趣的是,范晔也不忘拿香料来自比,他选中的正是沉香。

沉香的特点是平和无害,一次用一斤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相比之下,麝香一旦过量,就会对人造成损伤。

晋代之后,沉香因其柔和的味道,往往被认作是合香方中的点睛之笔,还被类比为药中甘草。

早在东晋葛洪的《肘后急备方》中,就存有一道用沉香为原料的“熏衣香方”:

沉香一片,麝香一两,苏合香,蜜涂微火炙,少令变色;白胶香一两,捣沉香令破如大豆粒,丁香一两,亦别捣,令作三两段,捣余香讫,蜜和为炷,烧之。

沉香究竟是什么,我们身边能说清道明的人恐怕不多。实际上,现代所谓的沉香,并非由单独树种形成。

橄榄科、樟科、瑞香科的各树种,在遭遇外伤或细菌侵蚀之后,有时会形成带香味的树心材,这些都可以叫沉香。

但中国古代所用的沉香,基本出自瑞香科植株,其中白木香属树种是最受公认的结香树。

▲在中国广东、海南及东南亚等地,分布有多种瑞香科沉香属植物,俗称香树。

值得一提的是,沉香形成的不同原因,跟它的价值有直接关联。具体可分为生结(人工砍伐刺激结香)、熟结(树木自然结香后死亡被埋)、脱落(树木部分朽坏,刺激本体结香)、虫漏(虫蛀而结香)等四种。

虽然历代名家的观点不全相合,但脱落、虫漏二种形成的一般被认作优质沉香。像伽楠香这种极品,就被称为因虫漏而出世。

我国岭南本有沉香出产,但相比于沉香树种聚集的东南亚,则要逊色许多。加之两广、海南、云南这些区域大规模开发要到宋明时代。因此早期沉香主要依赖于进口。

从《唐会要》《册府元龟》等唐宋典籍中留存的记载来看,向唐朝进贡沉香的国家主要是林邑,该国也被称作占婆、占城,就是现在的越南中南部地区。

在当时阿拉伯人的记录中,林邑也是首屈一指的沉香产地。9世纪雅忽比《诸地志》就说:“占婆沉最好最香的,香气也是最持久的。”

天宝八载(749年)九月,林邑就一次进献给了唐玄宗30斤沉香。这个数字固然无法与乳香相比,但其实已颇为难得。

20世纪初,日本大谷光瑞伯爵探险队在西域收集到的唐代文书中,记录有当地市场上沉香的售价

沉香一分(一分为四分之一两),上直钱陆拾伍文,次陆拾文,下伍拾伍文。

价格可谓高昂,竟然以“分”来计量。同期,由朝鲜半岛运送至西域的昆布(海带),上等一小两也不过三文钱而已。

▲沉香木在受到病理、外伤等因素导致真菌侵入后,会产生沉香类物质,形成香结(摄影/西西)。

芳香油是沉香具有香气最重要的原因。而油脂的含量多少,则直接决定成品置于水中时其下沉的程度。

一般来说,把置水则沉者就叫沉水香、半沉者为栈香、不沉者为黄熟香。这三者的区别相当大。北宋丁谓的《天香传》称:“有万斤黄熟者,得真栈百斤,则为稀矣。百斤真栈,得上等沉香十数斤,亦为难矣

与一般香料不同,坚硬的沉香木可以作为建筑用材。《旧唐书》载,唐敬宗时,就有波斯巨商进献“沉香亭子材”,共计有450斤沉香木。如此奢侈的工程,除了大唐的皇帝之外,恐怕鲜有人能享有。

除此之外,玄宗还在因温泉著称的华清宫里用沉香堆叠成假山,以象征瀛洲仙岛。回想《长恨歌》里“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之句,似乎在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中,沉香的香味从来也不曾缺席。

▲日本正仓院保存有一件公元8、9世纪传下来的宝物,名为兰奢侍,实际上就是属于沉香类的黄熟香。

▲当年为下赐给织田信长而从兰奢侍割下沉香的标签。

所以,也难怪初唐名医孙思邈的著作《备急千金药方》中,有关沉香的21道方剂里,熏衣方和美容香体方就占了一大半(14道)。看来在唐朝,沉香确实是取悦美人心的宝物。

然而,东南亚的优质沉香因为遭到过度开采,在宋代之后数量迅速衰减,口碑也随之下跌。南宋文学家范成大说,舶来的沉香味道腥烈,尾烟必焦。

而岭南沉香此前未经大规模经营,优质者尚多,便趁此之时崛起。尤其是海南黎峒沉香,声威一度盖过占城和真腊(今柬埔寨)所产。

有趣的是,两广虽与海南相近,但当地沉香的质量却远不如海南。据说由于两广得知沉香畅销之后,往往在其还未长成之时就迫不及待地采伐:“黄熟不待其成栈,栈不待其成沉,盖取利者,戕贼之也。”

反而是海南黎人“非时不妄翦伐”,因此树木多成奇香。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里有一家门口写着“刘家上色沉檀拣香”的店铺,不知这里卖的是否就是海南沉香呢?

不只烧香,宋人还研究上了吃沉香。像沉香熟水,就是宋仁宗钦定的天下熟水第二,仅次于紫苏熟水,堪称风靡一时的饮品。这种熟水的做法相当特别,并非把沉香片放进水中煮沸而成。

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收录了一种制法:将一小片沉香放在烧得微红的瓦片上,之后将瓶子倒扣其上,收集沉香燃烧的香气,等香燃尽,迅速把瓶子翻转过来,冲入开水。这或许是只属于中国人的沉香情结吧。

▲图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沉香木雕寿字珮。


龙涎香:神龙还是鲸鱼?

1974年,福建泉州后渚港出土了一艘宋代的沉船,这是一艘满载香料的贸易船,沉香、檀香之类的香料木竟然多达4700多斤。

神奇的是,经过检测,该船的13节船舱中有7节发现了龙涎香的遗存。不过,在汇总合计后,保留了下来的龙涎香只有1.1克。

对古代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龙涎香可谓最为珍贵的香料。唐朝时,它被称为“阿末香”,是一个外来词汇anbar的音译词。

最早称之为龙涎香的人,有可能是北宋沿海的渔民。毕竟这一名称最早便见于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诗文中。

当时他和儿子苏过一起被流放海南岛,苏过以土产山芋制作了“玉糁羹”,苏轼赞誉其“香似龙涎仍酽白”。苏轼在海南想起此物并非没有理由,因为海南正是龙涎香输入中国的起点之一。

事实上,龙涎香确实是由南海的大食(即阿拉伯帝国)商人进贡而来。

宋徽宗朝宰相蔡京之子蔡絛(tāo)所著《铁围山丛谈》提到,政和四年(1114年),专门珍藏宝物的奉宸库里发现了两缶龙涎香。据说是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大食商人带来的。

此物一经火蒸之后,“辄作异花气,芬郁满座,终日略不歇”,令宋徽宗大为惊异。

尴尬的是,本来徽宗还以为这是普通香料,已经将其大部分赐予近臣。这下他后悔不已,连忙下令通通“取以归禁中”

面对这种十分珍贵稀有的香料,皇帝的尊严也可以不要。能让真龙天子不惜拉下老脸出尔反尔的龙涎香,究竟从何而来?

这曾困扰中西方香料爱好者几千年。从水中的海豹、鳄鱼,到天空飞鸟,再到天然宝石,种种说法不一而足。

▲龙涎香被称为灰色的金子。它最大的价值,并不在于其本身异香,而是合香聚烟,使香味结而不散,终日不歇。供图/张朋

南宋周去非的笔记《岭外代答》中,则如此描述:“大食西海多龙,枕石一睡,涎沫浮水,积而能坚。鲛人采之以为至宝,新者色白,稍久则紫,甚久则黑。”

如此怪诞不经之说,固然体现了时人的认识和龙涎香名称的来源,但我们知道它自然不可能真的是神龙流到海里的口水凝结而成。

11世纪阿拉伯医学家阿维森纳的论述,或许最为接近真相。他认为龙涎香产于海底,被强烈水流带上了海面。

直到现代,发达的基因研究才给予准确回答:它实则是抹香鲸肠胃里的分泌物。

据说可能是鱿鱼喙之类的食物嵌入了抹香鲸的肠道,导致它的粪便在该处淤积,抑或导致产生病理性的分泌物。

后来,积存已久的块状物被释放到海洋里,又被渔民采集到,成为了著名的龙涎香。

虽然中国的龙涎香是大食商人贸易带来的,但其实大食人也是个“中间商”。原产地是印度洋尼科巴群岛等地,温暖的印度洋海水是抹香鲸的繁殖地,故而更容易产出龙涎香。

大食商人与岛上的土著人交换到了这种香料,然后再转手卖给中国人。

于是,在大食商人群聚的广州一带,宋代逐渐形成了相当成功的龙涎香加工产业。

宋代笔记有载:“有吴氏者,以香业于五羊城中,以龙涎著名。香有定价,家富日飨如封君。”

岭南加工龙涎香的方法,大略就是用半开花朵和香料在干净容器里一层层分别叠压铺好,使花香充分浸入香料中。比如广州吴氏就惯用素馨茉莉花。

而龙涎香最为突出的特色,就是它的定香作用,保持香味经久不消。

所以,也难怪徽宗所用的龙涎香,历经北宋一百多年后,仍是芬郁满座,终日不尽。

史载,宋徽宗后来干脆将龙涎香混合沉香、冰片灌入蜡烛之中,“列两行数百枝”

龙涎市价堪比黄金,南宋《游宦纪闻》说,即便是在广州港口“每两不下百千,次等亦五六十千”

徽宗的大手笔,他人纵然想效仿也力有不逮。

徽宗的儿子宋高宗曾经为了欢迎母亲韦太后从金国回銮,特地仿照父亲设“龙涎沉脑屑烛”

不料太后却不屑一顾:“你爹爹每夜常设数百枝。”意思是这东西有什么稀奇呢,以前宫里司空见惯之物罢了,值得拿来炫耀?引得宋高宗只能私下对吴皇后感慨道:“如何比得爹爹富贵?”

两宋交替,风光难再的悲戚,悄然隐藏在龙涎香烛的烟雾中。

点击封面图一键购刊

编辑:zq 作者:李瑈

想拥有真正的香品吗

点击下图,跳转会场


——往期推荐——

只此青绿:福建这个“秘境之邑”!

2022-11-04

最通人性的中国鬼都是什么样子?

2022-10-31

《中华遗产》品牌运营中心招新啦!

2022-10-3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