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想到,竟然是它塑造了中国人的审美!

大遗产 大遗产 2023-10-30

▲ “轪侯家”云龙纹漆盘,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 摄影/平如恒

今年11月,我们曾循着历史的长河,追寻楚文化的源头

现在,让我们将目光投射于楚文化在中华传统文明的多元一体化进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看看楚文化自由浪漫的精神内核,是如何超越了时间、空间,进一步影响了整个中国,塑造了中华文明中的浪漫主义审美。

你会发现,楚文化不拘一格,多元而一体,构建出一个浪漫主义家园,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另一重审美。

楚文化,何止“楚”文化?

▲ 点击图片 🔍🔍 查看目录

 

▲ 湖北省荆门市严仓1号楚墓出土的漆棺彩绘,涉及楚人生活场景方方面面。


楚居·向美而生的楚式生活

楚衣:南国佳人的锦绣“衣橱”

▲ 图中服饰以马山1号楚墓出土的直裾为灵感创作。摄影/李南,模特/曾嚼子,妆造/雪影

楚服极有辨识度,能唤起楚人浓郁的故乡之情。不过,它究竟是什么模样呢?当马山1号楚墓打开的那一刻,人们有了直观的认知:以直裾为主,衣身宽博且长,配色大胆鲜艳、纹样丰富,崇尚奇诡夸张,且不遵循礼制…… 

而楚服的华美浪漫又“传染”给了汉人,通过数百年大一统的大汉江山,将之深深地镌刻在中国传统服饰的基因之中。


楚酒:众人皆醒我独醉
▲ 战国彩绘对凤纹漆耳杯。摄影/动脉影
楚王对于酒的品质,颇有要求。翻开《楚辞》,我们仿佛便能闻到溢出纸外的酒香——《楚辞· 招魂》说:“瑶浆蜜勺,实羽觞些”“华酌既陈,有琼浆些”。瑶和琼都是美玉,借玉誉酒。《九歌· 东皇太一》有“奠桂酒兮椒浆”,桂酒与椒浆,是以桂、椒为原料的酒水。这里的桂,不是现在的桂花,而是香木玉桂,即今天的肉桂;椒则是花椒。
除了美酒,楚人的酒具也品类花样繁多:比如考古发现的用于饮酒的耳杯(了解更多耳杯相关知识,可参考文末耳杯视频)、用于冰酒或温酒的青铜鉴缶……


地道楚味:嗜鲜又重口 

楚国饮食带有浓重的楚风:在稻米的主食外,注重副食搭配,瓜果蔬菜的品类相当丰富。楚人“善食鱼鲜”,此外,犀牛、大象、麋鹿、熊、豹子、天鹅、大雁、黄莺、鹌鹑、乌鸦、鸽子和雀等,也都被加入了楚人的菜单。


楚艺·中国文艺的潮流先锋


《楚辞》:昙花一现的时代绝响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它诞生于楚地,带有浓烈的楚文化风格,故以“楚”为名。可它的根脉,无疑在中原。平正、温厚的中原文化,“移植”到了南楚后,为何变得如此“诡异”“谲怪”呢?作者屈原能写出如此“诡异”“谲怪”的诗篇,大概就是吸取了南楚风土人情的菁华。可以说,《楚辞》是中原文化的种子,“移植”到南楚的土地上,盛开出的一朵奇葩。


楚舞:长袖与细腰的终极审美

楚舞艺术特质的探讨,永远离不开袖与腰。纤柔飘逸之舞姿,颇有“水”的神韵。长袖交横的“连翩骆驿,乍续乍绝”,犹如水波荡漾,乃至后世的中国古典舞以及戏曲表演艺术,都将其称作水袖;纤腰互折的“委蛇姌袅,运转飘忽”,宛若游龙之姿,民间俗称为水蛇腰

▲ 广州南越王博物院收藏的西汉圆雕长袖玉舞人,舞者翘袖折腰,S弯身姿极为曼妙。这件玉雕不仅是汉代玉舞人文物中罕见的圆雕作品,还表现出楚舞强大的生命力。摄影/鞠骁


击筑而歌:汉人的楚声
▲ 长沙西汉马王堆1号汉墓漆棺彩绘的局部。小怪兽斜坐在云气中,正在击筑。摄影/平如恒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即兴创作的楚歌《大风歌》。楚歌,顾名思义,是带有鲜明楚地文化色彩的歌谣。楚歌多用“兮”字作为助词点缀,创作即兴,更接近口语,句式灵活,在楚地非常流行。筑,则是一种有节奏感又随性的伴奏乐器(如下图),与情感奔放、形式自由的楚歌,可谓相得益彰。

 凤舞九天:楚人的动物狂想曲
▲ 战国时期楚人的木雕虎座立凤(局部),凤鸟脖颈修长,身体与脖子浑然一体,呈现出优美的曲线,显得轻灵挺拔。摄影/动脉影
大自然的广阔、灵性与神秘,是楚国山川大地的原始底色,也同样成为楚人的“自带属性”。在拜服于大自然的同时,灵性与奇幻的想象力,也同样在这个族群中孕育着。因此,对于超现实的神奇动物,楚国上下都有极高的接受度甚至异样的狂热。这当中,凤是无可争议的主角
楚凤似乎真正实现了传说中对凤的所有美好期许,它们“鸿前、麟后、蛇首、鱼尾、龙纹、龟身、燕颔、鸡喙、骈翼”,集天地间鸟兽精华灵气于一身,“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成为楚民族的最佳代言与精神象征


楚技·工巧写就的精神世界


失蜡法:秘技与荣光 

▲ 曾侯乙尊盘。摄影/金陵

楚系青铜器貌美、奇诡,在功能和技术上也不遗余力地创新,表现出奇高的制造造诣,“失蜡法”就是其中的一枝奇葩。

失蜡法,即用蜡做成与铸件相同形状的蜡模,由于蜡体柔软,可以刻画复杂的形象,甚至呈现镂空的效果。之后,在蜡模外涂敷上耐火的黏土等,制成铸造的形状。用火烘干后,蜡模自然化开,形成空腔,再将熔化的铜液浇入,铸成的器物玲珑剔透、精致无比。

除此之外,彼时分铸、浑铸、错金银、红铜镶嵌、鎏金等多种铸造或装饰方法,都融合在青铜制造中,共同塑造了多姿多彩的楚地青铜文明


楚式髹漆:铜镜与漆的二重奏
▲ 战国时期 漆绘凤纹镜。摄影/平如恒

楚人用失蜡法为青铜艺术谱写华丽乐章的同时,又凭借高超的髹漆技艺,为青铜艺术赋彩。

通过漆匠之手,大漆在平滑的铜镜上站稳脚跟,将不同物质凝固为一体。青铜髹漆也带来了新的审美,青铜礼器的宏大繁缛,幻化为漆器的轻巧便利,楚人的生活可谓至简至精。


楚道· 天人合一的探索旅程


 马王堆汉墓《导引图》:汉代“广播体操”

《导引图》复制件

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导引图》,是现存最早的导引图谱。导引术通过肢体的俯仰屈伸,配合呼吸行气,来达到锻炼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展现了楚地独特的养生之道。


楚人·楚地造就的卓绝生命

楚地江湖里的“道”

如果说中原文化诞生了儒家,那么道家思想则与楚文化密不可分。

道家两位鼻祖式人物——老子和庄子,都与楚地渊源颇深。在庄子笔下遗尘超物、荒唐诡怪、徜徉恣肆的文字中,我们可以读到楚文化的另类奥妙——崇尚天人之间的联系,形成崇“道”的哲学,信守自然。


▲ 庄子之于水,大概就是图中纵情遨游的姿态吧。绘画/王斌


岳麓书院:楚地风韵育楚材

▲ 岳麓书院。摄影/朱辉峰

受楚文化滋养浸润数千年的湖湘之地,人才辈出。而湖湘出人才的秘密,在于办学。岳麓书院作为湖湘文化的代表,培养了诸如王夫之、魏源、曾国藩、郭嵩涛等一批优秀人才,他们勇于开拓,不断求索,推崇“经世致用”,让楚人精神延绵不息。

点击上图 一键下单
关于新刊
你最期待、想看到哪部分内容?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我们将随机选取三位小伙伴
送上本期杂志。


   编辑 | 方丽娟    设计 | ZWZ    

 

中华遗产官方视频号

CHINESE HERITAGE

让美相遇 让好发生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这里

中华遗产官方店铺 | 玲琅格

CHINESE HERITAGE

想收藏《中华遗产》往期的典藏过刊吗?

点击下图▼

进入官方店铺「玲琅格」

还有更多精美图书、文创等你发现!

CHINESE HERITAGE


往期推荐


新刊推荐|楚文化专辑(上)来啦

2022-11-17

新刊|你们要的续集来了!最中国的建筑(续)

2022-10-14

新刊推荐|中国芳香 东方味道!

2022-09-1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