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月二,龙抬头,正月剃头,死舅舅??

大遗产 大遗产 2023-10-30

民间一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相传,清朝入关后,汉人被强制剃发留辫,他们怀念前朝,心有不甘,于是在正月时拒绝剃发,以示纪念,有思念旧朝的意味,而“死舅”是“思旧”的谐音,经过人们误传、附会就成了“死舅”。


一年之计,始于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是一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谚语。可是,你知道是哪条龙抬头,它又为什么抬头吗?

这条龙就在我们头顶的茫茫苍穹之中。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分为二十八个星座,俗称二十八宿,又将它们按照东、南、西、北四方,划分为四组,即“四象”: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东方苍龙,包含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苍龙就开始从东方崭露头角。不过,二月二这一天,龙星并不会整个升上天空。先是象征龙角的角宿,在傍晚闪耀着蓝色光芒,从地平线上显现;接着是亢宿,即龙的咽喉升出;到了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而整个龙身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其实,“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后面还跟着半句:“大家小户使耕牛。”显然,这是一句农谚。那么,龙抬头和耕牛有什么关系呢?

▲ 每年二月二,苍龙星从地平线升起,是为“龙抬头”。 绘画/冯子熠
这是因为,龙星的升降,恰与一年的农时周期相吻合:春耕开始时,龙星显露出龙首;夏天农作物生长时,龙星悬于南方夜空;秋天五谷丰收时,龙星开始掉头向西方地平线坠落;冬天万物伏藏时,龙星也深潜入地平线以下隐没不见。所以,每当龙抬头之时,便是在提醒人们:一年的劳作又开始啦!
有意思的是,龙星升空,常常不是空着手来的,而是捎带着世间农人翘首以盼的礼物:春雨。先秦史书《左传》中就有“龙见而雩(yú,古代求雨的祭礼)”的记载,魏晋时期的大学者杜预注解道:“龙见建巳之月,苍龙宿之体昏见东方,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远为百谷祈膏雨也。”人们看到龙星上升,便开始祭天祈求天降大雨,滋润五谷,所以二月二又有雨节之称。“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雨贵如油”,一场痛痛快快的春雨,是春耕的最佳开场,也预示着一年的好收成。

 春雨降临,万物萌发生长。
关于二月二的雨,还有一则民间传说:东海龙王有一个善良可爱的女儿,生于二月初二。有一天,小龙女悄悄溜出龙宫来到人间,正赶上人间大旱,百姓深受其苦。龙女顿生怜悯之心,从随身携带的锦囊里取出了一把红豆,向农田里一洒,天空中霎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雨后,田里的庄稼都长得绿油油的,无数百姓因此得救。
龙王得知此事后,却非常恼怒,认为小龙女私自降雨是逆天行事,便将小龙女逐出龙宫,脱离父女关系。龙母思女心切,却无法让固执的老龙王收回成命,只好在每年二月初二女儿生日这一天,浮出水面抬头眺望,痛哭一场。她的眼泪变成了大雨,给万物带来了生机,百姓感念龙母的恩德,于是就有了庆贺“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 冀南地区人们用龙卜雨的方法:用面捏成十二个灯盏,里面插上灯捻、倒上香油点燃,分别象征十二个月份,外面再盘一条面龙。二月二,将灯盏和龙放到锅里蒸,蒸好以后看哪个灯盏里的水多,就代表哪个月份的降雨多。绘画/冯子熠
在民间信仰中,龙是掌管降水的神灵,这个小故事便将星象、气候的变化规律,都比喻成了龙母一年一度探望女儿的行为。但在现实中,龙也有失约的时候,并非所有地方、每年的二月二都会准时天降春雨。于是,人们将其归结为龙的休眠未醒、消极怠工。这关系到一年收成和全家的生计,岂能等闲视之?
为此,人们发挥出了层出不穷的想象力,在二月二这一天想尽办法把龙唤醒。有一种非常古老而直接的招数,是将龙“请”到农田里。商代的甲骨文中,有一条卜辞曰:“其乍(作)龙于凡田,又(有)雨,吉。”“作龙”,就是将土堆筑成龙的样子。后世二月二舞龙灯的习俗,就出于此。有的地方还会把龙灯焚毁,试图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热烈氛围中,使龙清醒、亢奋,尽快回归工作岗位。
此外,有的地方二月二清早起床后,家人要拿长杆敲打房梁,目的是把龙打醒。有的地方要吃爆米花、炒黄豆、炒蚕豆之类的食物,嚼起来哗哗作响,目的也是把龙惊醒。
二月二的民俗活动,大多数都是围绕农业生产展开的。这一天的特殊星象和人们对春雨的渴盼,使龙成为这个节日当之无愧的主角。值得注意的是,龙虽然贵为神灵,却也肩负着为人类服务的职责。当它失职时,人们会主动出击,叫醒它、敲打它,甚至用火烧它,催促它为春耕降雨。这体现了一条农耕文明的古老哲学:学会遵循自然规律,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但也不只是做大自然的奴隶。当自然规律失灵时,人类还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改造它。

▲ 二月二又叫“春龙节”,不仅“龙抬头”,人们的情绪也高昂了起来,很多地方都会举行舞龙活动。图为贵州某地舞龙活动。

家家户户都住着一条龙
龙抬头,意味着漫长而萧瑟的冬季结束,万物开始复苏、扬眉吐气。所以,古人也把二月二作为一个辞旧迎新、时来运转的好日子。祈求好运的最佳方法,莫过于把朝气蓬勃的龙,迎回家里。
明朝顺天府宛平县(今属北京市)知县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记录了这一习俗:

宛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蜿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

即用洒白灰的方法引龙,并让它住进自家的大水缸。东北地区的引龙法大同小异,辽宁省《奉天通志》云:

龙抬头日……人家晨起,以灶灰撒院中,左右作大圆圈,复由堂门撒至大门,延至井堰,名曰‘引龙’。

把龙的家安在院子的水井里。为了多沾“龙气”,二月二这一天家里的吃食也纷纷和龙联系了起来,比如吃猪头称为“食龙头”,吃葱饼叫“撕龙皮”,吃饺子叫“吃龙耳”,吃粉条叫“挑龙尾”,吃的面条叫“龙须面”。如果把面条和饺子一块儿煮,就叫“龙拿珠”。

 二月二龙抬头,江南农村有吃“撑腰糕”的习俗。上图即为苏州震泽地区软糯香甜的撑腰糕。
天津的食俗是煎焖子,即将绿豆凉粉切成小块,用油煎热,然后拌上麻酱、醋、蒜等作料。因为焖子是银白色的,很像龙的鳞片,所以煎焖子也叫“煎龙鳞”。这一天,家里的女眷还要停下针线活,为的是避免龙抬头时误伤龙目。
龙,俨然成了千家万户里的一份子。但“引龙”终究过于虚幻,没有人见过真正的龙出入门庭。自唐宋以来,二月二还有一个风俗,能把看得见、摸得着的“春”带回家,那就是挑菜。二月二又有“挑菜节”之称。龙抬头之际,天气还冷,但地气回暖,正是麦地里、河湾上的野菜长得最青嫩可人的时候。大约从唐代开始,不论是文人名士还是平民百姓,都会在这一天来到郊外踏青,顺便采一些野菜回家。

▲ 挖野菜。

唐人李淖在《秦中岁时记》说:“二月二日,曲江采菜,士民游观极盛。”唐诗里也有很多吟咏挑菜的句子,如刘禹锡“无奈挑菜时,清淮春浪软”,郑谷“和暖又逢挑菜日,寂寥未是探花人”。这表明,挑菜在唐代非常普及,已经是一年一度的全民性活动。挑菜,不只是为了一偿口腹之欲。野菜是艰苦朴素的象征,中国人自古就有一种“咬菜根”的精神,明代的训世宝典《菜根谭》中有一句名言:“咬得菜根,然后百事可做。”人生难免有大起大落,但即使是落入最困窘的境地,也还远远不是绝望——吃不上膏粱美酒,至少还有取之不尽的野菜根可食。只要还有三寸气在,就有机会改变命运,奋发图强。这不也正是龙的精神吗?
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之源《周易》,便以龙的种种状态来比拟人生的际遇:“潜龙勿用”,是告诫你在人生的低谷期要守得住寂寞,同时积极为将来做准备;“飞龙在天”,是苦尽甘来、如日中天的鼎盛状态;“亢龙有悔”,是警示你身在高位必须居安思危,保持谨慎、朴素。所以,二月二全民出动挖野菜,在龙抬头的日子咬一咬菜根,或许就有让家人忆苦思甜、居安思危的用意。

▲  苏州震泽地区流行着二月二吃龙眼的食俗,“龙眼”指的就是馄饨,吃龙眼寓意耳聪明目、精精神神。

就算是至尊至上的帝王之家也不例外,南宋时期,宫廷会在二月初二举行“挑菜”御宴。时人周密在杂史《武林旧事·挑菜》中做了详细的描述:宫人会提前预备几个小花觚,在里面种植各色野菜,然后将菜名写在丝帛上,压在觚下,让皇子、嫔妃们竞猜,赢的有奖,输的要罚。帝王之家,不便像普通人家一样去郊外采野菜,只好改良成了这种颇具娱乐性的小游戏。但如此大费周章地教导皇亲国戚们辨识野菜,无疑也是在警醒他们:虽在富贵,不可忘本。龙,貌似无形,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节日习俗中留下了无数的印迹。二月二,既是天上的龙星腾空之日,更是世人撸起袖子,向着美好生活努力进取之时。


《中华遗产》2020年02期《最中国的节日(下)》
撰文  |   李行
编辑  |  方丽娟
图片  |   图虫创意  等

▲ 点击上图可购买


中华遗产官方视频号

CHINESE HERITAGE

让美相遇 让好发生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这里


中华遗产官方店铺 | 玲琅格

CHINESE HERITAGE

想收藏《中华遗产》往期的典藏过刊吗?

点击下图▼

进入官方店铺「玲琅格」

还有更多精美图书、文创等你发现!

CHINESE HERITAGE


往期推荐


金腰带金耳环金簪子金臂甲,想戴一下吗?|新刊推荐

2023-02-16

为什么小名要叫阿娇阿奴阿瞒阿蒙阿强?这下终于讲明白了!

2023-02-13

本命年很凶?拜太岁是智商税?

2023-02-10

生肖配对,是何道理?这下终于讲明白了!

2023-02-0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