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晚清科幻小说脑洞有多大?贾宝玉都开上潜水艇了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到中国科幻文学的?
是2015年刷到一条新闻“中国科幻小说《三体》获雨果奖”?还是2019年春节去影院看了一部叫《流浪地球》的电影?过去几年,电影市场上国产科幻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流浪地球》《三体》《明日战记》还有今年上半年的《宇宙探索编辑部》,都成为全网热议的话题。
尤其是《流浪地球》的横空出世,2019年也被影迷们称为“中国科幻元年”。这仿佛给人一种错觉,中国科幻是近些年才开始兴起的。
▲ 晚清科幻小说《新石头记》中,贾宝玉乘“飞车”。
你一定知道鲁迅,但你未必知道,他翻译过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作品。
你肯定知道贾宝玉,但未必知道晚清科幻小说中,宝二爷已经不再沉迷恋爱,而是乘着潜水艇和飞车满世界冒险了。
▲《新石头记》中,贾宝玉乘“海底潜艇”绕行地球一周探险。
▲ 杂志内页
科学与科幻世界的「双重宇宙」
《山海经》中的奇肱飞车,先秦典籍《列子》中的换心手术,还有魏晋志怪小说中的时空交错情节。中国古典文学擅于将历史传说、现实技术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科”与“幻”,在中国的古代小说故事中早已埋下种子,生根发芽。
将生命无限拉长,是人类共同的梦想。为此,古代中国人做过许多尝试:道家方士烧炼的不死仙丹,神医的“起死回生术”,近代化学家以人体冷冻实现长生的探索,人们将这些诉诸笔端,便有了关于“复活与长生”的故事……不过,复活、长生,都不是通往幸福的一劳永逸的法门,可即便如此,人们仍是对生命的永恒抱有期待。
▲ 这是一座四壁都由数不清的镜子砌成的“万镜楼台”,每一面镜子都通向一个独立的世界。孙悟空坠入其中,无法分辨自己身处真实还是虚幻的世界。 制图/老飘飘
从西周工匠偃师制造的歌舞伎偶,到2023年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门框机器人”,中国对“机械生物”的态度发生了很大改变,人们不再把机械当作谈资或玩物。历经过晚清至民国的大变局,人们认识到唯有强大的中国制造,才能令梦想照进现实……
▲ 传统的中国建筑上,悬浮着一架造型奇异的飞行器,仿佛古代与现代两个空间“嫁接”在一起。这正是近代中国科幻的形态——中西杂糅,古今碰撞。 制图/泓伊
▲ 图为清末科幻小说《新法螺先生谭》中的情节。法螺先生的灵魂被科学“武装”,与太阳、能源等概念联系起来,成为拯救世界的武器。 制图/泓伊
晚清的不少先贤志士曾相信,科学不仅能造就物质发明,还能复兴中国甚至拯救人类。比如,英勇就义的谭嗣同相信,最诚挚和无畏的意志,可以感动他人的大脑,让脑电彼此沟通,就能激荡起一场普度众生的风暴。短篇科幻《新法螺先生谭》中提到,催眠术可救国。还有小说《无线电话》,借着科学谈鬼事,电竟然成为了沟通阴阳的使者。
中国人对浩瀚星空的幻想由来已久,古代神话传说、志怪小说中,一度充斥着“远古外星人”“飞船”的形象,代表着古人对天外文明的想象。晚清民国,嫁接了“西方科学”的中国科幻小说,还曾依托外星人、宇航船,展开殖民外星的强国梦想。
那时,西方科幻小说里的殖民意识,大多表现为对外太空的探险欲和征服欲。而中国的科幻小说,更多地关注如何发展科技、富国强民,用中国式的仁德之治,去感化、教化外星世界。
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在王都邺城西北角建造铜雀三台,这是一组以铜雀台为主,包括铜雀、金虎、冰井三台的建筑群。
▲ 图为高陵遗址展示区,包括神道、围壕、垣墙、墓室等部分。遗址上的钢结构保护棚,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为国内考古遗址保护棚体量之最。 摄影/洛卡奇
关于新刊
编辑 | FLJ 设计 | ZWZ
CHINESE HERITAGE
中华遗产官方店铺 | 玲琅格
CHINESE HERITAGE
——往期推荐——
2023-06-12
2023-05-12
202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