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遗址:将最好的献给神
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商周时期大型祭祀场所,中国同时期出土金器、玉器最多的遗址,数以吨记的象牙和众多的野猪獠牙、鹿角……
继三星堆而起的金沙,奏出了古蜀文明怎样的华美续章与变奏?
2001年2月8日下午,成都西郊的金沙村内,一处居民小区“梅苑”,正在兴建。在开挖污水排水沟时,突然有人惊叫了起来——挖出来的土坑中,竟出现了成堆成堆的象牙以及玉器、青铜器!
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的专家们闻讯赶来。随着文物抢救清理工作的展开,一个埋藏了数千年的秘密,逐渐显露出来。
▲ 从地图来看,金沙遗址已出现了明显的功能分区。从其包含宫殿区遗迹和祭祀区遗迹来看,它可能为古蜀王国的都邑所在。
在“梅苑”东北部地下,埋藏着数不胜数的宝物,而且被分成一堆一堆的,有的是象牙和石器组合,有的以野猪獠牙和鹿角为主,有的集中了金器、玉器、铜器、绿松石等价值连城的珍宝……它们分别埋藏于不同的地层之中,其年代横跨商代晚期至春秋早期。
这些宝物绝非实用品,而且埋藏形式独特,专家们激动地得出一个结论,这里应是商周时期的一处大型祭祀遗迹,而且大概只有国家的最高统治阶层,才会拥有如此众多的高规格礼器。所以这片土地,很可能是西周时期古蜀都邑的祭祀区所在。
▲ 上左图为金沙出土的大口陶瓮。由上右图线图可知,居址区内发现的水井,是在地面开挖深坑,埋入这种无底的大陶罐作为井圈,周边再填满卵石,用来滤水。
其实,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金沙村隔壁的黄忠村里,就接二连三发现了商周时期的古蜀文化遗存。其中位于“三和花园”的5座房址,全是大型的排房建筑,最大一座,面积达430平方米以上。在那个生产力落后的年代,可能只有国家的最高统治阶层,才有能力组织人力、物力来修建如此巨大的房子。如今,联系起金沙村梅苑的国家级祭祀区,专家们推论,三和花园的大型房址,很可能是古蜀国的宫殿区遗迹。
既有大型祭祀遗迹,又有疑为宫殿的房址,一个结论呼之欲出:或许,这片土地曾是古蜀国的一处都邑所在。根据“以遗址所在的小地名命名”的原则,它被叫做“金沙遗址” 。
青铜立人
不到三星堆的十分之一高
▲ 金沙遗址出土的金冠带,或是古蜀国高级贵族(或国王)冠下端的黄金饰件。
可以列举的很多,金面具、铜璧形器、铜方孔形器、玉斧、玉璧、玉戈等,与三星堆同类型器物相比,无论是造型风格,还是图案纹样,都十分相似。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确认参加「最中国·文博市集」啦
不少考古学家认为,三星堆文化大致对应着历史文献中记载的鱼凫王朝,那么以金沙遗址为都邑的古蜀国,则应当为继之而起的杜宇王朝。从金沙遗址来看,杜宇王朝虽取鱼凫王朝而代之,却是前朝的忠实“粉丝”,三星堆人的信仰和文化,都被金沙人亦步亦趋地模仿着。
可见,如果说金沙的青铜器,绝大部分都是三星堆“同款”,那也是一种“迷你版”的同款。除了立人像,人头像、动物像、眼形器等,都与三星堆同类器物大小悬殊。
与三星堆相比,金沙的青铜器普遍小、轻、薄,种类也变少了。金沙继三星堆而兴,青铜器反而出现了倒退,这与事物的发展规律有些背道而驰。对此,学者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中一种观点是,青铜器由大变小,或隐隐透露出古蜀国王权与神权变化的重要信息。
对此,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从青铜人像的发型上,找到了蛛丝马迹。他指出,三星堆的青铜人像有两种发型,一为笄发,一为辫发。那些正在进行宗教祭祀仪式的人像都是笄发,应为神权贵族,而那些梳着辫发的,则为世俗贵族。
神职人员掌管着三星堆的占卜和祭祀,又通过宗教干预国事。他们鼓吹把更多的青铜资源,投入到祭祀中去,那些体型硕大的神秘青铜器,便是这种指导思想下的产物。
世俗贵族站在了权力的巅峰。他们遵循过去的传统,用青铜器进行祭祀,却禁止铸造大型青铜器,以节约珍贵的青铜资源。于是金沙的青铜器变得又小又薄又轻,这其中,似乎暗示着王权的膨胀与神权的衰落。
金沙遗址的祭祀区上,被就地建成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遗迹馆,观众们可以身临其境,在此观看遗址发掘的“现场”。
▲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供图/图虫创意
和三星堆人不一样,金沙人不再大量制作代表祭祀对象和祭祀者的青铜人像,祭祀规模也似乎小了许多。但正如学者施劲松所指出,从成堆成堆的祭祀品组合来看,金沙人“实际举行的小规模祭祀活动更为频繁”。
青铜礼器是变小和减少了,然而其他类型的祭品如金器、玉器、象牙、石器等,却不仅未见减少,反而类型更加丰富,数量更加巨大。
所以大型青铜礼器的稀少,并不一定意味着神权的衰落,更大的可能是,在金沙成为古蜀都邑的时期,制作礼器的青铜原料已变得不足,于是依旧信仰虔诚的金沙人,使用了更多的金器、玉器来替代。
金沙遗址出土的金器、象牙,以及绝大多数的青铜器和玉器,都出自祭祀区。可以说,金沙人把最好的东西都献给了神。这依旧是一个神权高度发达的社会。
新世纪之初,当考古学家们小心翼翼地挖开祭祀区的一个坑时,看到了神奇的一幕:这里堆满了象牙,从断面观察,有八层之多,伴随着象牙出土的,还有玉器和铜器。究竟是什么样的祭祀,需要如此之多的象牙?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放置大量象牙的遗迹,在祭祀区还有许多,不仅有整根象牙,还有由整根象牙切割而成的短节象牙柱、象牙段、象牙片、象牙珠等。其中最长的象牙有1.85米,超过大部分成年人的身高。
经鉴定,金沙遗址出土的象牙,全部来自亚洲象。今天,亚洲象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等地。于是有部分学者认为,金沙的象牙是“进口货”,是随着商贸交易从南亚、东南亚一带运送过来的。更合理的解释是,金沙象牙乃“本土制造”。现在不产象的成都平原,当年曾象群遍地。
这种推论,与金沙遗址古环境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那时的成都,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水草丰茂,正是大象喜欢的环境。在先秦典籍《山海经》中就写到:“西南有巴国,又有朱卷之国,有黑蛇,青首,食象。”可见,当时的成都平原盛产大象。
在古代中国,人们有时会把训练过的大象投入战场,有时则用象牙制成精美的手工艺品。金沙人却把大量珍贵的象牙,用到祭祀之中。到底是怎样的驱动力,让象牙祭祀在古蜀之地如此盛行呢?
在自然界中,大象体型庞大,再加上洁白细腻的象牙,有着如美玉般的质感,因此在盛产大象的古蜀国中,象牙受到人类青睐,当是顺理成章之事。不过仅是如此,还不足以说明象牙对于蜀人的独特。
金沙遗址祭祀区顺着古河道方向展开,大量的象牙就曾被埋在河滩上。古环境研究表明,水患,曾是萦绕在成都平原古蜀人心头的噩梦。于是有考古学家将象牙祭祀,与水患联系起来。学者江章华曾指出,在《周礼·秋官》中,提到过一种将神木“牡”与象牙绑成十字,以杀水神的巫术。金沙人囤积如此巨量的象牙,或许就是用作驱赶洪水的“武器”。
也有学者将目光投向了青铜小立人。立人双手前伸,仿佛握着一件宝物。段渝等学者据此推测,立人手中所握,很可能就是象牙。当然,由于立人像十分娇小,它手中所握的,应该是小型的象牙仿制品。立人像被不少学者认为是蜀王的形象。如果它手中所握之物果真是象牙,那么象牙便成了王权的象征。
当泥块外层的土被一点点剥掉,里面的金块逐渐显露出来,随后就被送到实验室,放在特制药水中浸泡。
▲ 金沙遗址出土的金面具。 供图/FOTOE
工作人员拿来镊子,将它一点点展开。待到完全展开时,人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这不过是巴掌大小的一块金箔,却异常的灿烂精致。它的外轮廓呈圆形,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是4只首尾相连的飞鸟,内层则是12道等距分布的太阳纹。
在金沙的黄金王国中,太阳神鸟并不是唯一的惊喜。据统计,金沙遗址目前出土了太阳神鸟金箔、金面具、金冠带等金器200多件,是中国商周时期出土金器最多的遗址。这些金器由自然金锻打而成,采用了锤揲、剪切、錾刻、镂空、包金等多种复杂的制作工艺,达到了商周时期中国黄金艺术的巅峰。
在商周时期的中原和北方地区,黄金的地位并不高,祭祀用品中绝少出现黄金的身影,与玉器的备受青睐形成鲜明对比。代表国家最高权力之物,则是青铜器铸成的九鼎。黄金居于次要地位,往往在装饰品这样的“小道”中使用。直到汉代,黄金的地位依旧不高,比如天子佩剑,其剑鞘以玉为饰,诸侯之剑才饰以次一等的黄金。
《中华遗产》2020年11期,撰文/阿笛
2023-11-15
2023-10-19
2023-05-26
202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