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novation Medicine | 阿尔兹海默症治疗市场的黑马——礼来Donanemab能否打下一片自己的天地?
导 读
面对目前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治疗“一药难求”的局面,礼来(Eli Lilly and Company)在近日似乎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在最新的一项TRAILBLAZER-ALZ 2的临床试验中,礼来团队发现,其旗下β淀粉样蛋白斑块(Aβ斑块)靶向药多奈单抗Donanemab展现出较好的延缓疾病进展效果和淀粉样斑块清除率。这一结果的公布直接叫板了已上市的两款“除斑”药——渤建(Biogen)的阿杜那单抗(Aducanumab)和卫材(Eisai)的仑卡奈单抗(Lecanemab),让整个AD治疗药物市场又多了一个搅局者,当然,这对于AD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图1 Donanemab将有效延缓AD进展
众所周知,AD是一种导致认知障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痴呆的最常见原因,其患者的主要特征是记忆逐渐丧失伴随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年龄是AD的最主要风险因素,目前65岁以上的老年人AD的患病率呈指数型增长,随着全球预期寿命的提高,AD的患病率还在不断提高,这给全球社会发展和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现已被公认为AD发病机制的重要标志包括大脑细胞外存在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斑块沉积以及细胞内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蓄积引起的神经纤维缠结。目前的疾病研究认为,Tau蛋白积蓄极有可能是因为Aβ斑块的存在而产生的,因此大多数药物都是针对Aβ斑块进行研发的,以清除大脑中过度产生的Aβ斑块为主要目的。在近几年所推出的治疗早期AD症状的药物中,最备受期待的应该就属渤建的Aducanumab、卫材的Lecanemab和礼来的Donanemab三者了,它们分别都在各自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令人兴奋的成绩。
近日,礼来公布了Donanemab的最新三期临床数据,它在多方面均优于Aducanumab,与Lecanemab相比,Donanemab也能在多项数据中占据上风,可谓是赚足了眼球(图1)。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Donanemab到底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礼来的数据显示,在本次试验中将近一半的Donanemab的受试者(47%)在用药后的12个月内都没有出现疾病进展,而且这些受试者的AD症状进展到下一个疾病阶段的风险降低了39%,同时他们的临床认知功能衰减的速度也比对照组(安慰剂)受试者减缓了36%,可见Donanemab的疗效显著。即便是比较患者在开始测试后18个月的AD疾病进展,Donanemab的受试组也比对照组减缓了35%的进展速度,而它的对手Lecanemab只能做到27%的延缓(表1)。
表1 Donanemab在中度Tau蛋白受试者中各项评价指标相对于对照组的变化
当然,作为一种以“除斑”作为治疗目标的药物,怎么能不关注Donanemab清除Aβ斑块的效果呢?根据礼来公布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Donanemab显著的药效——分别有52%和72%的受试者在12个月和18个月完成了治疗疗程,即有相当数量的受试者在这两个时间点达到了Aβ斑块清除的标准,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结果!
但上述这些数据都是基于受试者为中等Tau蛋白水平和存在中度AD临床症状(n=1182),如果把测试对象范围扩大时,药效就要大打折扣了(表2)。在包括了高Tau蛋白水平患者(n=552)后,原本35%的认知障碍缓解有效性直接下降到了22%,要知道它的直接竞争对手Lecanemab在包括高Tau蛋白水平的所有受试者中,认知功能衰减延缓仍能达到29%,相对于中度Tau蛋白水平患者仅降低了7%,这对于未来Donanemab在临床上的使用无疑是一个限制。
表2 Donanemab在包括高Tau蛋白水平患者的所有受试者中各项评价指标相对于对照组的变化
药物的评价绝不能仅看药效而忽视安全性。令人担忧的是,Donanemab在药物安全性上的评价并没有那么令人满意。礼来公布的数据显示,Donanemab的受试者ARIA-E(Aβ斑块清除而引起的脑水肿)的发生率为24%,比Lecanemab高了11.4%,Donanemab有症状的ARIA-E发生率为6.1%,而Lecanemab仅为2.8%。在ARIA-H(Aβ斑块清除而引起的脑出血)的指标比较中,Donanemab也达到了13.6%,并且在整个试验中发生了两起受试者因ARIA而死亡的事件,这些数据难免会让人对它的安全性产生怀疑。
总结与展望
Donanemab在这次的临床试验中的确展示了不俗的潜力,在与两个已上市药物的正面较量中也不落下风(虽然各个公司所设置的临床试验指标不同),可谓是早期AD症状治疗市场上的一匹黑马。但若是面临未来临床上更加错综复杂的患者状况,Donanemab是否还能够延续这种成绩,值得商榷。显然,对于AD的治疗,光靠药企自己的努力往往是不够的,医疗机构也应该尽快建立不同药物的临床诊疗流程,制定药物的临床使用标准,以最大化药物效用并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总的来说,Donanemab若想真正用于临床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
赵 斌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焦 阳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扫二维码|查看原文
原文链接:http://www.the-innovation.org/medicine/article/10.59717/j.xinn-med.2023.100006
本文内容来自The Innovation姊妹刊The Innovation Medicine第1卷第1期以Commentary发表的“Lilly's Donanemab, will it be the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 (投稿: 2023-05-08;接收: 2023-05-30;在线刊出: 2023-05-31)。
DOI: https://doi.org/10.59717/j.xinn-med.2023.100006
引用格式:Dong J. and Wang Y. (2023). Lilly's Donanemab, will it be the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 The Innovation Medicine 1(1), 100006.
作者简介
王 莹,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助理、GCP机构办主任、杭州市卫生健康创新与转化中心主任、浙江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浙江省卫生创新人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完成人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获得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获得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奖二等奖等多项、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7项。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0篇,总影响因子200分,其中二区及以上16篇,目前担任多个SCI杂志Section Editor或审稿专家GCP国家级检查员。
Web:https://www.hz-hospital.com/service/expert/id/741
往期推荐
| |||
| |||
| |||
| |||
| |||
|
|
The Innovation 简介
扫二维码 | 关注期刊官微
The Innovation是一本由青年科学家与Cell Press于2020年共同创办的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向科学界展示鼓舞人心的跨学科发现,鼓励研究人员专注于科学的本质和自由探索的初心。作者来自全球54个国家;已被126个国家作者引用;每期1/5-1/3通讯作者来自海外。目前有196位编委会成员,来自21个国家;50%编委来自海外;包含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7位各国院士;领域覆盖全部自然科学。The Innovation已被DOAJ,ADS,Scopus,PubMed,ESCI,INSPEC,EI等数据库收录。2022年影响因子为32.1,CiteScore为23.6。秉承“好文章,多宣传”理念,The Innovation在海内外各平台推广作者文章。
期刊官网:
www.the-innovation.org
www.cell.com/the-innovation
期刊投稿(Submission):
www.editorialmanager.com/the-innovation
商务合作(Marketing):
marketing@the-innovation.org
Logo|期刊标识
See the unseen & change the unchanged
创新是一扇门,我们探索未知;
创新是一道光,我们脑洞大开;
创新是一本书,我们期待惊喜;
创新是一个“1”,我们一路同行。
The Innovation 姊妹刊
生命科学 第1卷第1期 | 地球科学 第1卷第1期 | 材料科学 第1卷第1期 | 医学 第1卷第1期 |
The Innovation
第4卷第4期
第4卷第3期
第4卷第2期
第4卷第1期
第3卷第6期
第3卷第5期 | 第3卷第4期 | 第3卷第3期 | 第3卷第2期 |
第3卷第1期 | 第2卷第4期 | 第2卷第3期 | 第2卷第2期 |
第2卷第1期 | 第1卷第3期 | 第1卷第2期 | 第1卷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