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旅业“回血”,走出最灰暗的日子|澎湃社论

社论 澎湃新闻评论 2021-01-29


评论君说

      越是承压的时刻,越要对“补偿性消费”有信心。




“春日正宜朝看蝶”,被疫情耽误的春天正在回来,之前遭遇疫情暴击的文化旅游产业也在抓紧“回血”。


日前,扬州瘦西湖景区,迎来首批大型团队游客。而接待他们的是扬州市委书记夏心旻等领导,这被媒体称为扬州“1号导游”。一把手亲自当导游,也足见地方政府对提振文旅行业消费信心的重视。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多地旅行社、旅游景区、公共文化场馆和文化经营场所等全部暂停运营,大型文化和旅游活动一律推延或取消。多地接待游客量、旅游收入几乎“归零”。据测算,仅春节假期,文旅产业损失就超过5000亿元。文旅行业成为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的产业之一。


应当看到,虽然短期内疫情抑制了社会总需求,但不会改变文旅消费的蓬勃内生动力。越是承压的时刻,越要对“补偿性消费”有信心。经济的毛细血管遇到困难,更考验着各地区各部门的政策“及时雨”的效率。


如今,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日趋向好,文旅行业“回血”在即,一方面要靠打破对“门票经济”的依赖,“疫”境求存谋新谋变,吸引客流;一方面要依靠经济复苏帮扶机制,相关部门下好“疫后市场”先手棋,“输血”“造血”两手抓。


文旅行业要打消人们出行的顾虑,要将健康申报、体温登记、健康监测等工作做到位,更要抓住疫后的特殊时期做好针对性的营销。比如,针对公众担心拥挤的心理,苏州的穹窿山景区主打“户外氧吧”的概念,还举办“穹窿山本草文化节”,将旅游和防疫健身做了复合营销。


同时,社会也要给文旅行业“输血”。人间烟火味,最抚市民心。之前,多地领导带头“下馆子”,提振餐饮业的信心。现有市委书记变身“导游”,为文旅产业“站台”,都是为提振消费信心做出的有力之举。


各地还推出多项举措助力文旅行业渡过难关。以上海为例,针对文旅行业面临的流动资金紧张、市场订单减少等痛点难点,推出金融服务举措,精准助力文旅企业复工复产复市。上海市文化旅游局联手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将安排信贷资金100亿元,专门用于帮助文旅企业。此外,江苏省也印发《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措施》,希望能抓住这波疫后“补偿性消费”的机会。


此外,“疫境求生”也是文旅行业转危为机,求新求变的良机。借机去除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固有顽疾,提高旅游产品附加值,找准疫情下大众旅游消费的新变量,拓展科普亲子游、“云旅游”等消费升级需求,提高文旅行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正在回来,文旅行业熬过了最灰暗的日子,正在率先“回血”。












































































































    ※ 编辑|沈彬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公民同招,教育公平从“起跑线”开始|澎湃社论
为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澎湃社论
“口罩文明”进阶,是精准防疫的自信|澎湃社论
激活刑法条款,切勿挑战国门|澎湃社论
撬动新消费:奔跑吧,上海牌互联网+|澎湃社论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