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弹性放假可以有吗?|澎湃社论
评论君说
任何关于假日制度调整的提议,都要有明确的前提:不管怎么改,原有假期只增不减。
“此次疫情显著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消费模式和习惯。通过此次公共卫生事件,我们也需要反思过度聚集带来的风险。”全国政协委员朱鼎健提出建议,国内应该对春节假期进行弹性安排,给地方和企业更多自主权,实现最大限度的春节前后错峰出行。
该建议在网上引发不少讨论。遗憾的是,有些网友没有看全新闻就开始反对。比如有人质疑,“难道你过初一我过十五?”然而,朱鼎健的具体建议是,国家仅规定除夕、初一、初二全国统一春节假,其他全部由各省市和企业自行安排,甚至允许调整假期的日期组合。
朱鼎健委员的建议是在疫情背景下提出的。其实关于春节弹性放假的提议早已有之,其出发点也不仅是错峰出行。
比如,有学者从民俗学的角度提出,传统春节不是一个节日的单元时间,而是一个节期的系列时段。一般从腊月二十三揭开序幕,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历史上,正月初一、初七、十五这三个节点通常都会放假。现在不同地域的节日传统也有不同。而现行的春节7天集中休假制度(3天法定假期,外加两个周末),无法满足大江南北人们对春节生活的时间要求。应该说,这也是一种有根据的主张。
那么,假如春节弹性放假,确实有诸多好处:既能尊重各地风俗;又能错峰出行,减缓春运、产业链停工等各方面的压力;还能降低人员集中带来的疾病传播风险。
但是网友的部分担心也有道理。比如有人说,如果把放假权限下放给企业,企业会不会克扣假期?这并非杞人忧天。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带薪年假,可以休且可自主安排”的劳动者仅占三成多。
这些争论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假日制度改革面临的结构性难题。统一集中休假带来的弊端人人皆知,但是一谈到弹性休假等改革措施,人们就担心原来的假期都不能保证,宁愿回到老路上,继续吐槽与抱怨。
因而,任何关于假日制度调整的提议,都要有明确的前提:不管怎么改,原有假期只增不减。只有这一点得到保障,公众才可能放下戒备心态,认真思考调整后的方案有何好处。
春节假期是否要调整、如何调整,是关乎亿万家庭的大事。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讨论这项议题的契机,而讨论若要深入进行,还要综合考虑民意接受程度、执行落地难度等。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据着独一无二的重要位置,思考春节放假安排,想象力和谨慎性缺一不可。
※ 编辑|程仕才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这个国家旅游日,上海不止只有这部宣传片|澎湃社论认罪认罚从宽,正压实检察院的“主导责任”|澎湃社论
千方百计保障大学生就业|澎湃社论
时代呼唤什么样的偶像|澎湃社论
司法判决不“和稀泥”,才能正风俗、明是非|澎湃社论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