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逝去的贫困硕士,请少一些冰冷的教训和功利的计算
评论君说
真正该反思的是,如果他的情感困境能早一点被发现,能早一点得到关怀和劝导,或许结果就不会是这样。
陈陆洋投珠江20分钟前的影像
作者 |与归
最近,一则“刚被资助上完学,湖大硕士毕业生为情所困跳珠江自杀”的新闻,读来令人唏嘘不已。逝者陈陆洋,29岁,自幼家贫,靠爱心人士资助完成中南大学本科学业,继而又考上湖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自杀前刚参加工作一年。
当这些信息呈现在舆论场上时,迅速被标签化,一些评价明显歪楼了,他们在指责逝者:“你这样做对得起父母吗”“对得起资助你的人吗”“好自私”……甚至还有人骂“真不是个东西”。
一个29岁的高知青年,事业刚开始起步,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年纪,就匆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本身是且只是一起悲剧。陈陆洋无法从感情的困境中走出来,这是非常遗憾的,是值得同情的事情。但是,他没有罪。
如果能够获救,陈陆洋或许会明白,这样冲动的行为“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资助我的爱心人士”。但是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他不是前世谁的轮回,他也不附属于任何人,他只属于他自己。
还有一些人觉得,都研究生毕业了,社会资助了这么多年,国家培养了这么多年,自杀行为是“自私”和“浪费”。就好像这个人才没给社会做贡献,他就有罪似的。这样的观点未免太过功利主义。
生命没有贵贱之分,无论是博士硕士自杀,还是文盲自杀,对其家人以及整个社会来说,都只是一种遗憾,无关亏欠。我们不能因为他的优秀,就要求他必须为社会服务完再走。
当然,我们谈这些,绝不是支持一个选择自杀的人,更不是认可自杀这种行为。而是当生命已经无法挽回的时候,我们要明白,指责逝者是最无用、也最无力的。教训逝者,或者让逝者反思,这听起来难道不是很诡异吗?
我们的同情和惋惜,底色应该是温暖和关怀的,而不该是冰冷的质询和简单的计算。从陈陆洋的日记里也可以看出,他不仅为情所困,在工作和生活上也是有很大压力的。
因此,真正该反思的是,如果他的情感困境能早一点被发现,能早一点得到关怀和劝导,或许结果就不会是这样。
※ 编辑|李勤余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男生踹伤袭胸男:“事后防卫”还是见义勇为?三岁女娃胖成70斤:儿童吃播,太残忍
逼哺乳期女工手写4800字,“巴依老爷”都没你坏
新员工拒喝领导敬酒被打,是权力对权利的肆意凌辱
医学生救人遭“恶评”,别用抖机灵掩盖常识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