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对新手机,大家为何越来越无感
手机从高贵到普通的过程,正是我们生活变得更好的一个证据。
文 | 易之
不出意料,一觉醒来苹果发布会的消息又到处都是了。
说实话,在我看来,最近好几年的苹果发布会基本都是乏味和无趣的,提不起太大兴趣,这些新闻一翻就过。因为我心里有个大概率的预估,不会有什么惊艳的创新,无非是更好用一点。
果然,这次发布会也差不多,这里那里的创新都没太记住,但有一点很亮——国行版降价了。消息一出,“真香”声四起,科技黑话咱不懂,但价格都看得懂啊。
不过这可能也是苹果正在“失去高贵”的一个标志,它越来越像一个拼性价比的日用品,而不是彰显身份的奢侈品。
想想当初,为了一个苹果手机卖肾的新闻都出现过。我一个朋友当年也砸锅卖铁地买过,到手的第一时间就是电话我,说“测试下信号强不强”,电话里跟我“喂喂喂”半天。不可否认,那个时候的苹果手机,还是一个文化符号,有很强的身份属性。
不过随着市场竞争和科技进步,手机的社交价值正在迅速贬值。苹果当然很强,但华为、小米、vivo等一系列企业进场,手机间的性能差距正在迅速缩小。各家的高端机也纷纷出现,每一款手机都有自己的特色,也很难被其他家轻易取代。
总之,现在手机早就不是“身份的象征”了。很难想象,今天还有谁一见面,会把手机往桌上显眼处一放,指望别人高看两眼。在今天,掏出个老年机恐怕还更抢眼一点。
其实手机本来就和奢侈品扯不上关系。再说,科技产品本身就有高迭代率,也正因为更新快,保值率就很低,必须在短时间内尽可能“捕获”最广大的消费者。这种定位本身,就意味着科技产品不太可能太小众、太高高在上。走向大众,才是手机比较可行的生存之道。
时至今日,不仅苹果降价了,曾经那些镶金带银的浮夸式手机基本也见不着了。手机正在日常化,越来越接地气了。
话说回来,手机还带来了一种难得的平等感。你可以戴劳力士、开保时捷,但在用手机这件事上,大家的体验不会相差太远。都用着差不多的App,玩着差不多的游戏,刷着差不多的短视频,不会缺少共同语言。
从这个角度看,手机去身份化也是一件好事,它以自己的方式弥合了不同社会群体间的生活鸿沟,这是在“前手机时代”是不可想象的。科技,本来就应该由人类共享。
所以,手机不再高贵是个好事。说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手机有点像普罗米修斯盗的那把火,它曾经高不可攀,但流传到人间,大家也就习以为常了。如此说来,手机从高贵到普通的过程,正是我们生活变得更好的一个证据。
编辑|李勤余
排版|甘琼芳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