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彩礼归于“礼”
不管是婚姻当事人还是双方父母,都应该从家庭幸福长远打算,理性对待彩礼给付。
”
视觉中国 资料图
“男子给106万元彩礼结婚不到3个月离婚,法院判返还彩礼80万元”。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民政部、全国妇联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法院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以上即为案例之一。
近年来彩礼数额持续走高,涉彩礼纠纷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甚至出现因彩礼返还问题引发的恶性刑事案件。由于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未办理结婚登记却按照当地习俗举办婚礼并共同生活,以及已办理结婚登记但共同生活较短等情况,无法适用此前的司法解释规定,也使得彩礼是否返还以及如何返还成为难点。
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明确处理涉彩礼纠纷的原则,将共同生活时间、婚姻登记、孕育子女等作为返还彩礼的重要考量因素,既重视妇女权益,又妥善平衡了双方利益,充分体现司法实践中的敦本务实、与时俱进。
彩礼作为我国婚嫁领域的传统习俗,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但是,近年来的相关案例显示,高额彩礼并不是保障家庭幸福的秘笈,一旦处理不当,反而可能引发家庭之间的对立、矛盾和冲突。一些地区彩礼攀比之风愈演愈烈,不仅让本应幸福美满的婚姻走向分裂、破碎,也降低了适龄男女的结婚意愿,成为年轻人走进婚姻的“拦路虎”。
因此,公布典型案例,既是为了完善与更新相关法律法规,更是为了重申让彩礼定位于“礼”而非“财”的原则,积极倡导公众以实际行动营造健康、节俭、文明的婚嫁新风。
针对婚俗、彩礼问题,相关部门一直在加大综合治理。2020年民政部印发指导意见,强调开展对天价彩礼、低俗婚闹等不正之风的整治;2022年8月,八部门联合发布《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要求有效遏制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在部分地区持续蔓延势头。河北省河间市、广东省广州市等15地还被确认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为推进婚俗改革提供鲜活样板。
当然,移风易俗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既要讲究循序渐进,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也要立足社会现实,适应新变化、新形势。应该看到,高额彩礼以及彩礼纠纷既是一个风俗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男女人口比例失调现象逐渐凸显,大量外出务工女青年返乡婚恋逐年减少;地区发展的差异又可能会导致相对贫困地区婚恋市场的竞争加剧,彩礼会水涨船高,纠纷也会增多。因此,要从根源上解决高彩礼以及彩礼纠纷问题,不仅要提倡移风易俗,反对攀比跟风,也要在城乡二元发展、男女比例失调等问题上想办法。
公布的典型案例也再次提醒公众,使婚姻演变成物质交换,只会对彩礼给付方造成经济压力,破坏双方的感情,影响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因此,不管是婚姻当事人还是双方父母,都应该从家庭幸福长远打算,理性对待彩礼给付。总之,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才能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
编辑|李勤余
排版|甘琼芳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