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8亿外包环卫却除不干净雪,问题出在哪?

夏研 澎湃新闻评论 2024-04-17
   

       当地应当看到商户的诉求、市民的意见,和舆论对于28亿环卫外包费用的关注,提高除雪效率,也要向公众证明这笔钱“花得值”。


视频截图


文  |  夏研


“5天了没除干净雪,现在怎么还要罚我们呢?”12月19日晚8点,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有商户收到一则明山区除运雪指挥部的通知,通知要求沿街单位、商户等要在24小时内清除门前积雪,否则将实施处罚。


本溪市明山区除运雪指挥部发布的通知


据报道,近期本溪经历了两次强降雪。加上本溪素有“山城”之称,城区大部分道路坡多路陡且窄、车流大,如果积雪清理不及时,众多的坡路可能变成一个个“滑梯”。当地市民反映,今年的除雪工作并不理想,“除雪进度明显慢于往年”。记者实地拍摄的视频也显示,距离降雪过去几天了,不少路段依旧泥泞不堪,走路、行车都困难。


而另一边, 2023年8月,本溪市主城区环卫作业以24年28亿元的价格,外包给了一家公司,其中就包括除运雪服务。当地有关部门相关负责人坦承,“今年是政府外包环卫服务的第一年,需要时间理顺合作关系、进行磨合。”


两边一对照,处罚通知就难免让人感觉“刺眼”:既然已经花了28亿外包给环卫公司进行环卫作业(包括除雪),现在不仅除雪效果不理想,还把责任转嫁到沿街单位和商户身上,合理吗?合适吗?正如有商户吐槽:“马路好几天没整干净,咋不见追究谁责任呢?”


客观来说,商户确实有“门前三包”的职责。所谓“门前三包”,是指临街的单位、门店、住户应担负一定范围的市容环境责任,包括清扫地面,清除痰迹、污物、废弃物和积水积雪等。换句话说,商户有“自扫门前雪”的义务,这本身没什么疑问。


但是,商户的自发清扫,显然不可能取代专业化、系统化的市政服务。正如有记者在探访中发现,“大多数沿路商户将门前积雪进行了清理,但部分路段的人行道和部分小街巷还被积雪覆盖”。商户的覆盖范围也只能是自家店门前的区域,加之清扫工具有限,清扫效果终究难以保证。


所以,哪怕通知措辞强硬地要求商户除雪,甚至声称进行处罚,可能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毕竟商户再怎么“三包”,也扫不到马路上去。当然,提醒商户“自扫门前雪”不是不可以,但要注意方式方法。眼下最要紧的,是相关部门如何跟外包的环卫公司“磨合”、真正提高扫雪能力,而不是跟商户较劲。


24年28亿的外包价格不算低了,平均一年达到1亿多元,理当体现出一定的效果。当地发布的通报称,“共出动融雪剂布撒车120多车次,出动推雪铲车31台、大型滚刷车5台、小型人工雪滚10台”云云,可见机械化程度也颇高。但环卫工却称,“基本没有机械,我们已经连续几天从早到晚加班,累得不行”。这种新闻通稿和基层民众的感知落差,究竟为何会出现,有关部门也应当认真审视一番。


降雪天气对城市来说,是一次管理能力的考验。积雪对民众的生活影响大,往往也是矛盾集中出现的领域之一,对于相关责任方来说,不是签一个外包协议就万事大吉了。就在上个月,牡丹江市也因为积雪清扫不及时遭到市民吐槽,这也说明,积雪清扫需要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需要管理部门和环卫公司细致协调,也会时时处在民众的监督之中。这些都不会随着一纸外包协议而变得轻松。


无论如何,当地应当看到商户的诉求、市民的意见,和舆论对于28亿环卫外包费用的关注,努力提高除雪效率,也要向公众证明这笔钱“花得值”。毕竟,下雪天终究还会再来,下一个考验也许就在不远处,应做到未雨绸缪。




编辑|甘琼芳

排版|甘琼芳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