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志|济南、青岛“双都市圈”的想象空间
新增一个万亿城市,收获两大国家级都市圈,对于GDP总量首次突破9万亿元的山东来说,构成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
图源《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仅做示意。
文 | 李蜀
继前不久广州、深圳都市圈宣布获批后,国家级都市圈的名单又刷新了。
日前,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式上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透露,2023年,山东重大战略取得新进展,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得批复;2024年,山东省将抓实抓好区域协调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高水平建设济南青岛两大都市圈。
这意味着,目前全国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数量已达到14个左右。山东也成为广东之后,第二个拥有两大国家级都市圈的省份。
济南
双都市圈对济南、青岛意味着什么
实际上,早在去年10月左右,有关青岛都市圈规划获批的消息就已经传出。而不久前,相继公布的《山东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也都“点名”济南都市圈。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是山东省级层面首次确定青岛和济南两大都市圈规划都已获批,由此山东也正式进入“双都市圈”时代。
在定位上,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有明显区别。从2024年的目标看,前者是以实施“强省会”战略为牵引,抓好城际高铁、跨区供热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圈内各城市协同融合发展;后者是以实施“强龙头”战略为抓手,推进交通、产业、民生、安全等领域50个重大项目,加快突破青潍日同城化、青烟一体化。
能够跻身国家级都市圈之列,对济南和青岛两座城市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
要知道,根据此前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组编制的《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21》,全国相对有重要影响力的都市圈也就34个。其中,济南、青岛等16个都市圈在发展水平上都属于第二档——发展型。而目前已经拿到国家级都市圈建设资格的也就10多个。因此,规划获批首先是国家层面对两座城市发展能级的一种确认和肯定。
事实上,在中国城市行政等级序列中,济南和青岛本身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均处于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列。同时,从经济总量和人口看,青岛已属于经济总量过万亿、人口过千万的“双万城市”;济南GDP同样超过万亿,人口距离千万大关也只差临门一脚。就此看,这两座城市领衔的都市圈几乎同时获批,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正如不同定位所示,济南和青岛都市圈建设对于两大城市的意义也各有侧重。前者主要是为“强省会”建设提供更强的战略助力,在扩大城市影响力和辐射力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黄河流域唯一沿海省份的省会城市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龙头中的龙头”,近年来济南身肩多重重任,有都市圈建设的加持,济南可更好担负起这些使命。
后者则给青岛增加了更多国家层面的发展政策和资源的支持,有助于青岛扩大发展空间,进一步奠定山东省内经济“一哥”的地位,助力冲刺北方“第二城”。
长期以来,“双子星”城市是中国经济版图上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比如,广东有广州、深圳;福建有福州、厦门;辽宁有沈阳、大连;浙江有杭州、宁波;江苏有南京、苏州;成渝地区有重庆、成都等。相对来说,济南和青岛作为“双子星”虽然都是副省级城市,但在经济、人口、文化、开放度乃至对外形象上,青岛的“存在感”似乎都要更强一些。
但近年来,由于山东“强省会”战略的实施,以及济南反超烟台,跨越万亿GDP台阶,济南和青岛的发展走向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正在发生变化。但实际上,这两座城市在很多方面其实都在保持着一种“齐头并进”的势头。比如,济南被支持要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青岛则被支持要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济南被确定为“强省会”,青岛则定位为“强龙头”。甚至这一次,连进入国家级都市圈都是惊人同步。这或现实地表明,两座城市在各个层面都被寄予厚望,承担着不同的重任,不存在厚此薄彼。这或也算是一种“均衡”发展战略。
这一方面或是因为,青岛和济南都是副省级城市,在国家经济版图上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地位;另一方面,山东作为全国经济和人口大省,且还是北方第一大省,完全有足够的空间和资源支撑两座中心城市的发展,同时大省发展也需要多中心的支持。
青岛
双都市圈对山东全域发展的影响
当然,不同于单个城市的概念,中心城市领衔的都市圈是多个城市的“集合体”。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定义,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因此,济南、青岛两大都市圈获批,其带来的意义绝不只是利好济南与青岛两大城市的发展。
从规划看,济南都市圈范围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6市25县区,面积超过2.2万平方公里;青岛都市圈范围则包括青岛市全域,潍坊诸城市、高密市,日照市东港区,烟台莱阳市、莱州市、海阳市,共涉及4市16县(市、区),面积2.15万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这两大都市圈的面积已经超过了整个山东省的4分之一。而山东16个地级市中,有10个都进入或部分进入了两大都市圈的范围,其经济和人口占全省的比重则更高。两大都市圈之于山东全域发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千万别低估了都市圈带动省内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举个例子,去年淄博成为全国最火的“网红城市”之一,济南就被视为“助攻手”的角色。比如,淄博最先火起来的“素材”就是来自济南的大学生组团到淄博撸串。而济南与淄博之间最快的高铁仅20多分钟,这样一种适中的距离,让前者给后者的“走好”提供了人气与交通枢纽上的支持与保障。随着都市圈建设的不断推进,济南与淄博之间的同城化加快,两座城市的资源必将获得更高效的整合,从而带来“1+1>2”的效果。
其实,从山东的地理版图也能够看出,青岛和济南刚好处于“一东一西”的位置,且都是有着较高能级和发展水平的中心城市,以两大城市为中心建设都市圈,能够较好地带动全省的发展。这是相对于那些“单中心”省份的一个巨大发展优势,建好都市圈可谓是最大程度挖掘“双子星”模式之于山东全域发展贡献的一条重要路径。
对山东来说,济南和青岛拿到国家级都市圈的入场券,也算是弥补了近年来山东在争取国家战略支持上的一种缺憾。
众所周知,山东是全国前四强省份中,唯一一个没有进入四大国家级城市群的省份。同时,在国家中心城市的争夺上,山东尽管一度安排了济南、青岛这样的“双保险”,但至今未能圆梦。在此现实背景下,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双双进入“国家级”序列,无疑是增加了一个参与和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机会。
南北经济平衡发展的想象空间
对山东来说,2023年是一个具有多重标志性意义的年份。除了济南、青岛都市圈双双获批,烟台成功晋级GDP万亿俱乐部,也让山东超越浙江,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3个及以上万亿城市的大省,进一步拉近了与广东、江苏在城市发展格局上的差距。
近年来,南北经济差距拉大的话题备受关注。作为北方第一经济大省,山东区域发展格局站上新台阶,对于南北经济的平衡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烟台晋级万亿俱乐部后,山东成为北方地区唯一拥有3大万亿城市的省份,至少在头部城市的竞争上为北方地区扳回一局。
同样的,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获批,也令目前北方地区的国家级都市圈数量增加到五个(前三个为西安、郑州、沈阳)。同时,继广东之后,北方地区也有了“双国家级都市圈”的省份。这之于都市圈时代的南北平衡发展而言,也颇具象征意义。
新增一个万亿城市,收获两大国家级都市圈,对于GDP总量首次突破9万亿元的山东来说,这些构成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南北经济的平衡,也或由此打开新的想象空间。
海报设计:王璐瑶
编辑|李勤余
排版|甘琼芳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