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壮为《品读苏东坡》连载44:第十四章 千里快哉风
第十四章 千里快哉风
5
如果给了你生活的选择权,你愿意在哪里度过余生?
这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同窗好友王小帽,拽着另一个同窗好友张大头,在缺乏必要装备的情况下,横贯西藏墨脱。当时墨脱尚不通公路,两人历时二十多天,走得形销骨立,能活着出来都堪称奇迹。像王小帽这种人,似乎生下来就在东寻西找。他曾经只带了一个老式的军用水壶,穿越二百里腾格里沙漠;曾经一个人安静地坐在纳木错水边,直到最后一抹斜阳隐去;还曾经游荡在西藏古格的佛寺、宫殿之中,在黑魆魆的夜晚他像个幽灵。三十个暑假,走遍了塞北江南,最后他发现自己的心仪之地是云南大理。于是在四十四岁高龄攻读博士学位,只为能去大理工作、然后终老于苍山洱海之中。不久前我见到他那张幸福的脸,我知道他的梦想即将实现。
说到我的愿望,有几间瓦房,房前有一个大菜园子。菜园子里有一口水井,有两垅小葱,一畦韭菜,茄子豆角辣椒西红柿要多种。夏天专门挑中等个头、红中泛青的西红柿采摘,掰开全是沙瓤的;偶尔揪一个细长的紫茄子,水嫩水嫩的。这样的西红柿和茄子,井水稍冲一下就吃。园子南头种几排北方常见的甜高粱,比甘蔗还甜。房前种上几丛细粉莲,不必与山谷的幽兰、野百合去比静雅,咱要的就是那种张狂的盛开,透着敞亮。园子外围有一些牵牛花,这些紫白相间的喇叭攀上玉米秸秆围成的最简易的帐子,帐子防得了黄狗防不了顽童。为了防止小顽童钻进来偷吃我的甜高粱,我得时时巡视一番,看得紧点。
晚上在似睡非睡之际,脑海里泛出这样的影像,会感到心跳极为平缓,四肢百骸无比舒坦,很快就睡着了。
这只是梦罢了。真实的情况是,我一定会左顾右盼,做各种各样的评估,甚至采取设置权数、综合考评打分的办法搞个城市乡村排名,也不奇怪。只想着茄子辣椒细粉莲的事,岂不是很孩子气、太幼稚?
所以世界上有两种人,真给了他生活选择权,一种是持续做梦,另一种是努力去接近心中的梦想。我只能是前者,我的同窗王小帽,还有苏东坡,无疑是后一种人。
王安石劝苏东坡在金陵买田,两人比邻而居。苏东坡虽然回答说“从公已觉十年迟”,但他仍然委婉谢绝了王安石的邀请。他心中已经有了理想的养老之地,那就是常州。
苏东坡在倅杭时,曾经数次到过常州,这里的风土人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他对常州的好感,甚至可以追溯到嘉佑二年(1057)他二十岁时,当时他刚刚进士及第,与同科进士蒋颖叔相识。朝廷为新科进士举行琼林苑宴会,蒋颖叔向苏轼极力吹嘘自己的家乡宜兴,让苏轼极为向往。元丰七年(1084),苏东坡离开金陵后,路过仪征,与蒋颖叔唱酬,作了一首诗:
月明惊鹊未安枝,
一棹飘然影自随。
江上秋风无限浪,
枕中春梦不多时。
琼林花草闻前语,
罨画溪山指后期[1]。
岂敢便为鸡黍约,
玉堂金殿要论思。
——《次韵蒋颖叔》
[1] 苏轼自注,当年琼林宴与蒋颖叔约卜居阳羡。阳羡,今宜兴。罨画,溪水名。
当年虽然有卜居阳羡之议,但是玉堂金殿之上,青年俊才正要雄心勃勃做一番事业,还不可能践行一起养鸡种黍之约。如今情形不同了,已经是近天命之年,此生恰如溪流,总要选择一个归属。在常州、宜兴期间,他越发觉得此地意思豁然,甚合平生意趣。不要说湖光山色、轻舟短棹,单说那河豚美味,都对他充满诱惑,让他大加称赏。有朋友胆小不敢吃,问他河豚味道如何,苏东坡的回答简短有力:“值那一死。”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之一
假如在这里躬耕田园,还能时常享受河豚美味,那真是神仙日子,不枉此生了。于是在蒋颖叔的帮助下,苏东坡买了一处小田庄。靠这处田产,不会太富裕,但养活一家人没问题。在赴汝州途中,他两次上表,请求居住常州,说得非常动人:
禄廪久空,衣食不继。累重道远,不免舟行。自离黄州,风涛惊恐,举家重兵,一子丧亡[1]。今虽已至泗州,而资用罄竭,去汝尚远,难于陆行。无屋可居,无田可食,二十余口,不知所归,饥寒之忧,近在朝夕。
臣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粗给饘粥,欲望圣德,许于常州居住。
[1] 指朝云之子苏遁。
苏轼 阳羡帖
上表到达朝廷,结果是“朝报夕可”,神宗答应得极其痛快。苏东坡到达扬州时,准许居住常州的诏命传来,他极为高兴,这期间的很多诗词都提到了即将卜居阳羡、无所拘碍的快活心情。
十年归梦寄西风,
此去真为田舍翁。
剩觅蜀冈新井水,
要携乡味过江东。
道人劝饮鸡苏水,
童子能煎莺粟汤。
暂借藤床与瓦枕,
莫教辜负竹风凉。
此生已觉都无事,
今岁仍逢大有年。
山寺归来闻好语,
野花啼鸟亦欣然。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
苏轼 久留帖
就在这时候,牵动众多士大夫命运的大事发生了。元丰八年(1085)三月五日,三十八岁的宋神宗驾崩,而苏东坡此时写的“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后来又给他带来了麻烦。
古代当个文人真的是不容易。文人是靠一支笔、一张嘴讨生活,谁知道这张嘴什么时候会跑火车。苏东坡路过泗州,与知州刘士彦交游甚密。一次众人同游南山,直到半夜方兴尽而归,苏东坡兴致勃勃地写了一首词:
北望平川,野水荒湾。
共寻春、飞步孱颜。
和风弄袖,香雾萦鬟。
正酒酣时,
人语笑,白云间。
飞鸿落照,相将归去,
澹娟娟、玉宇清闲。
何人无事,宴坐空山。
望长桥上,
灯火乱,使君还。
——苏轼《行香子》
哪知刘知州看到这首词后,大惊失色,对苏东坡说:“学士名满天下,一有新作,马上就会传遍天下。朝廷律法规定,夜晚宵禁以后,夜过长桥者判两年徒刑。如果被朝廷知道此事,那我可是知法犯法,罪莫大焉。”
苏东坡很是抱歉,随后解嘲道:“我这一辈子,开口就会得罪,而且均不在两年徒刑以下。”
现在他无心再做官,得到朝廷诏命之后,他赶回常州,已经是元丰八年五月。从黄州辗转来到东南,历时四百多天,一家人舟车劳顿,辛苦不堪。他急于要买一所房子,把二十多口人安顿下来。经过众多朋友的物色,终于选定了一个,苏东坡将所有积蓄全部掏光,迅速成交,然后迁入新家。一个晚上,苏东坡在月下散步,忽然听到有哭声,循声而去,只见一个老婆婆在啜泣。东坡问老婆婆所为何事,老婆婆说,儿子不孝,没跟自己商量,就把祖上的百年老屋给卖了。
苏东坡心念一动,问是卖给了何人?
老婆婆说,听说是卖给了那个名闻天下的苏学士。
东坡大吃一惊,无暇多想,他说,勿要悲伤,我就是你说的苏学士。我会把房子还给你。
他把新办妥的房契烧了,租了一个住所,然后搬出了新家,闭口没谈房钱的事。而这时候囊中已空,没钱再买房子了。
命中注定,苏东坡一生都难以有一个安定的家。宋神宗去世,十岁的哲宗继位,这个小孩子的祖母高太后垂帘听政。太后摄政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启用司马光任门下侍郎(副宰相)。第二年,公元1086年,改年号为元祐;二月,司马光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宰相)。六月,苏轼被任命为登州(山东蓬莱)知州。
命运专门跟人开玩笑,他总是让人事与愿违。他在你历经磨难、好容易制住心魔的时候,却给你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在苏东坡已经作归隐田园打算的时候,早年“致君尧舜”的心弦,却再次被拨动。于是,东坡居士又做回了苏轼;卜居阳羡的梦想,仅仅在现实中晃了一晃,就戛然而止了。
(本章完,待续)
前期文章链接:
以文会友,以真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