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于敏去世,93岁的中国氢弹之父曾隐姓埋名28年

旺喜 旺喜 2021-12-16

我国第一枚氢弹爆炸。(图/网络)


【旺喜按】


因对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很感兴趣,所以我在2016年买了很贵的相关书籍。获得了他和两弹一星工程其余功臣的很多宝贵资料。2018年底,改革开放100位先锋人物评选中,于敏位居第一。没想到2019年刚开始,他就走了。2018年11月,“核司令”程开甲刚去世。两弹一星元勋23位,加上于敏,已有20位升入天空,化作星辰,保佑我们。只剩王希季、孙家栋、周光召3位大佬了。为纪念于敏,我把2016年写的旧文重发。老贴新读,自有一份独特的沉痛与缅怀。


【正文】



两本不便宜但有价值的书。(图/网络)


《“两弹一星”元勋传》,宋健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共约1300面,上下册原价128元,其它渠道包括网站几乎都没,我只好在孔夫子旧书网花200元从两位卖家买了凑齐。


【氢弹技术哪家强】


最开始是出自对于敏的兴趣而多方搜寻资料。这位淡定黑框镜老头是天朝氢弹之父,曾为我国高科技事业贡献着他的睿智。



天才:于敏同志。(图/网络)


世界上就2种类型的氢弹:1.米帝的。2.天朝的。英吉利的来自米帝,法兰西的来自英吉利,沙俄的盗窃自米帝。天朝自成体系。


网上很多贴子说天朝氢弹“无非就是米帝早期某种版本”,一派胡言。


1952年,米帝在太平洋的恩尼威托克岛进行该国第一颗氢弹试验。在60余米高的钢架上,放置着60多吨设备,它高6米,直径1.8米,看上去像个大暖瓶,外型很笨重。爆炸威力1040万吨TNT当量,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500多倍。以液态氘作为核聚变原料,并有冷却系统使氘处于极低温,这从本质上来讲,只是一个试验装置,基本不具备实战价值。1956年,米帝才试验自己的第一颗空投型氢弹。



米帝制造的世界第一朵氢弹云。(图/网络)


1961年开始,组织上让于敏放弃他很可能出诺贝尔奖级别成果的某个研究领域,从0开始,跨界改行,专攻氢弹。从此,他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直到28年后,他的名字才重新出现。


1967年,天朝在罗布泊上空投下自己第一颗氢弹,1吨重,爆炸威力330万吨TNT当量,有直接的实战价值,不只是试验装置。


从首重看,天朝远胜米帝。就“重量与威力比”分析,天朝也强于米帝。每个氢弹爆炸国的技术细节不会公开,都把其作为最高机密,但米帝认为天朝肯定用了跟它不同的办法,否则起点不可能这么高,而且跳过了地面测试,直接飞天。国际领域通常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核武器是氢弹。从理论到技术,氢弹都要比原子弹复杂得多,研制难度大几个数量级,而且氢弹的“导火索”就是原子弹,先有原子弹,才可能有氢弹。


1971年,阔别天朝26年的杨振宁头一次回国,在上海他收到经周恩来指示后爆料的邓稼先的信:“我已经得到完全的证实,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极少的‘援助’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如果说原子弹还有沙俄帮助,那么氢弹是彻彻底底的天朝创造。而领衔者就是于敏。


1986年6月,邓稼先病世前1个月,与命运迥异的最后一次探望他的杨振宁合影,邓一脸清苦,让我悲悯怜惜,更生敬佩。(图/网络)


在和平时段、工业基础、综合实力等各项指标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五大流氓”从原子弹到氢弹的用时不同。法兰西8年6个月,米帝7年3个月,沙俄6年3个月,英吉利4年7个月,天朝2年8个月。天朝用时最少。五国成就惊人,努力巨大,代价恐怖,动力各异。


【宁静致远又淡泊】


1949年以来,天朝政治运动不断,在知识分子中批判白专道路,提倡又红又专。所谓白专,就是只图个人业务突出,成名成家,不关心政治,不聚焦集体,不搭理他人,个人主义凸显,思想道德落后。



革命年代海报,男主人公跟于敏形象很巧合而惊人地像。(图/网络)


于敏够不上白专,也非又红又专,走的是粉红色道路。


不怎么白,是因为他没说过啥错话和极端言论,不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


不怎么红,是因为他开会不爱发言,不想表态,不积极靠拢党组织,不要求进步。


粉红色漂亮,不刺眼,讨人喜欢,对年轻人更有迷惑作用,因此更得打击。每次运动后期,于敏总是逃不过因走粉红色道路而被批判,久而久之,他得了一个“老运动员”的称号。


但于敏不是见风使舵者,他的性格光谱中,充满了正义耿直的元素。他内向喜静,不喜欢随便乱说,没弄清楚和想不通的事从不轻易表态。反右派斗争开始了,势如暴风骤雨,好多事情他不理解,他不能也不可能积极参加。对人民公社、大炼钢铁、大跃进这三面红旗,他也解读不清。他从不相信,全民大搞所谓超声波,一超就能超出同位素来。


跟于敏深交并共事30余年的邓稼先曾言:“于敏是很有骨气的人。他坚持真理,从不说假话。”因此,有争论时,邓稼先常脱口而出:“我相信老于的。”


于敏的好搭档好同事、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当时兼任党总支书记,也只好演双簧,会上主持批判,站稳政治立场,会下安慰于敏,继续研究核子。真是一个逼得人人精分,人人自危的怪异时代。在这种时代,像于敏一样,不批判别人,顶住政治狂热者的无端攻击,坚持学术真理与科学研究,是万难而可贵的。


【国产土专家一号】


1957年,以朝永振一郎(诺贝尔奖得主)为团长的倭寇原子核物理和场论方面的代表团来华访问,于敏参加接待。于敏的才华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朝永振一郎回国后发表文章称于敏为天朝的“国产土专家一号”。



目光如炬的朝永振一郎在思考。(图/网络)


丹麦诺贝尔奖获得者玻尔访华时,也称于敏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亲自邀请他去哥本哈根工作,并许以高薪,于敏婉言谢绝。


于敏早期一直在国内,到1988年从工作岗位正式退下,其名字才不再是绝密,他也才有机会第一次走出国门。他的其它核武器研制同仁或多或少有留洋经历。王淦昌曾留学德意志,邓稼先和朱光亚曾留学米帝,郭永怀曾留学加拿大和米帝,彭桓武和程开甲曾留学英吉利。


虽只在国内求学,但这并没妨碍于敏攀登至世界科技巅峰。彭桓武说:“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没有老师,因为国内当时没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论,他是开创性的。”钱三强称:“于敏的工作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2008年,日本物理学家益川敏英获诺贝尔奖,这是他首次申领护照、首次离开日本赴海外旅行。益川敏英的求学阶段在本土完成的这个特征,跟于敏差不多。


类似情况不应被民族狂热份子放大。于敏后来对此有些遗憾。“如果生在现在,重新上大学,我当然会留学。‘土专家’不足为法,科学需要开放交流和广阔视野,但留学后须回国再给国家做点事儿,而且不要到老了才回来,落叶归根只能起点肥料作用,应该开花结果的时候回来。”


于敏尽管当时没出国,但他在国内读的外国科技资料,汗牛充栋。从不闭门造车,而是虚怀若谷,这种敞亮的世界胸襟,是其成功天平的重要砝码。


【底蕴古典气自华】


于敏不屈服威权,能让他屈服的是科学和事实。还有一个能屈服他的,是唐诗宋词等古典艺术。



唐诗三百首。(图/网络)


核物理学家胡思得每次和于敏出差,都能在他床头发现一本唐诗或宋词。于敏晚上睡不着觉,就躺在床上捧着看。


李白、杜甫的诗,旁人刚念完第一句,后面的诗句于敏都能直接背出来,还给他们分析其特点。


陪孙子时,于敏会教他背诵古诗词。他教孙子学会的第一首诗词就是岳飞的《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

凭栏处、

潇潇雨歇。

抬望眼,

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还我河山”由清末民国文人周承忠集据传为岳飞手书的《吊古战场文》与《出师表》墨迹而成。(图/网络)


1980年代,天朝中子弹研制进入攻坚期。此时邓稼先于敏等已预感到米帝等拥核优势国为垄断而将在全球禁止核试验。为避免“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悲剧和遗憾发生,核试验在加码,个中压力非常人可承受。在向各级领导汇报进度的会议上,由于问题复杂,又无法在实验室分别验证,试验成败不可预料,两弹元勋陈能宽感慨系之,很自然而又爆发式地背诵起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于敏更是感慨万分,忠诚和忧虑之情倾泻而出,接口背诵:“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两人你一句我一段地往下背,在座者无不洗耳恭听,情感随之起伏。


最后只听于敏一人背道:“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料。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参会人士无不动容。



成都武侯祠的诸葛亮雕像,很苦心劳力。(图/网络)


为何如此倾心古典诗词艺术?于敏说:“艺术可以陶冶情操,使志存高远。而非志无以广学,非学无以广才呀。”


就像于敏的“宁静可以致远”一样,诗词艺术带给他的是在核武器事业上不断寻求突破的远志广学,是一生致力于为国谋策的鞠躬尽瘁。


虽然于敏爱诗,但甚少写诗。在73岁那年,他却以一首《抒怀》为题的七言律诗总结了自己沉默而又轰烈的一生:“


忆昔峥嵘岁月稠,

朋辈同心方案求,

亲历新旧两时代,

愿将一生献宏谋;

身为一叶无轻重,

众志成城镇贼酋,

喜看中华振兴日,

百家争鸣竞风流。”


于敏,绝大多数时候在这个世上沉默无闻,是“无轻重”的"一叶",但他从未抛弃“献宏谋”的一片丹心。


【精忠报国从不悔】


邓稼先和于敏一样,都出生于天朝自1840年以来备受帝国主义欺凌的低谷期,战乱频仍,脏病弱穷。但他们都有一种靠学术报国,以科学知恩的热血宏志。如果说于敏是氢弹单项突击战役的冲锋主将,那么邓稼先则是总揽各核武器前进战争的扛旗元帅。


1951年,居里夫人女婿,诺贝尔奖得主约里奥居里对天朝核物理科学家杨承宗说:“你回去转告毛泽东,你们要保卫和平,要反对原子弹,就要自己有原子弹。原子弹也不是那么可怕的,原子弹的原理也不是美国人发明的。”正值杜鲁门威胁对天朝使用原子弹。此话直接助推了天朝的原子事业。



导师约里奥居里向博士杨承宗祝酒。(图/网络)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至少15次在现场直接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本文前面提到过杨振宁,但不打算对他到美国“享福”及回国娶翁帆等事发表看法,免得分散了注意力,诸位若想探讨此话题,可另请高明。邓稼先和杨振宁交情极深,而每个人则有各自不同的人生选择,会享受对应的荣誉,也将承担相关的责任。


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披露:“从我们家和邓稼先来说,非常感激杨振宁。特别是邓稼先在美国学习,还没拿到奖学金的时候(要考到85分以上才拿奖学金),经济上比较拮据,杨振宁帮了他的忙,杨振宁当时也只是刚刚博士毕业,工作不久,他的钱也不多,还要拿一部分钱供给他弟弟杨振平上大学,再帮助邓稼先一部分生活,他对邓稼先是有恩惠的。这些都是邓稼先告诉我的,所以我现在还记着。杨振宁和邓稼先是一生一世的友情。


杨振宁先生国籍虽然改了,但是他非常爱中国和中华民族。他自己认为他这一生最有意义的是通过获得诺贝尔奖帮助中国人克服了不如别人的心理障碍。有的人把邓稼先跟杨振宁对比,或者拿杨振宁去说邓稼先,这样非常不好。有一位大学校长说的好,‘杨振宁得诺贝尔奖给我们争了气,我们中国人都感谢他;邓稼先回国为中国制造出了原子弹、氢弹,中国人也都感激他。’”


邓稼先常对人说:“杨振宁在规范场方面的造诣非常高,是他在物理学领域的最高成就。这比起宇称不守恒来,对物理学的贡献还要基本、还要深远。其指导作用不仅只在当前,而将以世纪来计量。如果不是有次数限制,杨振宁在规范场的成就,应该再获一次诺贝尔物理奖的。”


许鹿希称:“四人帮有个计划,要把搞核武器的人打掉。年轻些的已被搞得非常之惨,那些忠实可靠功劳很大的人都被打成了特务,很多人遭了殃。当时有两个口号:‘会英文的就是美国特务,会俄文的就是苏联特务’,可见迫害之烈。有位做出大贡献的炸弹专家钱晋,他们拷打要他承认是特务,他坚决不承认,结果被活活打死。年轻的一批搞光后就轮到高层的了。


因为不能在北京搞,他们就把邓稼先调到青海的221基地去,组织了一批士兵和工人去斗他,理由是有两次核试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抓住科学测试的失误上纲上线,目的就是要把负责人邓稼先搞掉。


就在这危急时刻,杨振宁回国,列了一大批要见的人,其中第一位就是邓稼先。周恩来命令把邓稼先迅速召回北京,侥幸得救。”


许鹿希感叹:“我尽管不信佛,但是对这件事情总觉得冥冥之中上天有个安排,让杨振宁来救邓稼先一命!1990年我去美国时,与杨振宁谈起,他大吃一惊:‘有这样的事?'其实,无意之中他还救了一大批中国搞核武器的人。这样的巧合真不能用语言来描述,简直太绝妙了!我至今想不出该怎么表达,我为此非常感激他!”


前文所述邓稼先给在上海的杨振宁写信,杨看后,为天朝独力造出两弹而无比震撼,情不能自已,借口离席到卫生间痛哭起来。他是为曾经的祖国而自豪,替这么艰苦走过来的付出而感动。


1979年空投氢弹试验因降落伞故障而失败,氢弹坠地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但依然近距离处理强辐射的碎片。


身为医学教授的许鹿希知道邓稼先这个经历后,在他回北京时强拉着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没多久,他还想继续工作,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1984年,邓稼先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是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这时距天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整整20年,邓稼先指挥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核试验,他高兴地写下:“


红云冲天照九霄,

千钧核力动地摇。

二十年来勇攀后,

二代轻舟已过桥。”



邓稼先泼墨挥笔写诗,抒发壮志豪情。(图/网络)


1986年,杨振宁回美国前又来看望邓稼先。那时邓稼先开始大出血,医生已无法控制病情的恶化。杨振宁站在病床前,送上一束极大的鲜花,深情地望着卧床不起的邓稼先,他知道,这次可能是与老友诀别了。当时,邓稼先的神智还很清醒。


分别前,两人在病房里合影留念,邓稼先执意送至病房门口,两双手,写物理公式的手,握在一起。他们都知道,这一次是真正的告别了。


杨振宁走后,邓稼先对许鹿希说:“振宁知道我不行了,所以送来特大的一束鲜花。”


邓稼先要许鹿希代他送杨振宁下楼。杨振宁上车前,许鹿希告诉他说,邓稼先病情已非常危险,几乎无治愈的希望了。这消息给杨振宁很大打击,他为老朋友的病情焦虑不安。回美国后,他找到还没上市的治癌新药,请天朝驻米帝大使韩叙通过信使迅速送往北京。可惜药送到时已晚了。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病逝。远在美国的杨振宁怀着无限悲痛的心情给许鹿希发来唁电:“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许鹿希在给杨振宁的信中写道:“如果人生能有轮回,稼先还会选择这条路的。”


杨振宁在回信中答:“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1987年,深秋的北京,瑟瑟冷风给人们带来寒意。杨振宁在宋健、周光召、伍绍祖和九院领导及邓稼先的大姐邓仲先与夫人许鹿希等陪同下来到八宝山公墓鲜花丛中的灵台前,灵台上邓稼先的遗像前摆着杨振宁送的花篮,缎带上写着“邓稼先千古---杨振宁敬挽”。杨振宁眼含热泪面对邓稼先的遗像肃立默哀,鞠躬悼念,祭奠与他有着半个世纪深情厚谊的挚友邓稼先。


祭奠仪式结束后,许鹿希按照邓稼先生前嘱托,向杨振宁赠送一套安徽出产的石刻文房用具,盒面写的上款是“振宁,致礼存念”,下款是“稼先嘱咐,鹿希赠 一九八七·十”。 杨振宁的目光停留在“稼先嘱咐”四个字上。


这一天,站在墓前的许鹿希思绪万千。她记起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写来的亲笔信:“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在扫墓现场,许鹿希当即写了一首谢杨振宁为邓稼先扫墓的诗赠送他:“


谢杨振宁先生为稼先扫墓 许鹿希 


去年谈笑病房间,

谢君送别花束鲜。

稼先逝去劳悬念,

深情凭吊八宝山。

重洋万里隔不断,

互敬之心逐日添。

同窗友情胜兄弟,

杨振宁与邓稼先。


1987年10月23日”


邓稼先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时任总理zhao 紫 阳专程从外地赶回北京参加邓稼先的追悼会:“邓稼先同志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典范,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骄傲。”


1996年7月29日,天朝在罗布泊成功进行了一次核试验并郑重宣布:次日起暂停核试验。实际上就是天朝的最后一次实体核试验(之后都是计算机模拟)。


为什么是这一天,因为恰逢邓稼先去世10周年纪念日。


当年9月10日,联合国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9月24日,天朝代表签署同意。



我国最后一次实体核试验。(图/网络)


1999年天朝最高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隆重表彰两弹一星元勋,于敏代表获奖者们发言。倘若邓稼先还在,那发言人很可能不是于,而是邓。尤为可惜。毛泽东有诗云:“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1999年表彰大会合影。(图/网络)


【导弹专家回国难】


以上是两弹,再说一星。钱学森可抵五个师。他的故事众人皆知,其余20位两弹一星元勋的丰功伟绩也暂不赘述。



钱学森在授课。(图/网络)


【副部调和两大派】


李觉曾任核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在国家困难时期,科研人员每餐一碗清水菜汤,一个素面馒头,时间一拉长,谁都受不了,浑身浮肿没力气。李觉组织人员在青海湖捕鳇鱼,在山上打黄羊,在草原种土豆,然后用火车运往北京,改善大家生活。用他的话说叫做“前方援后方”。


戴着防核辐射护目镜的李觉。(图/网络)


李觉启发大家谦虚谨慎。在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最大的美中不足是容易产生骄傲情绪。他就说:“我们大家都不要当演员上镜头啊!”意思是不要表现自己,要谦虚。


这位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时就是研究院第一把手的元老,文革开始,日子就越来越不好过了。先是不停地作检讨,后来甚至没法工作,氢弹试验时也找不到他,再后来,人们都说他当上了“八级瓦工”。


在文革,不管哪个单位都有两派,每天打派仗。这时候,李觉表现出了独特的性格和超常的睿智。他有意识地主动当上了“八级瓦工”---就是“高级和稀泥工”。和来和去,还真和出了一些效果。有一次,在李觉和稀泥后,居然有一派对另一派提出:“我们先暂停争论,这一段先把科研项目搞出来以后再谈。”



武汉720事件时用卡车改造的装甲武斗车,上书“牛鬼蛇神全扫光”。(图/网络)


李觉的故事并没出现在这书里,但他跟两弹一星研制关联紧密,是那段历史的深度亲历者和参与者。


【政治争论何时休】


很多公知认为,天朝不该搞核武器,因为很劳民伤财,让本就穷困艰苦的天朝雪上加霜,导致更多平民在和平时期非正常死亡。


但技术一直会发展,是不分正邪的。正如刀没错,刀柄抓在谁的手中才是关键。


伊拉克、朝鲜、伊朗等国外派不少留学生学习天体物理。不排除他们有这种兴趣,但实际更多的是把这种技能转化为制造核弹。


沙俄解体后,乌克兰成为世界第三大核拥有国,米帝等以经济技术援助来哄骗乌克兰销毁约6100枚核武器,自我解除武装。虽然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陆续成为第六到第九个核拥有国,但核军控还是基本有成效。这是“五大流氓”掌控力的体现。



曾令人生畏的乌克兰某废弃核武库。(图/网络)


假如核武器没用,这么多国家不会趋之若鹜。核武器不仅是伟大的科学成果,还是著名的哲学悖论:发明它是为了不使用它,在相互讹诈威胁中实现恐怖平衡,达到一种彼此万不得已相互无可奈何的和平,否则人类几乎会立刻灭绝。


核聚变在短期内主要用于制造氢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从长远看则可能运用在发电站。如果实现了,人类可能头一次创造最清洁持久的能源,那么现在很多战争因素就消灭于萌芽之中,世界或更和平。


外型很科幻的天朝托卡马克聚变装置。(图/网络)


而氢弹的原理跟太阳能燃烧100亿年是相通的。推而广之,对此理论的研究,能够揭示宇宙演化的更多奥秘,也是人类未来星级旅行的科学基础。


2016年秋首飞的天朝最强火箭长征五号承载着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图/网络)


曾经的风云人物,前中科大校长fang 励 之也是天体物理领域的佼佼者。假如没有当年那场风波,他是否能凝神静心格物致知,创造出更辉煌的相关科学成果来,还真是一个很有趣的历史之问。


激情演讲的fang 励 之。(图/网络)


在平行宇宙,如果1949鼎革之变并未发生,而是蒋介石继续统治天朝,同样的这些科技精英们,在两弹一星事业上会取得怎样的成绩?脑补一番,也很有意思。


而这2个例子,纠缠于政治,也超越于政治,从属于科学,也不局限在科学。属于另一层面的话题了。


960万平方千米领土,15亿人口,5000年文明。国之重器,沥血成就。曾经落后,如今奋起。


迈入最先进核武国门槛的“五大流氓”核试验次数中,米帝1054次,沙俄715次,法兰西210次,英吉利45次,天朝45次。天朝与英吉利并列最少次数,而达到了最佳效果。性价比和测试效率最高。这很符合我国的国情,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核威慑力。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23位两弹一星元勋是天朝科技星云中最璀璨的光彩,即使放到世界体系衡量,仍不失其色。倘若没有或者减少那些政治波折,整体环境更民主自由,开明宽松,让科学家等能够专心研究,成就一定更大。


重温两弹一星的艰巨光荣历程,对恢复吾族尊严自信和激发我们灵感创新,启示无穷。


永远纪念这些摒除干扰,铸就伟业,让我们能够平静生活,不再遭受外侮的无敌国士,民族脊梁(排名不分先后):


邓稼先。钱三强。钱骥。姚桐斌。赵九章。王淦昌。彭桓武。程开甲。黄纬禄。屠守锷。钱学森。周光召。杨嘉墀。陈能宽。陈芳允。吴自良。任新民。孙家栋。朱光亚。王希季。王大珩。于敏。郭永怀。


宇宙深处的某星云。(图/网络)


最后,以一首《追梦赤子心》献给努力奋斗的他们和继续赶超的我们。



作词:苏朵

作曲:苏朵

原唱:GALA

现唱:宋伟


充满鲜花的世界到底在哪里

如果它真的存在那么我一定会去

我想在那里最高的山峰矗立

不在乎它是不是悬崖峭壁

用力活着用力爱哪怕肝脑涂地

不求任何人满意只要对得起自己

关于理想我从来没选择放弃

即使在灰头土脸的日子里

也许我没有天分

但我有梦的天真

我将会去证明用我的一生

也许我手比较笨

但我愿不停探寻

付出所有的青春不留遗憾

向前跑 迎着冷眼和嘲笑

生命的广阔不历经磨难怎能感到

命运它无法让我们跪地求饶

就算鲜血洒满了怀抱

继续跑 带着赤子的骄傲

生命的闪耀不坚持到底怎能看到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吧

有一天会再发芽

未来迷人绚烂总在向我召唤

哪怕只有痛苦作伴也要勇往直前

我想在那里最蓝的大海扬帆

绝不管自己能不能回还

失败后郁郁寡欢

那是懦夫的表现

只要一息尚存请握紧双拳

在天色破晓之前

我们要更加勇敢

等待日出时最耀眼的瞬间

向前跑 迎着冷眼和嘲笑

生命的广阔不历经磨难怎能感到

命运它无法让我们跪地求饶

就算鲜血洒满了怀抱

继续跑 带着赤子的骄傲

生命的闪耀不坚持到底怎能看到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吧

为了心中的美好

不妥协直到变老




【简介】


旺喜,关注媒体、聚焦公益,1984年出生于湖南桃江,兵-造过益阳的榴弹发射器,工-腌过桃江的槟榔,商-做过宁波的钢铁外贸,文-当过北京的网站编辑,益-跟过全国的公益项目。“冷面热肠,傲骨平心”。可留言,可邮件:984905268@qq.com,可微博:@旺喜41,可微信:984905268。本贴首发公众号:旺喜,部分资料源于网络。


【复习】


在郑渊洁看了5年水泵处,我找到了他脱颖而出的秘密

马云力助乡村教师,教育理念却与童话大王郑渊洁同

告台湾同胞书已40年,推背图预测台湾和平统一

我的2018|比起一篇80万点击,我更乐意多些朋友

对雪的态度,是你衰老的试金石之一

德高望重文案达人爷爷写对联,除了才情,更流淌着爱

为何改革开放40年比30年更重要?

张晓韧事件后续|老太太错赏我100元,她女儿上门索要

有人问我要古文辞职信作者张晓韧的微信,我拒绝

被益阳市政府一封辞职信刷屏,大学博导都惊叹其文采

万圣书园的牌子被拆了

聚人心,同发展|南华计算机长沙校友会正式成立并挂牌

除了悼金庸,陶杰悼张国荣宋美龄的文也极经典

太空诗人|我的塑料普通话已跟中国火箭上天

从赵丽颖结婚,想到最经典的女儿国版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