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吴勇毅 | 我们不再是为习得语言而学习语言:更广阔的视角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Author 编辑部
我们不再是为习得语言而学习语言:更广阔的视角
吴勇毅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应用语言研究所
一、引言
教育与教学不同。汉语教学不只是语言教学,也要探索如何育人的问题。教育要育人,要立德树人,从这个角度说,IB作为一个国际文凭的教育体系有着自己非常清楚的育人目标,其核心是培养学习者的“国际情怀”或“国际意识”(international-mindedness)。尽管你可以不同意或不完全同意,甚至质疑它的育人目标,但IB从整个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乃至测试评估(包括IB中文),都是围绕着其育人目标和培养目标的,即在学习各科知识和掌握各种技能的过程中(包括IB中文)育人。这一点着实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二、为何学习各种语言
三、基于内容的语言教学路子
CBI“是指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中,教学活动并不按照语言教学大纲,而是围绕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和获取的信息而展开”(米保富、袁平华,2010)。它不同于以往以语言驱动的(language-driven)教学路子(关注语言形式以及与其相配的意义或语言的使用规则/用法),而是以内容驱动的(content-driven),把语言作为内容学习的媒介(medium of instruction)。CBI将语言教学依托于某个或某些主题来进行,将第二语言/外语和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认为当语言教学与学科内容教学相结合时,当语言作为学习者学习学科知识的媒介时,便产生了理想的第二语言/外语学习条件(Stryker & Leaver,1997;戴庆宁、吕晔,2004),这也是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所在。它主张,“把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学科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袁平华,2010),于是教师不再仅仅“为语言而教语言”,学生也不再仅仅“为语言而学习语言”。
IB的语言教学没有传统的词汇、语法教学大纲(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也是基于内容的语言教学所遵循的做法),它的大纲内容(syllabus content)由规定的五大主题组成,这五大主题是:(1)身份认同(identities);(2)体验(experiences);(3)人类发明创造(human ingenuity);(4)社会组织(social organization);(5)共享地球(sharing the planet)。这五个主题其实就是学生学业内容的“提纲挈领”或“凝聚”,它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情境,让学生可以就个人、当地、国家乃至全球感兴趣的事情进行交流。这些主题可以使学生把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与他们所熟悉的其他语言和文化,尤其是自己的母语和文化进行比较,也给学生提供了各种机会与IBDP的其他学科领域建立联系。(IBO,2020b:18)IB特别强调的“课程融合”“学科贯通”的理念,与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 (2006修订版)中的5C标准之(学科)“贯连”(connections)标准也是相通的。
五大主题是规定性(prescribed topics)的,但其涵盖的内容极为广泛,这对教师来说有两个极大的挑战。一是文本(texts)的选择(教学材料/内容)。挑选什么样的文本更能切合主题(IB并没有统一规定的教材,尽管有选材的指导性原则),并实现语言B课程的核心目标(a key aim of the language B course),即通过对语言、文化和具有全球重要性/意义的观点及问题的学习,培养学习者的国际情怀(育人目标)。二是语言的选择。由于IB并没有传统的词汇、语法等级大纲,又由于文本的语言和内容从教学的角度说有时是矛盾的,内容合适可能表达内容的语言不合适(比如词汇、语法的难度,如何系统地循序渐进等)。因此如何选择既切合主题又有语言目标的文本和体裁,对教师来说实非易事。IB主张通过语言、主题和文本的学习发展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同时加深学生对语言是如何起作用的概念理解(develop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s of how language works)。语言学习要仔细关注形式、结构、功能和对语言的概念理解;词汇和语法知识(what of language)通过理解语言“为何”和“如何”(why and how of language),即(考虑到)受众、情境、目的和意义,而得到加强和拓展。(IBO,2020b:17)这是典型的基于内容的教学路子。
主题学习是通过具体话题(topics)来实现的。IB并没有硬性规定的话题,但有一些非硬性规定的相关的推荐话题,被视为“引导的内容”(indicative content)。“主题”之下“话题”是多样性的,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不同的“话题”来探究同一个“主题”(选择的权利在国际学校/国际部和一线教师手里),以最终实现培养目标。例如,在IBDP的语言B课程(Language B)里,“身份认同”主题下有五个可选用的推荐话题(optional recommended topics):(1)生活方式,(2)健康和幸福,(3)信念和价值观,(4)亚文化(subcultures),(5)语言与身份认同;“体验”主题下有六个话题:(1)休闲活动,(2)假日和旅行,(3)生活故事,(4)仪式/礼仪(rites of passage),(5)风俗与传统,(6)移民(migration);“人类发明创造”主题之下有五个话题:(1)娱乐,(2)艺术表现,(3)交流与媒体,(4)技术,(5)科学创新;“社会组织”主题之下有六个话题:(1)社会关系,(2)社区,(3)社会参与,(4)教育,(5)职场,(6)法律与秩序;“共享地球”主题下有七个话题:(1)环境,(2)人权,(3)和平与冲突,(4)平等,(5)全球化,(6)伦理道德,(7)城市与乡村环境。话题围绕主题,而主题的探究要遵循各自的指导原则(guiding principle),比如“身份认同”的指导原则是“探索自我的本质以及怎样做人”,“体验”是“探索并讲述塑造我们生活的事件、经历和旅程的故事”,“人类发明创造”应“探索影响世界的人类发明创造与创新的各种方式”,“社会组织”要“探索各类人群通过共同制度(系统)或兴趣组织自己或被组织的方式”,“共享地球”则需按照“探索现代世界个人与社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原则去探究和学习。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IB的语言课,包括IB中文,无论语言B课程(Language B)还是初级语言课程(Language Ab Initio)都是依据主题的探究式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去塑造自己和认识世界。
依据基于内容的教学路子,语言教师根据五大主题选择相应的话题(推荐话题或规定话题,前者指语言B课程,后者指初级语言课程),再依据不同的话题来选择恰当的文本,并采用探究式(反思性)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文本,使其在创造、活动与服务(CAS)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在与现实社会的联系与跨学科融通学习中理解文本内容,进而朝着培养具有个人品质和国际情怀/意识的目标迈进。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内容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的交际/交流能力/技能,包括接受技能、表达技能和互动交流技能,同时语言也是学习内容的媒介语工具。“基于内容的教学将特定的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同时教授学科知识和语言技能。语言课程的开设是基于学生对某一学科知识的需求,语言教学活动也是围绕解决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语言问题进行的。”(Brinton et al.,1989;米保富、袁平华,2010)
四、余论
参考文献(略)
本文载于《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21年第2期(38—43页)。
关于我们
添加小编微信(hanyurenpingtai)
了解更多汉教咨讯及汉硕考研信息
还可邀请进汉硕考研和高校读书群
[国际汉语人]交流16群
高校读书联盟群
投稿邮箱:
guojihanyuren@163.com
期待你的来稿!
投稿邮箱:
guojihanyuren@163.com
期待你的来稿!
我们已建立
主持人语 | 郭熙:华语与华语传承研究再出发 学术会议|国际中文教育创新性汉字教学研讨会 学术会议|首届语言智能研究高层论坛 讲座预告 | 体演文化教学法最新科研动态系列讲座:将前沿的教学法科研成果化解为可操作的教学实践 直播课报名丨宋继华:国际中文教育资源建设与智能技术应用——以“长城汉语”为例 学术会议|第二十届亚太地区国际汉语教学学会年会 郑艳群 Cynthia White | 远程中文教学与师资培养一体化方案设计与实践 ——兼论SCOLT一对一远程辅导总体方案设计 系列讲座报名│“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系列讲座上线啦~ 讲座 | 【语虹讲堂】复旦高顺全、胡文华汉语语法词汇教学经验谈 系列讲座报名│“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系列讲座上线啦~ 会议通知 |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即将举办! 讲座预告 | 体演文化教学法最新科研动态系列讲座:将前沿的教学法科研成果化解为可操作的教学实践 直播课报名丨祖晓梅:国际中文课堂中的文化教学 会议|国际课程体系下的中文教育研讨会 会议|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法创新与应用研讨会暨首届国际中文教学研讨会 第十二届汉字书法教育国际会议公告(美国) 活动通知 | 基于本体的中文教学与教学研究——美国中文教学设计理念与应用系列公益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