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记汪(桂芬)派老生名票郭仲衡先生(附《举鼎观画》唱片)

刘九如 京剧三鼎甲 2022-05-01


【二黄原板】

头一排儿曾祖薛仁贵 

跨海征东立下功勋

第二排薛丁山是儿的祖父

樊江关收下了樊氏夫人

双尸无头是儿的生身父母

他夫妻双双替儿典刑

那黑汉是儿的三叔父

【垛板】

都只为 吃醉酒 闹花灯 打伤人 连累了

一家大小 三百余口 一刀一个 俱受典刑


【二黄碰板】

说明了十数载的冤仇恨

血海冤仇要报清

老徐策在这祖先堂上修书信

打发娇儿早早起行


【二黄原版】

我未曾提笔把首顿 拜上韩山三将军

想当年你一家满门遭苦刑

换子今有谁知闻 腰铡三截金斗的性命

抚养了小娇儿一十七春

此子生来有本领 力举千斤重才能

因此上老夫休书信 将军见信及早发兵

一封书信忙付定

【散板】

叫你叔父早发兵


郭叔,号仲衡,艺名亦仲衡。1890年7月7日生,殁于1932年12月28日。他诞生在一个世代中医之家。父亲郭旭,号少文,曾任清朝军医局总提调之职。郭家又被称做北京“烟郭”(经营叶烟),在北京崇外东力士营第一个设的烟局子。当时烟行是一大行。烟郭家族,都指望烟局税收生活,养尊处优,坐吃山空。郭父深觉长此以往,终非良策。便与其岳父杨仲武(北京西药药房主)相商,将郭仲衡、郭菊森兄弟二人及杨仲武二子(杨达仁和杨达昌),一起考往北京协和医学院就读。



【京剧老生后三鼎甲】

汪桂芬 孙菊仙 谭鑫培


郭仲衡和杨达仁,酷爱京剧,尤喜聆听老谭(谭鑫培)、汪桂芬(汪大头)、孙菊仙(老乡亲)的戏。郭仲衡与杨达仁都住校,有时两人听完夜戏,散场回来,校门早已关闭,两人就越墙而过。足见其戏瘾之大,入迷之深。但郭、杨爱戏不忘学习,于医术刻苦钻研,孜孜不倦。郭仲衡资质聪颖,英文甚佳,本可出国深造,只以酷爱京剧而做罢。在协和的学习结束后,充任了京师钱粮胡同官医院内科医生之职。汤仲武大药房对门,居住的是梨园界名宿“通天教主”王瑶卿,郭仲衡从此有缘与梨园界结识。


民国初年,票友樊迪生(司鼓)在渐慈会馆创建了一个大票房,名“春阳友会”。浙慈会馆坐落在大市(金鱼池斜对过),会馆设有舞台。余叔岩、侯喜瑞、程砚秋、言菊朋等及票界的朱琴心、王又荃、郭仲衡(后均“下海”为正式演员)等人,都定期来此演出。樊迪生只为酷爱艺术,才兴办了“春阳友会”。他独自付出一笔巨款,专供养梨园界人士,以振兴国剧。言菊朋、王又宸(谭鑫培门婿,系票友,后“下海”)、郭仲衡等人,也为发扬京剧艺术,与梨园名宿在此聚会,此与创办人樊迪生之初意,颇为吻合。




郭仲衡追求京剧艺术,孜孜不懈,自走票而“下海”,正式迈进了梨园界。拜师刘景然(刘盛通之父)、贾洪林、姚增禄,拜义父王长林。他尊师好学,深受师辈器重。郭仲衡学汪派,演出过《取成都》、《取帅印》、《朱砂痣》、《鼎盛春秋》;红生戏有《华容道》等。最初他是自行组班。初去上海时,恰逢名老旦龚云甫名噪沪上龚老为了提携后进,让郭仲衡唱大轴戏。郭嗓音高亢、圆润,扮像雍荣、俊雅,富有书卷气,尤以王帽戏为最。


戏剧界老前辈刻画艺术修养,多从琴、棋、书、画入手。时慧宝、奚啸伯、言菊朋,均富有儒雅气度。王凤卿在文化素养上,也颇具深度,写得一手好字。郭仲衡很重视文艺修养,与画家胡佩衡、萧乾中、溥心畲,夙有交往。诸人时于高谈阁论中,即兴作画。郭仲衡因受这些名家熏陶,也能绘山水人物,从而丰富了舞台表演艺术。他为了锻炼功底,常与侯喜瑞在自家后院打弹弓练功;院内墙壁被打得千疮百孔,年年修补。



程砚秋郭仲衡《红拂传》剧照


药王庙的庙主杨老道,童颜白发,谙音律,器乐中,笙、管、笛、箫,无一不精。郭仲衡与之交往甚厚,时向杨道人请教音律,以充实舞台技艺。在程砚秋与其师荣蝶仙办完出师字据之后,郭仲衡即搭入程剧团。时程砚秋刚露头角,班底大半是“春阳友会”人马,又多是结盟弟兄。如郭仲衡、王又宸、侯喜瑞、文亮臣、曹二庚等,都为程剧的发展出谋划策。郭仲衡与程砚秋配演的《贺后骂殿》,当年是一曲脍炙人口的名剧。程砚秋串演《黄鹤楼》时,郭仲衡演刘备;演《红鬃烈马》时,郭演《算粮》和《银空山》中的薛平贵;于《四郎探母》、《雁门关》中饰四郎。可说是程剧团应工老生戏中不可多得的演员。程、郭配合默契,是一对好搭档。


郭仲衡的琴师是李润峰,也是票友“下海”,乃四小名旦李世芳之师。司鼓是尚德久。演出剧目还有《红拂传》、《孔雀屏》、《风流棒》、《鸳鸯冢》、《碧玉簪》等。四大名旦那种献身艺术,不计个人名利的精神,一一为郭仲衡师承下来。经常台前、台后,不离郭仲衡左右,后成其跟包人的叫赵升,赵升是京东人,小时以卖玫瑰糖为生计。他常在郭家门口叫卖,遂与郭氏弟兄结成发孩时的好伙伴。并从此收了小生意,在郭家打杂,郭家管吃住。赵升还去过一段蒙藏学堂,学了些文化。有时在众人面前,能将《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书内容,染得神乎其神。自郭仲衡“下海”后,赵升就为其跟包了。



郭仲衡孟小冬《群英会》剧照


郭仲衡“下海”后,出演大江南北。梅兰芳赴香港演出,梅剧团老生患病时,邀郭仲衡替代。演出后,博得了港埠观众好评。尚小云与郭系通家之好。尚每演《花蕊夫人》,必请郭仲衡配演赵匡胤。那时,高亭公司与百代公司在中国设有代办处,代办、经纪人多为外籍。他们与梨园界、曲艺界接洽事宜时,必请英语娴熟的郭仲衡担任翻译,曲艺界大王刘宝全,评剧皇后白玉霜,皆与郭仲衡交厚。刘宝全灌制的《大西厢》、《战长沙》唱片,即由郭为他引线、搭桥;白玉霜与公司接洽事宜,做翻译的也是郭仲衡。演员灌唱片时,何时适宜,何时才灌片,余叔岩即随其适合时间而灌,郭仲衡让赵升服侍左右,余灌的《战太平》等,由于郭的协助和照顾,都达到了较高水平。王少楼也灌了不少的唱片。


灌片报酬改为包干,演员们也受到了实惠,关于灌片等事,郭仲衡总是从中撮合,使双方达成协议,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资料。当时高亭公司与百代公司正仰赖郭仲衡大力开展业务,但郭不幸与世长辞了。公司经纪人感叹地说:“郭先生的逝世,给灌片工作带来莫大损失,像他这样既懂戏,又通晓外语的人才,确实难得啊。”


郭仲衡医道亦精湛。从生理、病理、药理等基础理论,以及内、外、妇儿、临床各科上,他可说是全面掌握。他还很富有同情心。重病人治愈后,无力交纳医疗费者,他一概免收。左邻右舍看病,亦大多不收诊金。他家大门口歌功颂德的匾额颇多,如“济世活人”、“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挂得满满的,每当演出时,他总是携带药箱,为大家随时诊疗。其子女较多,经济上并不宽裕,但对同业人却倍加爱护,有时为他们诊疗,药费都免。郭仲衡——一代医家、名演员,由于长期积劳,终患尿毒症而逝世,年仅40余岁,便过早地离开了人间。(根据刘九如《良医 名票 好演员——记郭仲衡》一文 整理录入)


“京剧鼻祖”程长庚 (附清末录音)

年少争传张二奎(附民国唱片)

湖北罗田余三胜(附清末录音)

伶界大王谭鑫培(附清末录音)

梨园怪杰汪桂芬(附清末录音)

菊国人瑞 孙菊仙(附珍贵录音)

余叔岩的对头兄弟 程(长庚)派老生余胜荪

汪侠公先生谈许荫棠许德义父子(附唱片)

齐如山先生谈京剧奎派著名老生许荫棠(附唱片)

珍贵史料《听罗亮生谈孙菊仙》(附绝迹舞台多年 孙派《七星灯》资料)

清朝宫廷都唱什么?体验下西太后的待遇!

陈富年先生谈老汪派著名须生王凤卿

陈富年先生谈裘桂仙的演唱艺术

苏少卿先生1947年发表的《应提倡老调》一文(附唱片)


长按正下方二维码可关注“京剧三鼎甲”微刊 订阅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