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化妆品牌“放大招”!海外代购要“凉”了?

2018-04-24 经纬君 中新经纬


热衷于“买买买”的小伙伴们,对海外代购一定不陌生。然而,日本的这些知名厂商纷纷开始实行限购。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类似《去xx国必须买这些》的文章被一次次分享,“明星产品”应运而生,国外商场的柜台也常被游客和代购者围得水泄不通。

 


据央视财经报道,随着近些年访日游客数量的增长,不少日本化妆品厂商都在2017财年创下了历史最高销售业绩。然而,近日资生堂、高丝等知名厂商纷纷开始实行产品的限购措施,其原因是现行的生产销售体系已经无法支撑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

 

央视财经记者走访了位于东京的一家卖场,发现许多化妆品柜台前都摆出了“限购”的标识。例如,资生堂规定:无论日本国内消费者还是海外游客,每款产品每人每天限购5件;某些热门产品则每天限购1个;限购范围包括了从护肤类到彩妆类的所有产品。

 

而另一日系化妆品柜台虽没有明确标明限购,但当向店员资讯多款产品时,却被告知都已销售一空,具体进货日期无法确定。

 

来源:央视财经视频截图

 

限购主要针对谁?

 

早在2015年,“爆买”这个新词就成为了日本的流行语。而部分消费者的“扫货”行为,也给品牌带来了担忧。

 

据界面新闻,高丝集团旗下奥尔滨在2017年底曾对热门产品实施限购,规定每人每天仅限购买一瓶奥尔滨渗透乳。2018年2月,日本FANCL直销店贴出了中日双语告示,宣布每个顾客一周只能购买10瓶卸妆油。当月,资生堂也在日本的部分专柜也实施限购,规定每个客户一天只能购买一瓶乳液,并官网贴出日中英三国语言的公告,宣布禁止以赚取利润的目的购买产品。

 

这些化妆品公司表示,此次限购政策主要针对海外代购人群,是企业出于保证库存、维持品牌形象的考虑。FANCL发现,中国代购人员大量购买旗下热门产品运回中国境内售卖,期间因保存不当产生的品质问题也是品牌“背锅”,这严重影响了其品牌形象。

 

资料图 来源:中新网

 

相比日本企业,欧美、澳洲等地区的限购措施开始得更早。最引人注目的大概就是奶粉限购: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英国等都早已开启了“限购令”,澳大利亚于2013年起限购每位顾客购买4罐,而现在则减少为2罐。德国DM超市更是在限购基础上“升级”标准,不但限购3罐,还要求出示孩子的身份证明或带着孩子才能买。

 

曾在欧洲留学期间兼职代购的张雪(化名)告诉中新经纬,她在“进货”时也颇费功夫:“我所在城市的药妆店虽然不少,也没有明确规定限购,但我需要的护肤品往往一家店里最多4、5个,供货也比较慢,所以我经常东奔西跑,忙一天才能攒齐一箱货。”

 

来源:央视财经视频截图

 

然而限购并不是唯一措施:为了应对市场需求,许多厂商现已开始准备扩大产能。日本三大化妆品厂商之一高丝的旗下品牌就投入了近100亿日元用于新建生产车间,并预计在两年内将产能提升1.3倍。资生堂也预备在两年内开设2家新工厂,并将更新升级生产设备。

 

限购影响了什么?

 

鉴于“限购令”主要针对对象是代购者而非游客,习惯代购的国内消费者则会受到影响。然而,代购的安全性向来都备受质疑。

 

据多家媒体报道,许多商家冒充“海外留学生”等身份谎称自己身在国外,但其微信定位、专柜照片、小票信息、快递信息等均可造假。多家网上代购抛出比专柜价便宜许多的诱人价格,并称商品在免税店购买,真伪难辨。

 

北京商报记者获悉,自2017年10月起,CPB将采取限购措施。按照规定,CPB的每种商品,每人每月最多只能买5个,3个月内最多只能买10个;而且一个月的购入金额不能超过10万日元。中新经纬调查发现,许多标价低廉的代购店均称“有现货”。

 

在CPB天猫旗舰店内,某护肤产品的价格为850元,而网上代购的价格则在370-570元之间

 

代购有风险,那需要海淘时怎么办?一些消费者选择了“海外转运”。90后的小玉(化名)已有多年海淘经验,基本每次都会在品牌的官网上下单,如不支持中国直邮,就用当地转运公司的服务,由第三方转寄过来。“这样能保证货源的真实性。我自己对这一套流程熟了,就慢慢地不用其他渠道了。”


 某转运网站提供的海外转运流程

 

另一方面,海外品牌在国内的线上旗舰店的销量也或将受到影响。据资生堂分析,从日本旅游回国后的中国消费者中,有约50%的人群会通过电商、去实体店消费等方式再次购买该品牌产品。

 

CPB等高端品牌也也试图通过电商渠道上的活动尽可能拉拢更多消费者。例如,CPB在国内某电商推出10ml乳霜包装,同款产品在线下只有4500元的30ml和更昂贵的45ml。

 

“找海外代购的话,发货时间通常会比较长,所以我一般会选择自己旅游的时候顺便买,或者直接在国内的旗舰店买。买之前我也会货比三家,看线上线下哪家比较实惠。”一位经常购买日本化妆品的消费者告诉中新经纬。


编辑:赵佳然

部分内容综编自:央视财经、北京商报、新快报、界面新闻

补贴大战重出江湖,你还愿意为网约车买账吗?


水果不切成块就不吃,这是“消费升级”还是“懒”?


没有这些明星,就没有鸿茅药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